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慢就业”群体就业质量提升的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论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慢就业”群体就业质量提升的路径

李方圆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对大学生“慢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自身的工作情况,笔者提出了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慢就业”群体就业质量提升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慢就业 就业质量 提升路径

一直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学生得以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而这也加剧了学生的就业压力。目前社会所需的人才数量远低于每一年的毕业生数量,再加上疫情的影响,毕业生们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的就业考验。

一、大学生“慢就业”的影响因素

  (一)心理因素

高中生对社会行业的发展状况了解甚少,因此很多学生填写志愿是都是在父母的参考下进行选择的,这就意味着很多学生其实并不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甚至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整个大学期间无比迷茫,对未来的就业也没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打算。此外,很多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后,会结识更多优秀的人,难免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甚至在某些时候很容易产生焦虑,身心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二)就业观念因素

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宽松的大学生活时,往往会放松自我,认为自己从“苦难”的高三生活中脱身,自然要先放松放松自己。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懈怠的思想,不会对未来生活进行计划,认为就业是毕业之后的事情,毕业之后再找工作也来得及。这是因为很多学生从不未雨绸缪,不对自身当前的专业发展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也不清楚自身专业的未来就业方向,不对自己的能力和不足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以至于在毕业之后才幡然醒悟,但是此时早已错过了就业的最佳时期。其次,很多学生不了解自己,盲目跟从,别人考研自己也考,别人考公自己也考公,别人考编自己也考编,就将其他的就业信息放在一边置之不理。但是别人的选择往往是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而盲目跟风的后果往往是失败,再加上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自己反而成为了“慢就业”中的一员。

3经济发展的不可确定性是客观原因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大的不可确定性。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企业能够趁此机会实现逆风翻盘,反败为胜,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也有一部分企业因此受到直接的冲击而被迫申请破产,这必然会对学生的就业造成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此外,再加上疫情的影响,经济发展秩序被打乱,改革节奏被迫放缓,国家一手抓经济复苏,一手抓疫情防控,双难之下,就业形势只会更加复杂和多变。

二、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慢就业”群体就业质量提升路径

 1.加强政策宣讲,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政策宣讲,目前很多大学生不会主动去解读国家的政策,再加上能力有限解读很有可能出现误解。因此,高校要加强政策解读,不同的时期选择不同的解读方式,疫情时期可以选择线上会议进行解读,解读之后为保障学习效果还可以要求学生对解读的政策谈谈自己的感悟和看法。同时,加强心理疏导。疫情影响下,很多群体的心理状况都出现了或大或小的问题,因此高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一些线上活动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给出一定的心理宣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安慰,自我宣泄,也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辅导员思政引领精准辅导,定制个体方案

学生在复杂的就业形势面前选择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并对自己的不足做出改进,因而选择“慢就业”无可厚非,但是“慢就业”并不能成为学生“懒就业”和“不就业”的借口。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以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善,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生思想发展插上了更为开放性、多元化的翅膀,以至于很多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做事任性全凭自己的喜好。因此,督导员要做好思想交流工作,真对学生的出现思想偏差要及时纠正,避免学生走向更偏的路。辅导员要加强和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思想需求,并且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解决办法,制定个性化发展方案,让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3拓宽信息渠道,加大就业支持政策宣传力度

目前,多地疫情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是疫情仍然没有完全离开我们的学习生活。据此,国家和政府要积极承担起民生责任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例如,扩招研究生,让一部分有能力、有兴趣参与研究的学生继续攻读,减轻就业压力;扩大基层就业规模,针对一些事业单位适当增加招收名额,为事业单位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增加人才储备力量;针对一些持证才能上岗的工作岗位,可考虑先上岗再考证。而这些政策既需要高校及教师做好宣传工作,同时作为毕业生的自己也要从多个渠道去了解国家的政策动向,就业时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就业服务平台

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打造大学生就业指导指挥平台。疫情的影响让很多学生无法准时返校上课接受指导,而高校则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造一个线上指导平台,让就业指导与服务不会因为居家学习而暂停。同时,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可以让学生先完成自助测评,通过数据分析得知学生的能力和存在的不足,先让大学生对自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在自主测评的基础上,高校更能实现一对一咨询和服务,切实根据学生的测评情况再结合学生的就业愿望给出科学指导,为学生实现自我完善提供可靠的参考。在这个服务平台上,学生还可以根据测评结果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以帮助大学生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少走弯路,不走歪路。

5动态掌握大学生就业焦虑状态,及时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疫情影响下,很多学生居家生活,没有了同伴的陪伴和教师的引导,再加上就业焦虑,很多学生都很有可能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政府和高校都格外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更应该努力开展各项活动,动态掌握学生就业焦虑状态,及时为这些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把学生的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一部分学生本就自卑和有一定的焦虑,因而在环境的影响下更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而教师就要及时干预,在心理方面和就业方面同时做好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正视自我,正视现实,同时又能引导学生重获自信,实现自我突破。

6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

国家基层扩招计划让很多的毕业生不至于面临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状态,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在基层工作中同样也能积极发挥出自身的才能,为当地基层群众办实事,谋福利。例如,“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那么,很多学生对国家的政策不了解,也不清楚这些职位所需的人才要求,这就需要高校及教师做好宣传工作,通过政策解读、讲座论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职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平等的职业观。结合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加强榜样的力量,引导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此外,还可以积极推荐大学生加入到基层工作组织中,为脱贫地区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服务,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让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7大学生对自身要有准确的定位

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某一阶级或者某一群体的福利,而是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因此,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们不能拥有一些阶级观念,而是必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平等的态度去看待每一种职业,充分认识到每一个职业的重要性。如果自身再抱着所谓的优越感,那必然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前屡屡碰壁。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敢于接受自己的普通和平凡,也能根据自己所欠缺的部分进行调整和优化,查漏补缺,完善自我。

“慢就业”只是当前严峻就业形势下的一种选择,无所谓多正确,无所谓多错误,都只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一种尝试,而这种尝试更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都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选择和挑战,政府、社会、高校以及毕业生都应该根据形势变化而积极的改变自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用先进科学的理念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以帮助我们在做出选择时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和坚持下,疫情终将结束,就业形势也会得到有效的好转,只要我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积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就终能走出现在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刘益迎,徐瑞雪,李德静.全程化就业指导视角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对策研究 [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

[2]谢梦.95后慢就业现象研究及对策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