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和运行模式思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和运行模式思考分析

梁文峰

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31

摘要:伴随电网的智能化建设,终端通信接入网也在持续发展,文中着手于终端通信接入网的网络架构进行分析,探究较为典型的网络运行模式,提出切实有效的运维发展举措,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运行模式;网络架构;光纤辐射;

电力通信网包含骨干通信网、终端通信接入网,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运行模式方面上不清晰,其运维界限有待清晰,其会对综合建设质量产生影响,更会对标准化运维程度产生制约。电力体制的创新优化过程中,对能源互联网进行了积极发展,并且衍生出诸多配用电侧相关业务,因此需要对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运维工作进行全面分析,以此给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以及运维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一、分析终端通信接入网的网络组成架构

终端通信接入网,是电力骨干通信网的下部延伸部分,其中包含的生产业务较多,比如配电自动化、调控一体化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等[1]。终端通信继而入网包含中压配电通信网、低压配电通信网,其中中压配电通信网涵盖范围较为广泛,其中涉及配电线路、变压器、分布式能源站点、环网柜以及配电变压器等,其是综合性的承载平台,不仅包含配用电环节的接入通信业务,同时还需要适应、计入诸多通信业务,其中涉及采集用电信息、光纤到户以及分布式能源的接入等,并且要达成上联需要,构建成为一套话形式的通用通信接入平台,其可直接面向用户,并且与高压配电网通信网呈现垂直贯穿形式,基于宽带通信技术予以统一形式的规划与建设(如图一所示)。

62b549560f9cb_html_c999414f2129bc38.png

图一 终端通信接入网的建设图

低压配电通信网可以将0.kV的配电变压器覆盖至用户的智能电能表、电动设备充电桩、分布式能源站点等,并且其能够于用户室内延展。低压配电通信网的关键作用就是于通信接入过程中进行接入,其中涵盖0.4kV用电信息的采集,管理充电桩通信、电力需求侧以及监控负荷等,并且低压配网通信可对变电站中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时进行检修,以此对财产进行有效管理,其能够在电网的智能化建设过程中进行实际应用,是用电交互智能化和电力光纤入户的关键性举措。

二、网络建设的典型模式

(一)高光线辐射率

在高光纤辐射率的地方,通常都会应用到光通信覆盖、CDMA/GPRS模式,但是一些新建的城区,存在配电网改造的城市中心区中存在配电变压器,其会影响光纤自动化终端的直接到达,因此,需要使用公网的无线模式予以处理。比如EPON的网络架构较为清晰,同时其通信终端的成本并不高,可运用在规模较大区域的布置工作中,可是其较为依赖整个网络的前期规划,另外要注意,其在光功率预算方面的要求较为严格。因此,要求规避应用在频繁变化的网络架构中进行EPON设置。工业以太网的单台设备成本较高,但是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灵活的布网,且通信距离较长,能够应用与节点规模较小、分布较为散落的区域当中。

(二)低光纤辐射率

将光纤作为主干,用GPRS/CDMA 进行补充,以载波进行延伸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光纤包含EPON以及工业以太网的交换机,此种模式中的中压配电网就是光纤通信,将GPRS当成是配变集中器,用二遥终端作为关键性补充。依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及特征,针对光纤通信方式来讲,选择使用工业以太网、EPON进行尝试,结果显示大规模的地埋光缆敷设方式无法应用在电力通信系统当中,主要就是由于施工成本较高,且很难获得行政审批合格等[2]。因此,这样的区域主要就是应用光纤,用载波进行延展,并且用无线进行补充。

(三)严重老旧的城区

在严重老旧的城区中,一般选择中压载波为主,用GPRS/CDMA 进行补充,针对改造当中难度较大、较为突出的光缆化区域,难以进行管道开挖,且用电业务的需求量非常大的严重老旧城区,其有效方式就是重新进行终端通信接入网的建设,主要的通信模式选择中压载波,并且以GPRS/CDMA进行补充。无需对载波通信实施不限处理,其运行也就不会产生费用,可有效降低通道投资,并且有助于后续安装,且能够有效提升其的应用质量与水平。在配用电通信的后续发展中,智能电网选择应用更为先进的智能载波,这是其未来发展中的主流趋势,载波会在终端通信接入王忠发挥出极为关键的重要作用。

(四)县域的终端通信接入网

基于无线专用进行覆盖,用其他方式进行补充,当前无线专网技术获得了全面深化发展,其中涵盖TD-LTE230、LTE1.8G 等,同时相关工作者也在对试点规模进行持续拓展。县域农村的电网应用位置地形较为平坦,但是节点较为分散化,其标胶适合应用无线专网技术。比如围绕35kV变电站进行无线基站设置,构建无线核心网,构建合理有效的电力主干光纤资源,在无线终端覆盖柱上设置开关,在采集用电信息的过程中可使用远程通道,其较为适合无线专网。

三、运维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基于一线诉求提升网管系统的实用功能

终端通信接入网的运维并不容易,需要提升终端通信接入网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予以大力支持并且提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有力指导,提升网管系统进行故障统计的能力,并且要为其配备更为有效的分析功能,以此对故障位置进行自动化定位,对故障的恢复时间进行自动化考核,用这样的方式确保整个终端通信接入网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二)基于系统互联促进关联系统的协同应用

接入网的综合网管,要通过纵向的互联网数据接头同骨干网系统进行密切连接,同时能够对基础资源进行共享,为省骨干网的管理系统提供关键性台账信息、资料等,其中涉及设备、系统以及光缆等,实现大屏展示的诸多需要。并且与自动化配电管理系统进行充分整合,实现专业协同的成效,比如,达成与自动化配电系统、电信运营系统、营销系统等之间的互相关联。于智能配用电、区域能源互联网持续发展中,进行通信管理、业务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以此来实现通信、业务间的高质量、高效率融合[3]

(三)基于新技术、管理举措推动运维智能化

终端通信接入网的管理系统当中,要积极引入和应用诸多新型技术,其中涉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以此来强化网管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配电网环节需要持续强化通信技术的建设力度,基于网管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积极创新,并且将常规的巡视、检查工作做好,使用合理有效的运维工具,进行运维管控系统的构建,以此来开展顶层设计。因为应用了地理信息的集成系统,要对网格化的运维、管理模式进行着力宣传,同时对其进行积极引入与应用,以确保运维管理质量与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中针对终端通信接入网提出几种较为常见的建设模式,并且探究提升终端通信接入网运行维护水平的有效措施,对终端通信接入网进行规范化建设与有效运维,不仅能够强化提升终端通信接入网的运行质量,同时能够获得更为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中,积极引入和应用智能化的配用电通信系统,同时要及时提升业务性能感知能力与适配能力,提供更为优质的差异化服务,为通信关联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斌.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和运行模式探讨[J].电子测试,2021(06):75-76.DOI:10.16520/j.cnki.1000-8519.2021.06.033.

[2]吴庆,曾令康,陈闽林,等.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的通信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CN112529393A[P].2021.

[3]江龙才.终端通信接入网规划建设与优化管理[J].电力系统通信,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