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李氏杆菌病防治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关于猪李氏杆菌病防治的探讨

王,燕

陵水黎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海南陵水572400

摘要: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不仅能够感染猪,还能够感染多种动物以及感染人,对畜牧业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本文结合了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猪李氏杆菌病的防治进行了探讨,可供同行参考交流。

关键词:猪李氏杆菌病  临床症状  防治措施

1猪李氏杆菌病的危害

只要猪群出现发病,适宜及早治疗,这是由于只要病菌侵入脑神经中枢后大部分药物必须穿过血脑屏障才可将其杀灭,但目前非常少的药物能够穿透血脑屏障。另外,只要猪表现出神经症状,即使用药后可杀死病菌,但组织器官受损后的功能也不易恢复,往往预后不良,因此很难得到治疗。另外,母猪妊娠期如果感染发病,会损伤子宫内膜和胎盘,严重影响体内胚胎的发育,往往会导致停止发育或者死亡,最终出现流产。母猪发生流产后,不仅会造成仔猪容易死亡,且子宫体受损后至少需要40天才可恢复,在此期间不允许进行配种授精,使其繁殖性能无法被充分利用,消耗较多的饲料和药物,从而导致饲养成本增加。此外,患病母猪经过治疗后即使能够康复,但生产性能基本上也无法达到正常水平,造成较大的隐性经济损失。

2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单核细胞李氏杆菌。而且经过革兰氏染色后为紫色,呈阳性。其外形和猪丹毒杆菌较为相似,为规则的短杆菌,无芽胞和荚膜,但菌体周围有鞭毛,能够运动。本菌对环境的抵抗力比较强。对盐的耐受性比较强,能够在10%的食盐溶液中生长,在20%的食盐溶液中可以长期存在。使用2%火碱溶液作用20min才能将其杀死。在70%乙醇溶液中需要经过5min才能失活。但本菌对其他的消毒药物较为敏感。菌体在干燥的土壤中可以存活长达两年之久。本菌可耐热,在100℃的环境温度中可以存活10~15min。在70℃的环境中也可以存活超过30min。

3流行特点

自然情况下, 猪、牛、羊等都可以发病, 人也有易感性。此病多呈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 一般猪发病率很低, 但是死亡率却很高。患病猪和带菌猪是此病的主要传染源, 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等传染。也可以经过吸血昆虫的刺螯和外伤等造成感染。一般多在冬春两季发生, 饲养管理卫生条件不好、猪群拥挤、运动不足等也可以诱发此病。

4临床症状

猪李氏杆菌病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神经症状, 尤其是哺乳仔猪多发, 常常没有什么特殊症状就突然死亡, 病程1~3 d, 死亡率很高。急性病例出现脑炎及脑膜炎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 出现意识障碍, 运动失调, 做圆周运动, 或者盲目前进或者后退。有的病猪头颈后仰, 四肢张开, 呈典型的观星姿势, 肌肉震颤, 颈部和颊部强硬尤为明显。兴奋的时候发出尖叫, 随后倒地痉挛, 口吐白沫, 侧卧地上, 四肢抽搐, 一般经过1~4 d死亡, 病程长的, 可以达到7~9 d。

稍大的仔猪多发生败血症状, 精神高度沉郁, 食欲废绝, 全身衰弱, 有的可以显现卡他性肺炎, 病程十分短促, 很快倒毙。

成年猪发病后多呈慢性, 进行性消瘦, 猪体各部形成脓肿, 有的病猪可以痊愈, 但成为长期的带菌者。妊娠母猪感染常发生流产。

5实验室诊断

根据此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特点, 很难做出判断, 要想确诊必须采取病猪的血液、脊髓液以及死后采取脑髓或者实质器官等, 进行实验室检测。

5.1显微镜镜检

采取病死猪的肝、心血或脑组织等做成涂片, 用苯胺染料染色, 可以发现两端钝圆的小杆菌, 没有荚膜和芽孢, 为革兰氏阳性菌。

5.2 培养

李氏杆菌培养适温为37℃, 在普通培养基上就可以生长, 在肝汤和肝汤琼脂上发育更为丰盛。在肝汤琼脂上可以形成圆滑透明菌落, 当用反射光线检查时菌落呈乳黄色, 肉汤培养微浑浊, 有灰黄颗粒沉淀。

5.3动物试验

将分离的肉汤培养物, 接种在豚鼠、小白鼠或者大白鼠等试验动物上, 接种48小时内死亡, 剖检可以发现肝脏坏死灶。

6治疗

(1)立即隔离病猪,并进行环境彻底消毒,包括场舍、舍中用具。为确保消毒效果良好,消毒前要清扫干净环境中的粪便、污物以及其他杂物等,尤其是注意清扫干净场内的道路。对于病死猪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通常采取深埋,收集废弃物后与粪尿一起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

(2)药物治疗。治疗需要使用抗生素,常见的治疗药物有四环素,使用剂量为25~50mg/kg,2次/d,连续使用3d,用药采用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链霉素,按照10mg/kg进行肌肉注射,2次/d,连续3~5d。还可以应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按照0:05~0:001m L/kg进行肌肉注射,2次/d,可以连续用药3~5d。

7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包括避免从疫区引进猪种。在必须要引进猪种的时候要进行引种地检疫,一旦发现本病要停止引进。在经过长途运输时,避免过度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对猪群造成应激。在引进的猪进入猪场后,需要对其进行隔离观察,在经过30d的隔离观察后方可入群混群饲养。猪场要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要定期对猪舍的进行清扫和消毒,防止病原的滋生,同时也可以预防其他病原的侵袭,尤其是一些寄生虫。对病猪的尸体要采取无害化处理,一律进行焚烧和深埋。对病猪使用过的猪舍和器具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预防本病的发生。在饲养过程中要对猪群的体质进行提升。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葡萄糖和电解质以及其他的营养物质,以确保猪群具有较强的免疫力。

参考文献:

[1] 孙中伟.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 31(09):181.

[2] 钟文涛.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J].中国动物保健, 2020, 22(0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