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煤炭行业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

齐文杰、志敏、奚萨如拉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51

摘要:新时期下,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煤炭行业战略转型的动力引擎。为此,本文以三螺旋理论为支撑,探讨煤炭行业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完善政策机制、更新培育理念、构建产学研信息交流平台等,逐步提升煤炭行业产学研合作力度,为煤炭行业实现战略转型提供助力作用。

关键词:煤炭行业;产学研;动力机制;必要性分析

引言

伴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产学研合作俨然已成为各个国家科技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产学研合作也逐步成为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煤炭行业行业而言,它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分支,如何在节能、可持续发展、知识型行业构建的多重背景下,实现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势在必行。

1 三螺旋理论

三螺旋理论是指突破“大学—产业”双螺旋线性结构,创建“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非线性网状创新模型。描述了在知识商品化的不同阶段、不同创新机构间的多重关系,即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创新过程中以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纽带,在长期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合作和交流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形成三种力量相互交叉影响、螺旋上升的“三重螺旋”的新关系,旨在加强学术界—产业界—政府之间的合作,促进整体协同创新。 从三螺旋理论的定义可以看出,三螺旋理论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对区域“产学研”理论的创新,而且它对创新主体和合作模式、创新机制都进行了符合三螺旋发展规律的阐述。

2 煤炭行业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一方面,产学研合作是煤炭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于我国煤炭行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这也是高校、煤炭企业、政府部门等参与方参与合作的根本目的,而前提则是学研机构能够提供最新的开采技术、加工技术等技术成果以供转化。但是,我国高等科研单位难以实现科研成果实践化,主要的研究也多是从技术发展、创新以及政府如何支持引导等角度进行的,而缺少就合作模式以及运行中的动力机制的分析,因此无法较好的为具体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因此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就煤炭行业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分析,并重点理清产学研合作模式运行的动力机制,从而更好的支持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有序运行以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产学研合作是煤炭行业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当前学者在该领域提出的措施偏重于理性论述,许多建议就目前的实施条件来说,其可行性与操作性还需加强,措施往往过多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和经济方面的补贴,这些措施对突破体制机制的限制,深入推动产学研合作以及共同发展还明显不够。因此,针对煤炭行业研究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不论对降低整体生产运维成本,还是提升煤炭技术水平等均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推动煤炭行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所在。

3 完善煤炭行业产学研合作的策略

节能社会理念下,结合当前煤炭行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完善政策机制、更新培育理念、搭建产学研信息沟通平台等,有的放矢,提出自身对煤炭行业发展的见解。

3.1 企业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经济新常态下,煤炭行业内的关联企业应打破传统唯利是图的发展模式,需要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需要协同高校,积极参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通过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需求,将所需的知识结构及人才类型同步反馈至高校,高校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需求及技术难点与院校进行及时的沟通及交流,立足长远,制定产品的专业生产及研发线,打破技术攻关,从而实现高校与煤炭企业的双赢。

3.2 政府完善政策机制

科学完善的机制是保障煤炭行业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应提升对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将其纳入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科学的合作政策,谋求在合作中不断优化环境,确定学校、政府及企业之间的关联责任。同时,对于高校、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遇到的问题,政府应积极给予政策倾斜,对参与产学研的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设备捐赠等,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政策,最大程度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提升科研成果对社会的贡献程度。

3.3 高校更新培育理念

根据产学研合作之前的发展经验,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存在底气不足、信心不满等问题,导致在产学研合作时让企业感知到迷茫。为此,高校应充分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对煤炭行业进行详细调研,依托于自身专业优势,真实有效鉴别企业的实力和需求,充分利用自身的诚信及优势,谋求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这样可逐步了解企业的一种技术需求,为企业工艺改造、策略咨询、技术创新等提供优质的服务。

3.4 构建产学研合作信息交流平台

对于煤炭行业而言,搭建双方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保证产学研合作的关键所在,也是切实有效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关键之举。一方面,煤炭企业由于自身能力及资金相对有限,期待通过产学研交流平台解决自身问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往往在理论层面有研究基础,但是缺乏实践方面的探讨,因此借助于煤炭企业,搭建产学研信息合作交流平台,可以切实有效促进成果转换。双方借助于煤炭信息交流平台,可以进一步增强信任,谋求双方合作的契合点,从而切实有效促进产学研的顺利合作,实现煤炭行业的高质转型。

4结束语

节能社会理念下,为推动煤炭行业的战略转型,构建产学研深度学习模式至关重要。高职院校不仅需要更新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煤炭企业进行点对点服务,不断优化自身专业结构,以企业实际问题为素材,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企业应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高校技术及人才的有事,努力实现自身成果转换,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的红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宏观调控效应,通过制定政策打通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渠道,以共同参与、共担风险、共选项目等,实现产学研合作下多方互赢,从而助力煤炭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界忠.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15):17-19.

  2. 霍德才,李艳杰,乔光波.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讨[J].就业与保障,2021(13):169-170.

  3. 王利红,王钰,李崯.产学研协同视角下科研管理制度优化[J].商业文化,2021(22):76-77.

  4. 崔鑫,郭惠,王颖.新时代政产学研的耦合机制与创新驱动[J].科技和产业,2021,21(08): 230-234.

  5. 赵叶,杨倩,雷亚萍.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运行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9):3-4.

  6. 韩启飞,朱小健.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与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11):108-111.

  7. 叶传盛,陈传明.产学研协同、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 (03):18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