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地摊经济”复苏之城市精细化与柔性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8
/ 2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地摊经济”复苏之城市精细化与柔性管理

茅家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近期疫情防控常态化,先前备受压制的“地摊经济”恰逢其时悄然复苏。如何处理“地摊经济”问题,使其与城市管理规划相辅相成,同时迎合疫情需要。本文依据部分国内城市管理政策,针对常态化疫情下“地摊经济”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放松解绑,政策精细化,包容性治理,柔性执法等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地摊经济;精细化;疫情;柔性

近期疫情防控常态化,先前备受压制的“地摊经济”恰逢其时悄然复苏。本文针对“地摊经济”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放松解绑,政策精细化,包容性治理,柔性执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实现“地摊经济”与城市管理的和谐统一。

二、正文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复苏,社会恢复秩序,而一种特别的经济模式渐渐普遍起来。“地摊经济”历史十分悠久,在过去的每个时代都是人民群众增加经济收入的可靠模式,也因其创业门槛低,失业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等“小而活”的其他营商模式无法比较的“闪光点”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和追随。

但是,因其以往的随意占道、影响市容、深夜扰民、乱放垃圾、污染环境、物流混乱等固有的脏乱无序的劣势影响,“地摊经济“遭受了城市管理者们的各种打压。但仔细思考一下,群众甚至包括城市管理人员厌恶的其实并不是“地摊经济”本身,而是其混乱无序、毫无规范和保障的状态。地摊并不是只有我们国家存在,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分布。而我们对一个城市的的喜爱和向往,常常是从市井小吃带来的味蕾仙旅开始的。于是如何助燃“地摊经济”,与此同时又不会为城市的规划管理和市容市貌带来干扰和阻碍,这是“烟火味”给我们的城市治理出的一道大考题。

针对“地摊经济”的城市治理方面,作为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我们必须做出最全面综合的考量。

一.“地摊经济”的松绑

2017年8月6日,李克强总理签署了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无证经营的管理条例,规定指定场所时间销售自创劳动成果非无证经营范畴。1李克强总理签署发布的这条政策即是对“地摊经济”松绑的很好的范例。过于专注于追求城市环境的整洁无暇,而选择牺牲众多临街小店,会堵塞了民生的毛细血管,这样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也不会顺畅。然而解绑地摊经济,考验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智慧。

据悉,今年中央文明办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不在考核范畴。而到今天为止,我国已经有很多个城市和地区开启了为“地摊经济”的解绑之路,比如被李克强总理点名表扬的“一个西部城市”成都。成都为“地摊经济”安排临时占道摊点,购物街和促销点,增加了超过10万个就业机会点,在城市的中心复工速率极高。既保证疫情防控的安全需要,又为“马路经济”敞开了可行的大门。其他地区也不甘落后,许昌设置了临街商家后侧的巷道供摊主进行营业活动。杭州也允许一些步行街和马路可以作为摊贩的摊位。多地的试水成功,也让我们对于解绑“马路经济”的方向更加肯定。放松“地摊经济”身上拷带多年的枷锁,既能达成城市的整洁优美规划的目的,又能加速经济秩序恢复,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二.精细化城市管理政策

如果说解绑“地摊经济”是我们迈出解决“地摊经济”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那么接下来我们必须翻雪山过草地才能迎来万里长征的胜利。以往由于没有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违法占道经营,随意摆放摊位,废物处理不得当等让“地摊经济”发展始终按着“暂停键”,那么,要想迎来“地摊经济”欣欣向荣的春天,就得从根本下手扯去劣势的标签。

针对“地摊经济”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仍然要考虑到疫情防控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也发布了意见 ,支持扩大就业渠道,解决摊贩的摊位问题。城市管理者必然要制定并落实更加精细具体化,科学人性化的城市管理办法,才能为“地摊经济”的有序放松和持续繁荣保驾护航。管控马路经济,城市管理方面任重而道远。

首先,要建立全面稳固的政策支持,做好政策保障工作。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卫生安全等相关部门联手,共同制定统一的商贩营业准入证,营业资质和商品上架贩售标准与流程,采取给予证明等方式,让摆摊贩卖成为经济贸易的合法成员。例如成都率先制定成都市市政府意见,明确了”五允许“政策,在确保交通,不乱占用,保证良好的卫生防疫和控制的情况下,允许流动商贩暂时驻扎,落实了一条街一政策、有点有策,规划出合理的摆摊场所与摆摊时区,为全国地摊经济管理打了个样。

其次,政府管理部门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区域空间的可利用性,将综合性比较强的区域充分利用,例如背街小巷、公园广场等,设置便民疏导点。要在“疏”一字上下狠功夫,统筹计算摆摊的适宜条件,尽量让商贩与买家的贩售与购物时区重合,提高地摊交易的高效性,尽量维和一种”速战速决“的交易模式,以保证非占道摆摊时间的道路通畅和交通安全。还要着力革新城市保洁清理系统,为地摊经济在城市市区的长远发展做足打算。

三.柔性执法与包容性城市治理

所谓“包容性城市环境治理”,就是更加公平公正地分配社会资源及治理收益,3每个人都能够从社会资源和城市管理成果的大蛋糕中分到一小块,而免受饿殍之灾。城市管理部门可以统筹规划出可临时性为摊位提供落脚点的区域,比如一些宽阔的步行街,甚至是市民生活购物广场,为商贩们提供更多的摊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恢复生活经济需求的迫切要求。包容性执法,包容性面对“地摊经济”,坚决摒除一刀切的不情之法,让地摊经济更好的在城市市区站稳脚跟,为人民谋福利同时也降低执法者的执法难度。

地摊经济的解绑,相关政策的革新,城市治理的柔性化,底层商贩的重振旗鼓,都预示着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必将凯旋。只有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准则,从心底考虑人民的营生困境,坚持包容性治理与柔性执法并济,才能更好的帮助人民群众从疫情的受挫状态恢复,推动“地摊经济”的小舟平稳前行。

三、总结与展望

“地摊经济”并不是一时繁荣,其长远发展的前景,有赖于全国城市管理和执法阶层的科学人性化、精细化改革和柔性治理,愿“地摊经济”在我国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持续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王岩.城市精细化管理如何包容地摊经济——基于上海中心城区的实证调查研究[J],中国发展观察,2018,(13):47-51

[2]徐长波.将民生福祉“置顶”,为“地摊经济”点赞[DB/OL],太湖明珠网,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