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优化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优化方法研究

吕志国

370684197902028113

摘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了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需要对现有的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决策的实际需求。本文根据现有研究资料,结合自身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在研究当中先分析了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的重要性,在这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极其不足,介绍了现有模型的具体构成及其评价方式,最后针对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的优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通过研究,希望能够对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的优化和完善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公路;养护;沥青路面;决策;模型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公共养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了进一步做好公路养护决策工作,设计科学合理的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将其运用于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工作,进一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现有的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是以公路沥青路面破损指数为核心内容,虽然决策模型能够体现出公用沥青路面养护工作的要点,但是现有的决策模型在指标数据的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使之更好的应用于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 

一、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的重要性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公路建设工程越来越多,目前的公路路面主要是以沥青路面为主,运行路面的养护工作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养护不当会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对行车安全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要想做好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提高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能力与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公路旅行里面养护决策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对提高养护决策的针对性,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养护决策模型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的体现出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的实际需求,确保所制定的养护方案能够体现出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需要,进一步增强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的科学性和合理。另一方面,通过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可以针对公路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和方法,确保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的病害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二、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的现状及其不足

(一)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的现状

在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的构建和应用上,从收集到的研究资料来看,很多养护单位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决策模型,很多单位是根据公路沥青路面破损状况指数(PCI),所有的一些公路养护单位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养护决策模型。以公路沥青路面破损状况指数为基础所构建出来的养护决策模型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解决沥青路面破损问题,为增强公路养护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良好的依据。从现有的养护决策模型的构成来看,主要涵盖了21项指标,包括20项病害和一项修补措施,病害涵盖了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的所有常见病害,比如说龟裂、块状裂缝、纵向裂缝等等。在评价的过程中,除了泛油和修补两项指标之外,其他指标均以轻重作为损坏程度的标准,具体是以面积或长度进行计算。其中,龟裂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其他均为轻、重两个等级。从权重系数的设计情况来看,权重系数的确定是根据各种病害对沥青路面的危害程度确定的,当然这种权重的确定与实践工作经验密切相关。另外,这种模型可以较好地体现出修复措施在提升路面PCI指标上的作用,尤其是已有破损容量比较大的情况下,通过惯性或快长修补,可以将指标恢复到优良的水平,所以很多城市都会集中开展大规模的沥青路面病害处置工作。

(二)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的不足现有的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虽然也能够对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提供一些帮助,但是现有的决策模型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第一,不同指标的权重设计不太合理,从收集到的研究资料来看,在现有的决策模型之中,破损率计算权重为0.1,而重度裂缝病害计算器中为1,两者显然不能体现各自的危害程度,修补病害虽然能够解决一些病害问题,但是修补本身也是一种病害,因为会影响路面的整体性,两者在指标权重上差异巨大。第二,部分指标的设计不合理,现有的指标设计是以PCI为基础进行的,但是这些指标设计并不够细致,比如说开裂率和冠缝率这两项指标,实际上并不能具体涵盖实际状况,如果以这样的指标数据为基础制定的决策模型应用到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之中,在决策的过程中可能影响具体养护措施的针对性和效果。另外,一些指标的设计不能体现出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病害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现有的角色模型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对其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三、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的优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当中,开裂率和冠缝率的脸上出现可以根据养护的需求进行进一步的细分,通过细分可以在区分当前破损指数较低的情况下,仅通过灌缝处理,恢复沥青路面PCI,达到预期的养护目标,避免公路养护投资超标或浪费,对进一步提高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的科学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不可能在具体的指标改进和优化的过程中,在养护决策数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分别增加开裂率和裂缝率两项指标,同时进一步对车者病态、抗滑不良、路面平整度不良等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区分,以便于在制定养护方案的过程中采取更富有针对性的养护措施。这样细分以后,整个决策模型的指标设置更加合理,在病害细分上的达到了更高的标准,并且在细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养护需求,为增强养护决策的针对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在模型的评价分析的过程中,除了PCI之外,还可以引入RQI(路面状况指数)和PSS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等分析指标模式,然后加入开裂率和灌缝率等重要指标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完善的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确保养护需求分析与养护对策有效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对应状况见表1。

表1:不同模型分析结果对应的养护措施

序号

路况决策描述

对应养护对策

1

破损状况优等,无其它病害

日常养护

2

破损状况优等,抗滑性不足

提高抗滑专项措施

3

破损状况优等,有车辙病害

车辙专项政治措施

4

存在裂缝主导病害,但是已经进行修补处理;若所有裂缝均未处理。PCI在80-85之间

日常养护/预防养护或适当的灌缝处理。

5

存在裂缝主导病害,大部分没有修补处理;若所有裂缝均未处理。PCI在85-90之间

进行裂缝专项调查 ,分析产生原因及其破坏的层位

6

存在裂缝主导病害,大部分已经修补处理;若所有裂缝均未处理。PCI在70-75之间

中修或者预养,重点做好面层裂缝的处治工作

7

.........

...............

   从上面可以看出,改进以后的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可以更好的体现出公共地区路面养护工作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的决策分析模型运用的结果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为进一步提升公路养护决策的针对性,为达到预期的公路养护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可以为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单位养护决策和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依据。研究根据收集到的材料和自身的工作,针对现有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模型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所提出的具体调整和优化措施对提高模型构建的科学性具有一定的意义。当然,所提出的具体改进和优化措施仅是个人之见,如何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关键在于养护主管单位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公路沥青路面养护需求的准确把握。

参考文献:

[1] 肖磊,颜俊键,聂文,熊春龙.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沥青路面养护方案规划[J].广东公路交通 . 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