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1
/ 2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分析

李彦丽

呼伦贝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021008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为社会服务的机构,在政府政策的推行下,实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改革,使事业单位在资金配置以及财务管理上能够持久的发展,但是,在财政资金绩效以及财政税收的实行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就将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优化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财政税收

引言:目前,政府在事业单上的相关制度推行,对事业单位的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财政资金的绩效完善以及财政税收的制度健全,对于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能够更加全面的反应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目前,只有保证事业单位的整体稳定发展,才能够保证国家的教育以及医疗,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单位稳定发展,所以,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以及财政税收需要不断的完善。

一、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现状

  (一)评价体系不到位

  在随着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事业单位并没有对这个体系进行全面的认识,对于绩效评价的内容以及方式不明确,在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工作中缺乏实际的作用。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

事业单位中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体系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单位在事后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较为重视,对于事前的财政资金管理不给力,同时也就无法看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也就导致了事后在监管的过程中工作效率低。 

二、事业单位的财政税后现状分析

 (一)预算管理不健全

   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编制预算方案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现在很多的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工作时,只有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工作,因为预算的工作涉及到事业单位以及项目执行人员等其他的部门,所以应该充分的了解其他的部门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所以因为只有财务部门进行相关的工作处理就造成了编制与实际执行时的差距。其次在编制的过程中,财务部门没有结合实际的情况造成的方案缺乏有效性。

(二)财政税收监管体系不完善

  在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管以及外部监管方面,很多的事业单位在税后工作的监管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本单位缺乏独立的监管部门,在内部监管上制度不完善,这也就导致了内部监管权力的丧失,在第三方监管中,因为监管方对于本单位的财政情况不明确,无法进行真实有效地监管工作,这也就导致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

(三)工作人员缺乏专业能力

在很多的事业单位中,关于财政税收的相关的人员对于财政税收的专业知识以及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健全。在一些税收的概念和纳税对知识了解不够清楚,在工作中,仍然使用之前的税收管理模式,也同时缺乏学习的意识。平时的工作中,在很多的单位,关于财政税收的业务开展绩效评估不够重视,只在年底进行开展工作,造成了工作进度的落后。

三、优化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的策略

  (一)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优化策略

  事业单位在本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工作中,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在绩效的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流程中,建立对应的管理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确保资金的安全

  例如在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评价工作中,首先在项目的事前绩效进行评价,相关部门应该在审核工作中细致的对方案进行管理,可以开展项目的事前评价工作,保证后期的项目能够顺利的进行。在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产出以及发展中要做到动态平衡,这就要求政府在单位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对项目的绩效评价区间进行调整,比如,可以在本单位员工的发展状况以及工作前景进行调整,同时还能够员工的积极性,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其次,想要优化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就要建立对应的指标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能够反映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比如,事业单位可以将单位的收入,支出以及预算和资产的应用指标作为在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在位群众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将群众的满意度以及参与度增加到指标体系中,按照实际的发展需求对其进行评价,最后,在财务部门进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时,还应该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比如,财务部门在资金记录方面,应该将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和往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并制定合理的考核体系,做好指标的考核工作,只有全面的了解单位的情况,才能保证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真正的落实。

(二)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

事业单位在本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应该建立创新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的工作能力,以此促进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顺利进行。

例如在财政税收的相关工作中,首先就是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制度,只有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密切,积极的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才能确保编制工作的落地效果。比如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在财政税收的实际使用情况当中作为今年的数据参考,然后和相关的项目以及其他的部门之间协作沟通,项目部门,财务部门以及执行人员都应当参与到预算编制当中,三方全面的了解工作实际的情况,再进行编制预算方案,还应该在预算管理方面提高制度水平,在事业单位中,真实有效完整的预算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其次还应该在税收缴纳工作中进行规范化处理,在事业单位的税收缴纳工作中,单位对于票据的管理应该严格的按照法律来执行,工作人员在票据的使用以及定领时应该按照规定进行,并且在填写时保证内容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确保财务部门在后期的核算中出现工作失误,同时在税收的信息管理中,应该保证公开性以及透明性,并且积极的采纳反应的意见。最后在监管制度的建立中,事业单位应该极为重视,应该建立单位内部的监管部门,避免第三方监管部门的监管造成企业的财政税收工作不完善,同时,还应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时的对税收信息进行整合规范处理,并且及时的鼓励员工反馈相关的信息,对财政税收的监管工作进行改善。

  (三)加强员工的专业能力水平

  因为在事业单位中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不仅要从制度本身出发,更应该保证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极高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才能够确保财政工作的安全落地。

  例如在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上,应该加强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意识培训,对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观念进行思想上的转变,以及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对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进行管理,在财政税收的工作人员内部要及时的进行有关税收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灵活的处理具备税收的专业的问题,掌握税收的管理知识是在财务部门工作的人员必备技能,同时还应该在税收的工作人员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结合新政策的实行,对财政的税收知识培训工作纳入到事业单位中,在对有关的知识进行统一培训学习之后,事业单位还应该规范财政税收的考核机制,确保每个学习过的员工都能掌握,并且通过考核。最后,事业单位在人才的引进时,在最初的招聘信息上就要明确的标注人员招聘要求,加强人员的专业针对性,比如在人才引进的笔试过程中,应该加强侧重财政税收的专业知识,在面试部分应该考核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事业单位在工作时应该制定对引进人才的培训计划,按照季度,年度开展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提高人员的专业能力。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以及财政税收制度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因为制度的改革,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已经跟随政府的步伐,对本企业的财政内容进行改革,但仍存在很多的问题,想要改变这种工作模式,就要从管理方面进行完善,不断地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以及税收的管理制度,才能完善财政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静. 关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分析[J]. 消费导刊,2021(45):225-226. DOI:10.12229/j.issn.1672-5719.2021.45.107.

[2] 宋晓丽. 关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J]. 消费导刊,2021(37):176-177. DOI:10.12229/j.issn.1672-5719.2021.37.087.

[3] 李伟丽. 有关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探析[J]. 新金融世界,2020(11):257,259. DOI:10.12324/j.issn. 1674-5221.2020.1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