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对乳腺癌肝转移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9
/ 2

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对乳腺癌肝转移的影响

由广玉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对乳腺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3名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分为术前组(25名)和术后组(28名)。术前组为手术治疗前发生肝转移,术后组为手术治疗后发生肝转移。对两组患者的病理特征及相关指标展开对比,并分析。结果 术后组5年生存率28.6%(8/28)高于术前组12.0%(3/25);术后组死亡率71.4(20/28)低于术前组88.0%(22/25)。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临床样本分析,cTNM分期低、淋巴结转移数少、肝脏多发性转移造局限、放射及靶向治疗均会对术前术后患者产生保护影响,而三阴性型乳腺癌肝转移是对患者死亡率影响最大的因素。结论 临床肿瘤分期低、淋巴结转移数目少、肝脏多发性转移灶局限、放射治疗、靶向治疗是乳腺癌肝转移患者术后生存的保护因素。

【关键词】:乳腺癌;肝脏转移;病理特征;术前;术后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女性死亡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其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首次确诊为局限性,即无远处转移,但是仍有30%~40%的患者在Ⅰ~Ⅲ期发生远处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为骨、肺、肝、脑和淋巴结等[1]。本文结合我院53名病例,分析其病理特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3名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分为术前组(25名)和术后组(28名)。术前组年龄42至64岁,平均(52.4±2.6)岁,16名已绝经,9名未绝经,淋巴结转移数:1至3个10名,4至9个8名,大于10个7名;术后组年龄43至65岁,平均(53.6±2.7)岁,21名已绝经,7名未绝经,淋巴结转移数:1至3个11名,4至9个9名,大于10个8名。术前组和术后组的患者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意义。

1.2乳腺癌分子分型方法

  1. LuminalA型: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HER2阴性,Ki-67低表达(<14%);

  2. LuminalB型:ER和(或)PR阳性,HER2阳性;

  3. HER2过表达型:HER2过表达或扩增,ER和PR缺失;

(4)三阴性型:ER和PR缺失,HER2阴性[2]。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百分比(%)代表计数数据,x2用于检验。测量数据表示为“62bc11c7e3f2a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采用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病理特征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病理特征比较 [n(%)]

参数 例数 术前组(n=25) 术后组(n=28) x2 P

病理类型 浸润性导管癌 43 19(76.0) 24(85.7) 6.77 0.08

浸润性小叶癌 5 3(12.0) 2(7.1)

髓样癌 2 1(4.0) 1(3.6)

混合性癌 3 2(8.0) 1(3.6)

cTNM分期 Ⅰ期 3 1(4.0) 2(7.1) 13.53 0.01

Ⅱ期 10 2(8.0) 8(28.6)

Ⅲ期 27 16(64.0) 11(39.3)

Ⅳ期 13 6(24.0) 7(25.0)

分子亚型 Luminal A型 6 3(12.0) 3(10.7) 8.54 0.04

Luminal B型 9 5(20.0) 4(14.3)

HER2过表达型 15 4(16.0) 11(39.3)

三阴性型 23 13(52.0) 10(35.7)

肝脏多发性转移灶 局限 23 8(32.0) 15(53.6) 5.08 0.02

非局限 30 17(68.0) 13(46.4)


2.2两组生存率比较

术后组5年生存率28.6%(8/28)高于术前组12.0%(3/25);术后组死亡率71.4(20/28)低于术前组88.0%(22/25)。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5年存活率 死亡率

术前组 25 3(12.0) 22(88.0)

术后组 28 8(28.6) 20(71.4)

X2 7.87 7.25

P <0.05 <0.05


2.3影响两组乳腺癌肝转移组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通过临床样本分析,cTNM分期低、淋巴结转移数少、肝脏多发性转移造局限、放射及靶向治疗均会对术前术后患者产生保护影响,而三阴性型乳腺癌肝转移是对患者死亡率影响最大的因素。


3讨论

乳腺癌肝转移在早期并没有显著症状,如若已经能够检测到肝功能受损时,实际上肝转移已经发展到恶劣阶段,常规的放化疗治疗已经不能产生积极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组5年生存率28.6%(8/28)高于术前组12.0%(3/25);术后组死亡率71.4(20/28)低于术前组88.0%(22/25)。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临床样本分析,cTNM分期低、淋巴结转移数少、肝脏多发性转移造局限、放射及靶向治疗均会对术前术后患者产生保护影响,而三阴性型乳腺癌肝转移是对患者死亡率影响最大的因素。

综上所述,临床肿瘤分期低、淋巴结转移数目少、肝脏多发性转移灶局限、放射治疗、靶向治疗是乳腺癌肝转移患者术后生存的保护因素[3]。




参考文献

[1]王竞翊,马哿,夏添松,王水.乳腺癌肝转移的机制及治疗[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20,12(4):375-379.

[2]饶彬,吴耀忠.乳腺癌肝脏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J].,:1119-1123. 

[3]赵光楠,余海云,李文萍,李帅杰.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3):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