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产城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

姜俊1  ,张瑜2  ,安琪3

1青岛城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

2 青岛城发信德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

3青岛城发信德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 在产城协调建设战略中,产是指地区经济发展领域工业产业、服务产业、文化产业以及各种技术、生产产业,城是指城镇建设的相关管理政策、协调机制、基础建设、居民服务等多项城市建设相关内容,二者相互影响,通过集聚作用的发挥,可以有效提升城镇建设资源配置的效率,并为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提供支持。

关键词:产城;融合;发展

引言

现代城镇化建设以科学化、系统性的战略规划为指导,强调以人为本理念,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地方环境、人力、文化、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与产业建设相协调,统筹协调,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和谐建设夯实基础。

1重视产业顶层策划

产业的顶层策划是实际行动的指导,科学超前、先进合理的规划,是促进资源整合、凝聚开发合力、保障开发水平、增强城市持续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在城市的顶层规划设计中,首先,应确定其城市能级,对标目标城市,深入研究当地资源禀赋,确定城市人口承载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布局。其次,应深入研究各项产业政策,紧密结合中心城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分析产业基础,主动承接主城区及新城周边辐射区域内的外溢产业,同时注意与周边地域已发展成型的产业展开错位竞争。再次,产业布局也应建立新型产业链条,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新城的产业定位。城市人口对城市的认同感及自身的幸福感决定了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是民生之根本。在新城的产业策划上,我们不仅要做大做强城市的主导产业及延伸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人才前来就业,同时应重视教育、医疗及社会服务等相关配套服务产业。同时,随着新城人口结构的扩大,多层次的人群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根植于当地传统文化的文创产业应作为特色产业发展。

2产城融合新城区建设模式

当前,在新城镇全面建设的进程中,产城融合战略实践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建设不匹配,主要表现为“有产业无城镇”的睡城和“有城镇无产业”的空城问题。基于此,在城镇新城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深入、全面的掌握产城融合建设的战略理论,做好宏观指导,按照产业园区、园区城镇化建设、产城共生、产城融合的路径,逐步扩大产业规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聚集,开展城镇化建设,最终实现产城融合、协调建设的根本目标。基于产城融合视角,推进城区改造的过程中,应平衡新型工业化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在二者的双重驱动下,引导新城区产城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现代化、智慧化建设的目标。

3老城区产城协调建设模式

城镇老旧城区往往承担着工业化发展任务,聚集大量的工业生产企业、事业单位与职工家属,具有人流密集、布局紧凑、交通拥堵的特点。部分老城区厂区与居民区之间安全距离不符合相应标准,且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在老城区推进产城融合建设,首先,需要根据原有城区建设特点,结合城区产业生产经营需求、居民生活服务要求等,对城区进行针对性的改造。为此,政府部门可以采用迁移工业基地、加大基础服务工程建设投入、重新规划老城区建筑布局等方式,实现产城协调建设。与此同时,在开展老城区改造的过程中,还应注重物业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建设,积极引进具有相应管理资质的物业企业,为老城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支持的同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整体水平。

4以城市空间规划为产业发展优化载体

在城市总体空间布局上,产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占比应保持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原则上居住用地可以与清洁无污染的第二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以及第三产业邻近。高耗能对环境有污染的传统第二产业应入驻产业园区,与居住功能板块保持合理的距离。城市产业园区的空间规划,应以产业发展链条的客观空间需求为依据,为优势产业及可以延伸的产业留足发展空间。新城的空间布局规划应与城市自身产业发展的条件相切合,以人为本,让住宅与产业用地保持合理的空间距离,一方面保证城市居民良好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缩短通勤距离、提升市民工作幸福感,同时提高产业生产效率。

5农村城镇的融合发展模式

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中,农村与城镇的协调、融合产城建设需要围绕新时期“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实行市场化、非市场化双重管理策略。当前阶段,现代农业体系的建设加速推进,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指导下,农村中小产业呈现集群化、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产业链逐步完善,小城镇吸纳的农村劳动力数量逐年上涨,城镇空间的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农村相较于城镇,具有地域空间广阔、产业结构单一化的特征,发展弹性相对较强,而周边的小城镇在实行产城融合战略时,依托广阔的空间于丰富的自然(土地、景观等)资源,具有环境、地理、人口等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在乡村现代化建设政策不断实行的环境中,小城镇的城市建设、产业发展能够得到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另一方面,小城镇周边交通、卫生、教育等公共基础服务项目的快速建设,使得城镇第三产业得到了耦合发展的机遇,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聚集,转移了由于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带来的劳动力剩余问题,使得城镇周边农村居民可以就近从业,逐步形成了产业与城镇协同化建设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

6统筹协调,集中力量推进体制创新

经济发展局势的多元化、复杂化趋势下,在产城融合建设的不同阶段,实行的战略政策与管理制度也存在差异,为保证建设规划的有效落实,相关政府与企业单位应在构建高效协调与沟通渠道的同时,积极推进监督、管理与保障机制的创新。首先,在地区联动协调发展机制的建设方面,政府与企业相关单位应在正确认识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战略的基础上,集中资源、产业、人力与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对重点功能区、周边相关城镇、产业园区等板块的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发挥产业链优势,逐步形成多元梯次的产城格局;其次,推进效益生产、分配与共享机制的创新,在深度把控现代经济市场整体发展规律的同时,根据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差异,建立多元平衡、利益共享的分配制度,促进产城全面融合;最后,拓宽融资渠道,改革融资形式,以科技创新为重要驱动,推进新兴企业、高新产业、信息产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高速发展,改善经营环境。

结束语

产城融合理念在职住分离的背景下提出,最终目的是形成产业、城市和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确立人在产城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以当地已有的产业及资源禀赋为基础,明确主导产业及延伸产业,为城市创造更多的优质岗位。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提升人才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加强文化建设,形成鲜明的城市特色,满足居民的文化与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冯烽.产城融合与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机理诠释与推进策略[J].经济学家,2021(09):50-57.

[2]朱梦婷,冯婷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产城融合路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21,37(11):150-157.

[3]唐丽丽,方针.浅谈城市发展中的产城融合战略选择[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04):14-15+17.

[4]姜辉.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皖北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域观分析——以蚌埠市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01):17-21.

[5]景秀艳,符小洪.产城互动、宜业宜居——福州滨海新城产城融合发展对策[J].城市建筑,2020,17(0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