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加强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新常态下加强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途径

刘秀芳 1 王青华 2

1 吉林省松原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吉林 松原 138000

2松原市生态环境局扶余市分局 吉林 松原 131200

摘要:近年来,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一些监测细节在管理上更加严格,监测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升级,并且基层环境监测系统更加智能。因此,搞好基层环境监测管理,可以起到技术保障的作用,可以对环境保护关注的方向进行科学的优化和调整,为环境主管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制定各项环境保护计划,充分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促进环境保护活动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新常态;基层环境监测;工作途径

1基层环境监测管理现状

(1)使环境治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全面实施基层环境监测管理工作,获取精确的监测结果,环境治理工作者能通过参考各项检测数据分析环境污染程度,制定针对性治理措施。一般来讲,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污染源不尽相同,对当地环境的污染程度也各有差异,开展基层环境监测工作,获取精确的检测数据,有助于准确定位污染源,获取污染源数据组,分析污染产生规律,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2)使环境治理工作更具有区域性。当代环保工作和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均会划分区域,这就需要对环境监测数据实施区域性划分,使整体环境监测和地方环境监测结果更准确。在环保处理工作中,整体性监测数据通常被视作地方环保工作的一种参考。随着基层环境监测设备的升级与优化,环境监测数据更加精准,环境治理方案与区域性发展战略相结合,从而有效提高了环境治理效果。(3)使基层环境监测工作更加有序。在传统环境监测模式下,环保工作流程秩序混乱,数据采集不准确,工作人员很难按照数据收集顺序实施分析,无法制定有序的环境治理方案。在信息时代,提升环境监测设备技术,优化监测手段有助于实现环保工作的有序性,使环境污染能得到有序治理。

2基层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是技术应用不科学。新形势下基层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落实,涉及各类监测技术的应用,技术应用过程中包含工作内容较多,涉及采样地点的确定、人员委派、实验室化验等,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最终的环境监测结果。现阶段,我国基层环境监测管理对象多为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而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仍停留在人工监测,这对污染的实时监督与管控十分不利,基层环境监测管理先进仪器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借助仪器设备来确定监测结果的精准度,无法及时发现环境监测中的问题,这将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二是监测数据精准度无法得到保障。新形势下基层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有完善的监测体系作为外在保障,但实际上基层环境监测工作落实面临诸多困难,表现在监测数据精准度不高这一方面,监测人员在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法律规范及制度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化学实验及数据分析,导致最终监测数据缺乏可借鉴性。

3新常态下加强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途径

3.1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建立环境监测管控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项广泛的任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建立基层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的构建应更科学合理,实用性更强。领导责任意识也需要强化,通过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促进测试团队内部的技术交流,选择最适合的培训方法,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与时俱进“更新”新知识,培训内容可以与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同步参照质量控制体系,有效地开展环境监测活动,真正做到及时发现、处理问题,同时提供有效记录。通过提高基层环境监测水平和管理水平,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管理行动,进行有效的监测管理改进。积极落实相关管理工作,在推进环境监测管理的同时,发展环境监测管理业务,完善基层环境管理体系,提升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效率。

3.2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硬件配置

首先需要详细了解环境污染治理的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结合环境保护事业对基层环境监测工作提出的实际要求,围绕基层环境监测站面临的硬件配置不足等问题展开研究。尤其环境监测站相关管理者应当详细了解硬件设施建设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影响,向相关部门争取资金政策的支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才能更好地促进先进硬件设施建设的有序进行。其次,通过引进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新兴技术,以此更新传统落后的知识和技术,对提升基层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大有益处。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环境监测项目,需要依据相关规定和制度采取送审上级的方式,或是与社会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严禁盲目进行基层环境监测硬件建设,以此降低资金等资源的浪费。最后,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应当依据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积极推动基层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将排污收费、污染影响预测等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建设,能够通过该系统实现数据的自动归纳、整理和保存等功能,不仅有效提高监测效率和质量,还有利于实现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

3.3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法

(1)点位管理法。要想保证我国基层环境质量管理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应积极创新管理方法,以此满足不同区域的环境监测需求。其中以点位管理法为例,它是依据我国《环保法》的具体要求在环境监测场所内设置采集点,从而增加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点位管理法还有助于客观真实的呈现全国范围内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并对污染物排放超标情况提出预警,进而增加我国环保工作的实效性。通常情况下,点位管理法适用于县级以上的环保部门,可根据不同点位从国家、省份、市县等级别进行分类管理。其中需格外注意的是:在设置点位标识图时应由国务院环保部门负责,其它下属单位无权更改,并且应涵盖点位名称、环境监测条件、监测设备种类、安装时间、地理位置等信息。(2)精细化管理法。为了提高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效率,应对质量管理内容进行细致化划分,按照精细化管理法的要求将其设为多个监测目标,并进行统一分配,包括质量管理评审、管理能力界定、质量控制调查等内容,既要求相关人员能够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客观总结,又需要每个工作人员明确知晓自己的岗位职责与工作重点,同时还应设置监管小组,对工作内容的执行度与人员行为进行监督,防止出现错漏问题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若在其中发现人员或内容存在问题,可立即对工作进度与程序加以调整,最终实现全过程管理目的。

3.4加强内审工作跟踪验证

鼓励全员参与,加强后期问题的跟踪验证,影响环境监测内部审核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周密的内审检查表、经验与学识丰富的内审员、领导重视、做好问题的跟踪与纠正等,前几个都是客观条件,无法一蹴而就,做好问题的跟踪与验证却是主观问题,是想做就能做好的,检查出问题要传达到具体人员,通常内审员要将问题书面反馈给相应负责人,由实验室/办公室负责人指定具体人员对问题进行确认,分析产生不符合项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实验室/办公室负责人跟踪整改过程的进行,确认改进结果,内审员最后进行验证,一个流程下来多方参与,既体现了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重视,促使内审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对接下来内审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4结束语

目前,为了落实环境可持续发展观,我国政府明确要求坚持贯彻绿色生产理念,同时要求增加各项目环保检测报告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提高了各环保监测部门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度,这样的政策环境更利于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基层环境监测部门应借此机会大力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晓晓,方土,王中伟,等.中国环境监测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环境科技,2020(S2):133-135.

[2]梁正华,温珠花.基层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分析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科技风,2018(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