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损伤原因分析与自我防护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损伤原因分析与自我防护对策

朱鸿丽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133000

摘要:当前形势下,临床上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人数在逐年增加,血液透析室医护工作量大幅增加,护士在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而且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着较多的风险,职业损伤较为常见。本文研究分析了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损伤原因及自我防护对策,以期能够帮助护士更好地开展后续工作。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职业损伤;护士;自我防护

引言:血液透析室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护士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及血液,而且工作中需要使用大量化学消毒剂,护士容易受到职业损伤。笔者在本文中细致分析了职业损伤出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自我防护策略,目的是更好地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

一、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损伤原因分析

(一)生物学损伤

生物学损伤在血液透析室护士中较为常见,多是由于防护用品使用不当、防护意识薄弱导致的。在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护士需要完成穿刺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护士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导致血液的溅射,如没有规范穿戴隔离衣及防护镜会导致血液污染。而且部分护士在穿刺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自身经验不足、操作不规范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可能导致针刺伤的出现,进而为病毒的传播提供途径。此外,还要部分护士的防范意识薄弱,在工作中不能规范洗手,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1]

(二)环境损伤

在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中,护士有可能出现环境损伤,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与其他科室相比,血液透析室的环境较为封闭,而且需要频繁使用腐蚀性、挥发性较强的柠檬酸、戊二醛、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化学消毒剂,这种情况下,护士的皮肤、呼吸道黏膜会受到一些损伤。而且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仪器设备会发出一些声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呻吟,而且空气循环声音较大,透析液搅拌声也对护士的听力有着一些影响,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护士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难以在工作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护理工作的开展质量必然会受到一些影响。

(三)身心损伤

与其他科室患者相比,血液透析室患者的病程较长,患者及其亲属均承受着精神及经济方面的压力,这种情况下,患者及其亲属的情绪较为急躁,护士在工作中可能会受到患者及亲属的责备。而且血液透析室护士在工作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监测,护士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护士的心理健康会受到一些影响。而且由于血液透析室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值夜班、加班等情况较为常见,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些威胁。

二、血液透析室护士自我防护策略

(一)生物性损伤防护

在实际工作中,血液透析室护士要想加强对生物性损伤的防护,应注意定期注射乙肝疫苗、接受血感染检测。而且护士在开展工作时应严格执行防护制度,规范穿戴隔离衣、防护镜、手套等防护用具,以此避免出现生物性损伤。而且护士应积极学习自我防护知识,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确保能够规范自身的行为,避免职业暴露。护士在工作中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利用工具对针头、破损玻璃等进行处理,避免出现刺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还应注意明确手卫生制度的要求,在工作后按照六步洗手法对手部进行清洗。此外,护士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和存放,并加以标记。如出现针刺伤、血液污染等情况,应立即填写《医护人员暴露登记表》,并及时接种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接受规范的处理和监测[2]

(二)环境损伤防护

在防范环境损伤时,血液透析室护士应注意加强对血透室环境的管理,定期对血透室开窗通风,并规范配置消毒液,严格控制消毒液的使用频率和剂量,在保证消毒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环境损伤。而且在消毒过程中,护士应规范穿戴防水围裙、防护镜、手套、口罩等设备。护士在工作中应定期对透析机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仪器设备出现的小故障,避免出现机器报警的情况,降低机器运行声音。此外,护士长应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时间,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调整,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以此减少环境对护士的影响。

(三)身心损伤防护

在身心损伤防护中,护士应充分考虑到患者及其亲属的心理,与患者及亲属进行高质量的沟通,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赢得患者及其亲属的信任和配合。而且医院应对护士排班制度进行调整,坚持弹性排班原则,确保护士能够得到足够的休息,避免护士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此外,医院应定期对血液透析室护士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保证护士的身心健康。

结论:职业损伤严重威胁着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身心健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率。新形势下,医院应明确职业损伤对护士的影响,充分认识到导致生物学损伤、环境损伤及身心损伤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应对,以此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确保血液透析室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 程丽华. 分析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护措施[J]. 特别健康 2019年36期, 233页, 2020.

[2] 杜美霖, 刘思莉, 田清华. 血透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及效果研究[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