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无隙沟通+心理干预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3
/ 2

护患无隙沟通 +心理干预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曹燕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 探讨护患无隙沟通+心理干预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80例纳入研究,双盲法分组,常规护理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实施护患无隙沟通+心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 焦虑、抑郁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2.50%(P<0.05)。结论 在护理心血管内科患者的过程中,护患无隙沟通与心理干预联合,能调整心理状态,改善护患关系,满意度高。

【关键词】护患无隙沟通;心理干预;心血管内科

在临床中,心血管疾病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直接的危急,这一类型疾病,有着复杂的病因,繁多的种类,较大的治疗难度,很急的发病,较快的进展等,对此,需要医护人员予以格外的重视。在临床护理模式发展下,护患关系已成为关键的护理指标,且能够对医院的实力进行一定的反映。因心血管疾病,有着较为严重的疼痛,较大的身心损伤,明显的不良情绪,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交谈,来改善护患关系,并注重有效的心理干预,来排解负性情绪,有助于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加快病人的康复[1]。本次研究重点探讨了心血管内科患者,运用护患无隙沟通与心理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20年6月-2021年10月,接收的心血管内科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组双盲法,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48岁,平均(64.07±4.25)岁;观察组男女比24/16;年龄49-79(63.69±4.14)岁。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定期为患者测量血压,协助其进行常规检查。注重询问患者的身心不适,对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调整治疗方案。对患者饮食进行一些事项的指导。

1.2.2观察组

观察组护患无隙沟通+心理干预。(1)护患无隙沟通。第一,对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让其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技术和沟通技巧,并注重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教育,使其职业素养能够得到提高,从而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度。第二,护理人员需要对病人的性格、家庭、爱好等有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以此为切入点,更有效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增加患者的信任感、依赖感,从而能够逐渐改善护患关系,有助于患者增加对临床工作的配合,从而能优化护理的效果。第三,护理人员需要掌握良好沟通的技巧,沟通技巧,从外表上看,护理人员要态度温和,面带真心的微笑,仪表得体;在语言上,护理人员需要注重口吻的亲切,语气的轻柔,要耐心对待病人的不解,做好解释;内在上,护理人员需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来改善沟通中的内知识层次,要依据病人的不同背景、教育程度等来进行沟通,使护患能实现无隙沟通。(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病人的情绪进行观察,综合评估其心理状态,对病人予以适时的鼓励,来增强信任度,合理引导病人说出内心的不快,帮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并要教会其自我调节,维持积极心态。

1.3 指标观察

对两组利用SAS、SDS评分(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说明有着更为严重的焦虑、抑郁情况。利用自制的问卷调查,从五个方面,护理语言、沟通技巧、护理方法、工作质量、对护士信任度,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满意,超过85分,基本满意70-84分,不满意69以下[2]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18.0处理数据,(62b4253422ea3_html_e6d3b44913790489.png ±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值与x2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心理状态

干预前两组无差异;观察组SAS、SDS评分干预后,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对2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62b4253422ea3_html_83b8b1eae122e04d.png ±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SAS评分

干预后SAS 评分

干预前SDS评分

干预后SDS评分

对照组

40

52.40±6.17

43.61±3.58

64.02±5.46

41.31±2.39

观察组

40

51.84±6.32

38.31±2.36

63.87±5.39

49.26±3.08

t


0.401

7.817

0.124

12.897

P


0.690

0.000

0.902

0.000

2.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2:

表 2对比两组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体满意率

对照组

40

14

19

7

33(82.50)

观察组

40

21

18

1

39(97.50)

x2





5.000

P





0.025

3 讨论

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改变下,不断增多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患者,特别是心绞痛、高血压等,这些常见的心血管病,有着更为显著的上升趋势[3]。心血管内科疾病,往往有着比较复杂的发病机制,有着一定隐藏性,不易被发掘,会突然发作,且快速变化,需要采取急救,不然会危及病人的性命。

护患无隙沟通属于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强调科学、全面地为患者实施无隙沟通,注重增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巧,通过与患者有效的沟通,来增强护理的依从性,使疗效得到提高[4]。这一护理方式,根本目的是改善护患关系,消除彼此的间隙,引导护理人员注重服务的意识和质量,帮助患者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配合度,促进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落实,加快病人的恢复。心理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注重人文关怀,重视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干预。这一护理模式的开展,需要护理人员通过态度、语言、行为等,来疏导病人的不良情绪,增加其治疗的积极性。本次研究中,两种护理方式的联合,明显消除了病人的不良情绪,显著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说明联合护理,能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调整病人的心态,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分析,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护患无隙沟通联合心理干预,能释放病人的压力,排解负面情绪,改善护患关系,增加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蔡丽娜. 一体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1,45(22):2383-2385.

[2]刘国英. 优质护理改善心血管内科患者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价值探讨[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3):517-519.

[3]袁婷婷. 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1,31(2):127-128.

[4]杨世玉,龙远雄,雍苏南,彭廷云.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2):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