心电监护仪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护理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心电监护仪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护理要点分析

王月玲 葛飞飞 乔栋 李云卿 毛倩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710038 陕西 西安

摘要:目的:分析心电监护仪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护理要点。方法:研究2020年6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用顺序编码分组法分为参照组(37例)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37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心电监护仪,比较组间心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心率(65.21±4.06)次/min、QTD(32.62±5.14)ms水平相比参照组的要低,QTC水平(524.74±25.28)ms相比参照组的(481.96±15.03)ms要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4.59%)相比参照组的(78.38%)要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护理时联合心电监护仪监测对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监护仪;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急性缺血、缺氧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患者在病发后会出现胸痛、胸闷、心律失常等症状,病情严重时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1]。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时间与患者病死率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监测患者心率变化情况并实施护理干预对预防或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有重要作用[2]。心电监护仪能够对患者生理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能够对心电异常变化进行预警,将其与护理干预相结合对改善预后尤为重要。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心电监护仪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作用及护理要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2020年6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用顺序编码分组法分为两组,参照组(37例)男女比例为20:17,年龄42-70岁,平均(60.32±2.24)岁;观察组(37例)男女比例为21:16,年龄43-71岁,平均(60.43±2.32)岁。组间基线资料比对(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①环境护理:维护本组患者所在病房环境,定期进行通风,并将病房内湿度、温度调节合适。②病情监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并对患者是否存在眩晕、气促、物理等心律失常前兆进行查看。③健康宣教:采用适合的语言表达方式向患者讲解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心律失常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影响以及治疗、护理措施等方面,并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④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掌握患者心理状态,采用安抚、鼓励、心理暗示等方式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使患者情绪保持稳定,避免患者出现应激反应。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心电监护仪,使用心电监护仪(iPM10)24h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在贴电极片前,先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体位,如平卧位。之后护理人员需对导联线安装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心电监护仪能够正常使用。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电图变化进行严密的监测,当心电图变化异常时及时告知医生,并分析发生异常的原因,如患者因情绪波动较大或睡眠不足等因素造成心电图异常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安抚患者,使其能够保持情绪稳定。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患者心率、QTD(QT离散度)、QTC(QT间期)进行监测与对比,心率、QTD水平越低,QTC越高表明护理效果越显著。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以100分为总分,出院前进行回收。总满意率=完全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处理数据,n(%)用于计数资料的表示,x²检验。(62aaf253e4b87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 )用于计量资料的表示,t检验。P<0.05判定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心功能指标

观察组除QTC水平相对较高外,其余数值相对要低,P<0.05,见表1。

表1 心功能指标对比(62aaf253e4b87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

组别

n

心率(次/min)

QTD(ms)

QTC(ms)

观察组

37

65.21±4.06

32.62±5.14

524.74±25.28

参照组

37

83.07±5.43

42.76±5.23

481.96±15.03

t

--

16.023

8.411

8.847

P

--

0.000

0.000

0.000

2.2对比护理满意度

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相对要低,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n

完全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37

24(64.86%)

11(29.73%)

2(5.41%)

(35)94.59%

参照组

37

20(54.05%)

9(24.32%)

8(21.62%)

(29)78.38%

--

--

--

--

4.162

P

--

--

--

--

0.041

3讨论

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均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该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剧烈疼痛、低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严重负性影响。因此,在患者治疗中应用具有针对性、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对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影响患者病死率的因素有重要的作用[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组间心功能对比,观察组各项数值均优于参照组(P<0.05)。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的数值相对要高(P<0.05),原因分析为:心电监护仪具有心电信息采集、预警等功能,能够对患者心律变化进行24h监测,并且当患者心律变化异常时能够自动预警,便于护理人员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心律失常风险因素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将心电监护仪与综合护理干预相结合,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负性情绪,对帮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提高患者自身配合度也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对改善患者心功能有积极影响,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乐圆珍, 周龙. 心电监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 32(21):3499-3500.

[2]傅晓明. 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 19(20):157-158.

[3]潘婧婧, 许建新, 黄丽娟. 细节人文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的价值[J]. 中国医药科学, 2021, 11(18):114-11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