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底蜂窝组织炎致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口底蜂窝组织炎致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研究

陈秀敏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摘要:目的:探究口底蜂窝组织炎致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的口底蜂窝组织炎致感染性休克患者,对200例患者通过随机分组,产生两个不同护理方式的组别,即增加采取针对性护理的实验对照组和常规护理的常规对照组,并对最终实验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开展相应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后,有效发现实验对照组所表现出的护理后症状改善程度和各自对护理措施认可度等数据,均要比常规对照组优秀,统计学表现为P<0.05。结论:综上,在对口底蜂窝组织炎致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护理方案探究中,可以尝试使用针对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可以发现针对性护理模式能够带给患者更好的护理效果,以及疾病恢复效果,更可以达到提高患者对医疗工作满意度的深远影响,故值得临床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感染性休克;口底蜂窝组织炎

口底蜂窝组织炎即临床上所说的口底多间隙感染,在过完临床上,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为严重的且治疗难度最为大的炎症之一。虽然现如今随着相关临床药物的有效应用,在近些年此疾病的发病比例已经明显降低[1],但是此疾病若发生后,极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休克问题,因此临床上,对此疾病的治疗和相应护理措施需要更为有效的探究。因此本次实验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200例符合本次实验要求的口底蜂窝组织炎致感染性休克患者,通过完全随机方式形成不一样护理方式的组别,并对比实际护理效果差距,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符合实验要求患者,采用电脑进行完全随机的方式形成不同的两个分组,分组的区别点在于采取的治疗措施有所不同。而组内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一些明显的差距,小组之间的具体比对,可见下表:

表1 研究患者的基础资料

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

年龄(`x±s岁)

年龄范围(`岁)

实验对照组

100

40/60

50.49±1.64

45~57

常规对照组

100

41/59

50.15±1.55

45~56

t


0.058

0.086

0.087

P


0.864

0.967

0.984

1.2方法

常规对照组 不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而进行常规护理措施。

实验对照组 增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合给于相应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形成以科室医生、责任护士、丰富工作经验的实际护理人员共同构成的执行小组。采取案例分析、经验汇总等方式。总结既往护理措施中,不足的内容。并初步设定新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执行方案。随后根据执行方案中各个环节设定相应负责人员,随后开展初步实施,并阶段性总结归纳,对不足点进一步完善,最后得到有效护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比对分析两组不同护理措施后,护理后症状改善程度和各自对护理措施认可度。接受护理干预后,患者相关症状完全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则为优秀效果,若患者相关症状有所改善,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则为一般效果,若患者相关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则为无效效果,护理有效率=(优秀效果+一般效果)/总数;针对护理方案的认可度,采用不同分段对满意度进行归纳划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非常专业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 23.0软件系统。对本次实验进行准确可靠的数据验证。

2结果

2.1对比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护理效果

开展相应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后,有效发现实验对照组所表现出的护理后症状改善程度,要比常规对照组优秀,统计学表现为P<0.05。详见下表1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组别

n

优秀效果

一般效果

无效效果

有效率

实验对照组

100

58

42

0

100.00%

常规对照组

100

39

55

5

95.00%

X2





7.481

P

/




P<0.05

2.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采取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后,发现实验对照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护理措施认可度,两组之间进行数据比对,显示为(P<0.05)。分别为98.00%和85.00%。

3讨论

口底蜂窝组织炎致感染性休克患者在临床上往往需要转入ICU接受治疗,而此阶段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往往需要更为有效的护理干预,因此本次实验针对性的形成护理干预小组,通过分析既往案例,改进现有护理措施,从而给予患者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2]

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脓腔引流做好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采取对应处理方式。既要保障引流通畅,又要做到定期定时更换敷料。若患者病症患者后,则协助患者采取适合体位进行休息以及促进脓液有效且尽快的排出[3]

同时注意患者相应生命体征尤其是水、电解质变化情况,对其他引流情况进行控制观察,保障引流流畅性。根据实际情况,有效使用对应抗生素进行治疗干预。注意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确保安全用药[4]

为患者创造良好病房环境,将温度和湿度调整到适宜的范围内;鼓励患者多喝水,增加排尿次数,将体内的毒素尽快排出。饮食要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流质饮食;并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出现[5]

在结合研究结果显示:开展相应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后,有效发现实验对照组所表现出的护理后症状改善程度和各自对护理措施认可度等数据,均要比常规对照组优秀,统计学表现为P<0.05。

综上,在对口底蜂窝组织炎致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护理方案探究中,可以尝试使用针对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可以发现针对性护理模式能够带给患者更好的护理效果,以及疾病恢复效果,更可以达到提高患者对医疗工作满意度的深远影响,故值得临床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邹家柳. 口底蜂窝组织炎致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 27(10):3.

[2] 夏秀娥, 徐宏. 口底蜂窝组织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体会[J]. 2022, 10(24):2.

[3] 刘福来, 李志萍, 孟箭. 牙源性口底蜂窝织炎伴颈胸部坏死性筋膜炎1例报告[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1, 19(3):4.

[4] 李曳. 综合性护理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探讨[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 19 (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