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房屋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范骏

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710054  陕西西安

摘要:在现阶段的房屋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十分广泛。钢筋混凝土施工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关键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项目的工程质量,因此要求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能够对其质量控制加以重视,使其能够切实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并有效降低后续因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工程返修率,这对于提升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特点,其次探讨了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要点与运输注意事项,最后就质量控制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引言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技术是指通过在施工现场或工厂,利用钢筋和混凝土等相应模板,制作构件,经过专业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用打桩机打入建筑地基中,然后在桩的顶部浇筑承台梁(板)基础。是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1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特点

1.1影响质量因素多

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是一项系统性、较为复杂的工程,参与人员多、工序多、投入的各项材料多,并涉及交叉施工、户外作业、高空作业等,从而导致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多,总结工程实践,可归纳在“环、法、料、机、人”5个方面,要求在把握质量控制要点时,以人为本,选择质量性、经济性过关的机械设备,应用可靠、先进的施工方法,遵循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达到最好的质量控制效果。

1.2不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为钢筋混凝土自身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通常情况下,施工地点主要设置在较为潮湿、阴暗的恶劣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施工不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依然能够保持施工连续作用,为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有助于强化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1.3转换层结构形式考虑因素

转换层的结构形式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确定,技术人员的经验以及对转换层形式选择的分析方法在结构形式选择上具有比较大的重要性。通过综合分析受力、经济性等方面因素,确定转换层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例如分析转换层所承受的荷载、顶点在荷载影响下的位移、阵型、底部剪力、转换层重质量比等因素,分析转换层的空间利用,房屋混凝土用量等等。

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要点与运输注意事项

2.1钢筋加工

(1)在钢筋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钢筋,其规格与质量都必须满足相关技术标准及设计提出的要求。(2)在钢筋加工开始前需做好外观检查,要求钢筋表面达到洁净,没有锈迹、损伤与污渍,若钢筋存在片状老锈,则不可在施工中使用。(3)钢筋加工后的尺寸及形状都应满足设计要求。(4)在钢筋加工开始前,应使用机械与人工做好调直,避免钢筋产生局部曲折,对于I级钢筋,其冷拉率不能超过4%。(5)在箍筋末端设置弯钩,其弯曲直径不能比受力筋的直径小,同时要达到箍筋直径至少2.5倍。(6)梁主筋连接方式为直螺纹与闪光对焊,在钢筋成型过程中要注意下列几点:在弯曲成型过程中,需将钢筋放平,并托平板子,均匀用力,避免上下摆动,防止钢筋处在同一平面产生翘曲。

2.2配合比质量控制

为切实提升混凝土和易性、强度等性能,要求适当增加单位体积水泥用量,但若是水泥用量过多,会提升用水量、造价,并产生混凝土后体积变化率,因此应按照工程建设所需控制好水泥用量。用水量少时,混凝土强度会愈高,水泥量愈少,体积变化率变化程度愈小。但若是水泥和水用量太少,会导致振捣不实、搅拌不匀。因此在施工前需控制好配合比,选择适宜的水泥用量与水灰比,选择大密度混凝土,与石子最大粒径、混凝土水灰比适宜的砂率,达到最佳配合比。

2.3运输

养护桩体时要做好桩面之间的隔离,均匀涂抹隔离层,并注意对桩尖和桩顶进行特殊处理,提升桩体质量。等到桩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以上时,才可以进行起吊运输。起吊运输时注意根据预制桩的具体尺寸、桩型,选择合适的起吊方式。当桩长大于13m时宜采用支点法,在离桩两端0.21L处设两个支点,并在设计位置做好吊点绑扎;当桩长不大于13m时,可直接进行水平起吊,用专用吊钩,钩住管桩两端内壁,直接进行水平起吊到运输工具上,运送到目的地后,要选择平整坚硬的场地进行堆放,堆放时先利用吊点确定垫木的位置,对管状桩体之间要加放三角木,防止管桩滚动,堆放总层数不得超过四层。

2.4钢管支撑要点

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架上的荷载极高,为避免坍塌事故,应优先考虑使用钢管碗扣脚手架支撑,避免出现损失。在排架三位间距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依然需要使用附加措施保证工程的稳定性,比如对转换区边缘的框架柱、剪力墙承担一部分荷载,中间部分用钢管和柱锁紧。

2.5堆放技术

在堆放预制桩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堆放场地坚实、平整,根据吊点的位置明确垫木的具体位置,同时需要保证各层的垫木均处于同一条竖直线中,对于最下层的垫木来说,需要适当进行加宽处理。如果需要堆放管桩,还要将三角木放置在垫木中,避免管桩发生滚动等不良情况。通常情况下,需要对预制桩的堆放层数进行合理控制,不可多于4层,同时因为预制桩大小、规格存在不同,需要分类、分别堆放,避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规格混淆使用的情况。

3质量控制

(1)钢筋绑扎结束后做好内部验收,并办理相应的手续。(2)钢筋加工下料必须按照图纸进行,确保所有钢筋的尺寸和形状都达到准确无误。如果钢筋骨架发生变形、歪斜或扭曲,应立即校正,再将其绑扎牢固,为进一步提高抵抗变形发生的能力,还需增设十字绑扣与斜拉结钢筋,以提高骨架强度与整体性。(3)主梁骨架下落需在指定区域内平稳进行,实际的下落高度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不可一次性下落完成,防止骨架发生变形、倾覆和倾斜。将骨架下落到指定位置后,用吊线锤对骨架侧面及梁端头进行检查,以确定垂直度,如果发现倾斜,应立即将其扶正,以免梁侧模施工受到阻碍。(4)对于从柱头伸出的钢筋,需使用模板及箍筋加以固定,以免钢筋发生错位变形。(5)在钢筋配制过程中还要做好备料组合,使接头错开,对同一区段中的钢筋接头数量加以严格控制。(6)箍筋弯钩直径与平直部分长度都应满足规范及设计提出的要求,同时在组装过程中要对间距和尺寸进行严格控制,使开口错开,使绑扎达到牢固,避免松动与位移。(7)钢筋绑扎时搭接绑扣不可松动与脱落。为保证成型后骨架可靠性,可选择适当位置采用电弧焊进行点焊加固。(8)骨架成型后,其尺寸应准确无误,受力主筋安装必须保证牢固,有良好整体性,不可发生位移。(9)在组装骨架之前应认真熟悉图纸,同时严格按照图纸及配料表的要求进行核对,严格按照编号加工,对钢筋规格进行检查,确认是否准确和齐全,数量和形状都要与图纸要求完全相符,严格按照图纸要求的顺序及步骤进行组装,避免遗漏。

结语

综上所述,为满足高层建筑使用功能要求,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开始设置转换层,且转换层的结构日趋复杂与特殊,给转换层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该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已顺利完成,且经检查确认其质量合格,所用施工技术合理可行,值得类似高层建筑工程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余伟宁,卢江波,刘创.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8):41-42.

[2]张玉坤.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门窗,2016(10):92.

[3]韩奎杰.大型高位梁式钢筋混凝土转换层一次浇筑施工技术[J].江苏建材,2011(03):29-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