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早期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芳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分析在宫颈癌患者护理期间使用早期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选取8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早期心理护理,对比患者数据。结果:经护理,患者心理状况均得到了合理优化,且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患者护理期间,早期心理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治疗期间依从性的提升,对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优化具有积极价值。

关键词:宫颈癌;早期心理护理;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宫颈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所提升,从而为广大女性的健康埋下了隐患。在临床过程中,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宫颈排液与宫颈不规则流血等问题,继而对患者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1]。从护理工作的角度分析,基于传统护理模式下,部分医护人员往往难以充分实现对于患者心理状态的合理关注与分析,进而不利于患者紧张心态的及时消除,对于患者日后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2]。基于此,近年来,大批医护工作者对于患者护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从而推动了早期心理护理在临床过程中的应用。本文针对在宫颈癌患者护理期间使用早期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选取8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年龄34~63岁,平均(51.65±2.58)岁;研究组年龄35~64岁,平均(51.44±2.61)岁;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以P>0.05,表明患者差异无统计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如下:①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工作。②做好药物方法与用药方法告知。③定期进行病房巡查并做好对于病房内温湿度水平的控制。④制定科学膳食计划并督促患者加以执行,有效满足患者营养供应需要。

1.2.2 研究组 采用早期心理护理,主要内容如下: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合理做好对于患者基本资料的分析并有效开展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继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与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沟通的同时可以实现对于自身紧张情绪的合理消除。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相关宫颈癌疾病知识的介绍与说明,从而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疾病康复信心。在具体工作实施期间,医护人员应积极结合其他宫颈癌患者研究康复案例对患者进行引导,继而引导患者建立良好的康复信心。

1.3 观察指标

1.3.1 患者心理状况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得分越低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好。

1.3.2 患者治疗依从性 依据患者表现分为依从、基本依从以及不依从。

1.3.3 患者生活质量 采用问卷调查,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选取专业统计软件SPSS21.0处理患者数据,其中,使用(`x±s)代表计量资料,行t检验,使用%代表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对于数据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心理状况对比

经护理,患者心理状况均得到了合理优化,且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心理状况

组别

n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0

45.25±2.78

19.52±2.64

46.64±1.94

19.78±2.35

对照组

40

45.46±2.38

27.65±2.71

46.14±1.85

27.64±2.08

t

-

0.363

13.591

1.180

15.840

P

-

0.718

0.000

0.242

0.000

2.2 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依从性

组别

n

依从

基本依从

不依从

总依从(%)

研究组

40

22

16

2

95.00

对照组

40

12

19

9

77.50

χ2

-

-

-

-

5.165

P

-

-

-

-

0.023

2.3 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生活质量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0

53.69±2.65

88.91±3.07

对照组

40

53.05±2.78

76.44±3.25

t

-

1.054

17.641

P

-

0.295

0.000

3 讨论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对于宫颈癌患者而言,由于对癌症存在较大的恐惧,多数患者在得知自身病情后往往长期处于一个较大的身心负担中,继而不利于患者生活信心的合理构建[3]。在患者护理工作开展期间,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通过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的充分应用与渗透,医护工作者可以在开展护理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对于患者心理状态的充分分析与考量,其对于患者心理负担的缓解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4]。与此同时,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进一步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有利于引导其在治疗期间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操作,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优化与预后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推动价值[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心理护理模式下,患者心理状态得到了合理缓解,与此同时,其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在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为了有效促进护理水平的合理优化,医护人员积极结合早期心理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服务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彭定珊,沈莹莹. 早期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1):167-169.

[2] 何春琳,李晓梅,王雅莉. 系统规范化联合个性护理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影响[J]. 贵州医药,2021,45(12):1988-1989.

[3] 董梦婷. 早期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0,15(13):97.

[4] 宋晓艳. 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健康知识护理宣教的价值[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1):89,91.

[5]阮婷婷,邝幼娴,刘孝芳.协同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21,43(07):1116-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