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钠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泮托拉唑钠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分析

王家红

十堰市房县中医院消化内科 湖北 房县 442100

【摘要】目的 探究胃溃疡分别应用泮托拉唑钠、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0.06~2021.06本院94例胃溃疡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排列法分为治疗组47例,采取泮托拉唑钠三联治疗方案;对照组47例,采取奥美拉唑三联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5.74%,高于对照组80.85%(P<0.05);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比较,治疗组为95.74%,高于对照组76.60%(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为4.26%,与对照组为8.51%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泮托拉唑可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及Hp清除率,在胃溃疡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奥美拉唑。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泮托拉唑钠;奥美拉唑;胃溃疡

胃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饮食不规律、胃酸分泌过多、环境改变等诸多因素有关,可引起嗳气、腹痛、反酸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出现呕吐、便血等,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治疗多以药物控制为主,常见的有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PPI)等,后者以泮托拉唑钠、奥美拉唑较为常见。目前,上述两种药物的Hp清除率及安全性是临床关注的热点,本文就此展开对比分析,将医院收治的94例胃溃疡患者纳入研究,为该病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94例胃溃疡患者纳入研究,均源于2020.06~2021.06期间。纳入标准:均符合胃溃疡相关诊断标准[2];无药物过敏史;年龄≥18周岁;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近4周内有抗菌药物治疗史;贫血或营养不良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合并器质性疾病;合并胃穿孔、消化道出血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将纳入的患者根据随机排列法进行分组,包括治疗组、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30~72岁,平均(51.22±4.83)岁;病程1~11年,平均(5.98±1.36)年。对照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30~72岁,平均(51.08±4.72)岁;病程1~11年,平均(6.07±1.41)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治疗组实施泮托拉唑钠三联治疗方案,即:①阿莫西林(厂家:珠海联邦制药;国药准字:H20003263;规格:0.5g/粒)口服,1.0g/次,2次/d。②克拉霉素(厂家:Abbott S.r.l;国药准字:J20150036;规格:0.25g/片)口服,0.5g/次,2次/d。③泮托拉唑钠(厂家:湖南健朗药业;国药准字:H9990260;规格:40mg/粒)口服,40mg/次,1次/d。连续用药4周。

对照组实施奥美拉唑三联治疗方案,其中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用药方案均与治疗组一致,同时予奥美拉唑(厂家:北京太洋药业;国药准字:H19990114;规格:20mg/片)口服,20mg/次,2次/d。连续用药4周。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溃疡面积缩小>70%;有效:溃疡面积缩小30%~70%;无效:溃疡面积缩小<30%。总有效为显效、有效之和。②Hp根除率:于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4C-尿素呼气检验,阴性代表Hp根除。③不良反应:观察用药期间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过敏反应、转氨酶升高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62bd49d47430a_html_293647c1620f0579.gif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5.74%,对照组为80.8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 临床疗效比较n=47,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n(%)]

治疗组

26

19

2

45(95.74)

对照组

22

16

9

38(80.85)

χ2




5.045

P




0.025

2.2 Hp根除率比较

治疗组Hp阴性45例,根除率为95.74%;对照组Hp阴性36例,根除率为76.60%,对比有统计学差异(χ2=7.231,P=0.007<0.05)。

2.3 不良反应比较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为4.26%,对照组为8.51%,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 不良反应比较n=47,例)

组别

头晕乏力

恶心呕吐

过敏反应

转氨酶升高

总发生[n(%)]

治疗组

1

1

0

0

2(4.26)

对照组

2

0

1

1

4(8.51)

χ2





0.178

P





0.673

3 讨论

因人们生活压力增大、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胃溃疡的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则溃疡面积会不断增加,引发呕血、出血、穿孔、休克等严重后果,故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奥美拉唑在临床应用的时间长,在酸性条件下易发挥疗效,可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的活性,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同时可阻断胃酸破坏胃壁细胞的过程,促进溃疡面的愈合[4]。但近些年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细菌耐受性的增加,奥美拉唑的疗效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泮托拉唑钠属第3代PPI,其优势为可作用于H+-K+-ATP酶系统的两个位点共价,发挥更强的抗菌作用及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并在微酸或中性环境中具备更高的稳定性、活性及选择性,可精确作用于靶点,降低对其他药物代谢的影响,取得更高疗效的同时减轻肝肾损害[5]。在疗效方面,本研究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Hp根除率分别为95.74%、95.74%,均高于对照组80.85%、76.60%,明泮托拉唑钠可取得更高的临床疗效及抗菌效果,与上述研究观点一致。在安全性方面,本研究发现治疗组用药期间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过敏反应、转氨酶升高总发生率为4.26%,与对照组为8.51%对比无显著差异,提示泮托拉唑虽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有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趋势,安全性更高。研究指出,泮托拉唑钠主要阻断胃酸分泌的终末环节,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高达95%,且药效可维持24h以上;不会降低肝细胞色素酶活性,可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彻底清除Hp,且对机体无明显的不良反应[6]。该研究结果显示泮托拉唑钠组总有效率、Hp根除率分别为96.15%、96.15%,均高于奥美拉唑组80.77%、76.92%,进一步证实前者可取得更高的疗效。

综上所述,泮托拉唑钠可取得更高的疗效,彻底清除Hp,同时可降低对机体的损害,安全性较高,在胃溃疡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参考文献

[1]黄大强,王安丽.泮托拉唑钠联合血凝酶治疗胃溃疡伴胃出血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5):52-53,56.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J].胃肠病学,2017,22(11):670-687.

[3]谢学玲,陈树峰,申伟平.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对胃溃疡患者溃疡愈合质量及MMP、TIMP-1水平的影响[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1):112-113.

[4]肖义.泮托拉唑钠和奥美拉唑对胃溃疡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4):80-81.

[5]徐云.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5):33.

[6]尹红胜.泮托拉唑钠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0):14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