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堤防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8
/ 2

加强堤防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思考

陈勇

郓城黄河河务局,山东郓城, 274700

摘要:河道堤防工程对于城市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主城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还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河道堤防工程管理中需要做好最合道的运行管理,基于此,文章分析和研究了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的模式,在运行管理中必须从河道堤防工程的具体情况出发,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构建完善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并将其有效落实到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确保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河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堤防工程;运行管理;工作

1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现状问题分析

1.1管理体制不健全

虽然现阶段对于河道堤防工程的建设都非常重视,但是在河道堤防工程建设完成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后期的治理管理以及维护工作并不到位,导致河道堤防工程功能无法实现。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工作可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在以往的运行管理中,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在实际的河道堤防工程工作中经常会存在职责不清、任务重叠、约束机制缺乏等问题。

1.2工程管理范围内违法违规现象依然存在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管辖范围内存在建筑物侵占堤防护堤地的现象。同时,由于来往车辆、人员较多,虽然部分区域设置有防护网、防护栏、禁止标识等设施,但难以实现封闭式管理,仍有无关人员进入工程管理区域进行钓鱼、游玩等,管理范围内存在倾倒垃圾等现象,给工程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造成了一定困难。

1.3防洪排涝标准低,抗灾能力差

导致河道堤防工程抗灾能力较差的原因有:(1)在进行河道堤防工程建设时,设防标准相对比较低;(2)河道之中大量的漂浮物、泥沙、水草等得不到有效的清理,严重影响了河道中河流的运行,给河道堤防工程带来压力;第三,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多,路面硬化概率越来越高,当出现雨雪天气时,积水或者融雪水无法渗入地下,只能排入到河道之中,大大提高了河道堤防工程的排水压力。

1.4缺少养护与维修的专业技术人才

根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当前河道堤防工程建设的养护与维修工作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对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与了解,以至于降低河道堤防工程的养护与维修效率,缺少养护与维修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实际养护与维修工程的效果带来影响。加之,河道堤防工程的养护与维修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偏低,导致职位吸引能力减弱,这也成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河道堤防工程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带来许多难题,使河道堤防工程的建设效果降低。

2有关对策和建议

2.1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任务目标,强化组织实施

按照省、市有关管理标准,结合管理实际,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并立即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学习培训。按照责任分工和具体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责任明确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倒逼机制,按照时间要求倒排时间表,分解阶段目标和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压茬进行,按期完成。

2.2按照统一管理模式设置管理机构

从目前的具体情况出发,逐步完善恢复管理科或三大河流的组织体系。江堤工程和重点水利工程的管理权限应当统一。原县级管理的,由市直接统一管理。市政管理部门应仔细划分三条主要河流的管理权限,以完成对大多数基层河流管理单位的有效管理。在具体实施中,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模式:(1)分别成立河堤项目管理单位,特别是完成相应区域的管理任务;(2)闸段整合,按区域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让他们完成各自区域内的河堤工程和水闸的管理。

2.3河堤整治工程标准化管理

在河道堤防工程标准化整治中,需要从多方面优化河道行洪断面,确保河道行洪能力。对可能危及河堤工程安全的河段,必须加强养护措施,有效保证河堤工程的稳定和河堤的安全;对堵塞严重的河段,要积极开展清淤工程,根据具体的环境建设要求,做好堤防工程两侧的绿化和扩卡工作;在河堤整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结合河堤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施工组织方案,严格按照既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要求,确保整治工程质量,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此外,在河堤工程的整治工程中,应做好河滩的治理和开发工作。在不影响河道行洪、行洪、输沙要求的前提下,抓住重点,兼顾河滩的总体合理开发,提高河滩利用率。某河堤工程整治工程,工程全长13km。本工程主要修建防洪道路和堤防排水设施。同时对路堤边坡、河滩、内外路堤路肩、俄罗斯路堤区等区域进行了修复,对路堤边坡进行了绿化,并设置了相应的警示标志,有效地保证了防护的稳定性,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实现了河道整治的目的。

2.4合理划定河道管理范围

河道堤防工程管理的前提是做好河道管理范围的细化划分。作为县级或县级以上政府的代理人,这不仅是一项工作要求,也是一项法定职责要求。作为相关水利部门,在实施防洪标准、相应的洪水水位和划分河堤工程管理范围时,有必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如经济发展需要、河流保护要求等。总结以往河堤项目管理和处置经验等,从而制定合理、科学的河堤项目管理计划。河堤工程范围划分后,由水利管理部门整理成书面报告,报同级政府,经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2.5提高项目实施效率

有效整合相关资源,改变以往单一的开发模式,多方面整合开发,充分利用水土资源。首先,山丘、河流和森林属于同一个生态系统,河流是连接这一生命周期的子午线。因此,在山地治理、林业治理、土地整治等方面,可与河堤工程综合考虑,实现土地资源、林业资源、水资源的协调发展,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将护坡与滨水公园相结合,将花园中的海滩结合起来,设置路障或人行道,利用湿地完成污水处理等。第二,提高资金利用率。所有项目计划和建设都需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充分利用资金。最后,对项目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合理分配,兼顾各环节工作,确保河道运营管理工作顺利完成。

2.6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从根本上杜绝养护维修的不足

对于河道堤防工程养护与维修方面专业人才紧缺的现实问题,需要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强化。各有关部门应把加强专业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经费投入,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扩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范围,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制定完善的河道堤防工程养护与维修政策制度,加大对现代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启动人才培养计划,定期组织维修与养护工作者参与职业教育培训,除了对工作者技能培训,还要提高河道堤防工程的养护与维护工作者的综合能力。

2.7优化法律政策与有关机制

现阶段,为了保障河道堤防工程养护与维修的建设效果,需要确保养护与维修工作有法可依。这就需要优化整合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实施细则,以此形成完善的河道堤防工程养护与维修的法律机制。在管理制度方面,应该及时修正不适应目前环境发展的内容。还要加强规范维修与养护的技术、考核制度、定额制度等不同内容,基于经济角度,对河道堤防工程维修与养护进行全面考虑,使河道堤防工程养护技术与维修技术满足水利部门的考核标准。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下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为了更好促进城市的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应该做好对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分析,优化和完善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创新河道运行管理模式,提高河道堤防工程运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河道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柏玲.浅议河道堤防工程的养护与维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16):191-191.

[2]郭德良.浅议河道堤防工程的维修与养护[J].农业与技术,2019,36(16):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