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

赵沫 ,焦阳,冯丹丹,梁洪玲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 分析并构建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方法 做好研究前调研工作,了解患者大致状况,确定研究框架,以此完成相应文献查阅、书籍检索,并开展专家讨论会,确定此次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研究细则,本次研究实验选用德尔菲法完成指标筛选工作,同时进行权重赋值。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采取判断系数和熟悉程度的平均值作为基准,第二轮专家权威性为0.845高于第一轮的0.835;最终确定的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包含2项一级指标项、14项二级指标以及35项三级指标。结论 以德尔菲法作为基准构建出来的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符合相关研究标准,可以用于部分地区临床静脉化疗护理质量评价。

关键词:恶性肿瘤;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分析与构建

临床治疗中,针对部分特殊病症的患者,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给予护理行为客观、科学精准的评价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而护理质量评价的核心在于敏感性指标选择是否恰当合理。所谓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指以护理效果为导向构建的定量监测评价标准,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管理、临床等多个方面,包括结构指标、预后指标以及过程指标三种[1]。针对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构建科学合理的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有利于规范护理服务,提高总体护理质量,为优化创新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我院所在地区的相关医院的静脉治疗专家开展函询活动,本次参与函询的专家有18例,函询分为两轮进行,专家男女比例为2:16,年龄在32~56岁之间,平均年龄(43.56±5.26),其中主任护师有10例,副主任护师有5例、主管护士有3例,所有专家均有10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涉及到护理管理、临床管理以及临床教学等不同领域。

1.2方法

1.2.1成立协调领导小组 本次研究以Delphi专家函调分析法作为协调领导小组构建依据,其中包括护理管理者3例、统计学专家1例以及1例在读研究生。协调小组工作内容具体如下:(1)完成专家咨询表编制工作;(2)筛选并确定最终参与研究的咨询专家名单;(3)在两轮专家咨询中,完成相应信息、数据的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专家给出的意见及最终评分结果;(3)以各项结果为依据,构建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2]

1.2.2制定并健全专家函询调查表内容 协调领导小组需要以查阅相关研究文献、书籍等资料作为前提,结合我国现状及近1~2年内我院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出现护理质量考核中暴露的缺陷,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管理模式作为理论研究依据,拟定本次研究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细则,明确研究方向。为保证最终体系构建精准性、提升问卷细则清晰度,此次研究选择了10例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开展讨论座谈会,结合所有意见完成内容删减、增加、合并工作,确定最终的专家函询表、专家基本信息、此次研究内容判断依据以及熟悉度调查表,其中专家函询表包括一级指标共3项,二级指标共22项,三级指标110项。内容重要程度根据Likerts 5级评分办法作为研究依据,其中分级包括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以及非常重要,专家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和护理经验给出判断,值得注意的是,每条仅能进行一次评分、分级[3]

1.2.3专家函询方法 本次研究组织者(即研究者)将掉调查问卷以电子档发送到各专家邮箱,规定填写时间,当问卷回收后,第一时间清查数量,检查填写是否完整,依据统计结果进行问卷调整,为下一次调研夯实基础。此次咨询分为两轮,每次为2个星期

1.3统计学工具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24.0统计学软件完成处理,以[n(%)]表示计数资料,以χ2作为检验工具,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t作为检验工具,如果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专家权威性

专家权威系数采取判断系数和熟悉程度的平均值作为基准,数值越高,专家的权威性越高,反之,数值越低,专家权威性越低,判断依据主要以同行描述、学术理论成果以及个人直觉判断,具体见表1。

表1 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对比

咨询轮数

人数

熟悉程度系数

判断系数

权威系数

1

18

0.74

0.93

0.835

2

18

0.78

0.91

0.845

2.2 指标体系

表2 两轮咨询后最终确定的2个大项指标评价及权重

各级指标

重要性赋值值

±s)分

变异系数

权重

技术质量

5.02±0.01

0.01

0.510

服务质量

4.68±0.51

0.12

0.489

3 讨论

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焦虑等不良情绪与不良生活习惯显著增加,导致我国恶性肿瘤发生率显著增加,这对肿瘤护理工作有序进行带来了严峻考验,现阶段临床治疗主要以静脉化疗为主,相关研究表明,通过静脉化疗,容易出现外渗问题,如果未能及时给予处理,容易使患者出现皮肤溃烂或组织坏死等问题,使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因此,务必在恶性肿瘤患者行静脉化疗时提供相应护理,降低静脉化疗出现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客观精准的评价是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而护理质量评价开展的重点在于敏感性指标的确定

[4]

综上所述,由于本次研究专家来源于我市,有可能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异,存在区域限制,要想扩大范围,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但以德尔菲法作为基准构建出来的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符合相关研究标准,可以用于部分地区临床静脉化疗护理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马丽娟.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新疆:新疆医科大学,2018.

[2]马丽娟,朱娓,苏建萍.基于德尔菲法建立肿瘤病人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J].护理研究,2017,31(34):4357-4360.

[3]苏建萍,马丽娟,林丽,等.品管圈活动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质量中的成效分析[J].护理学,2019(6):417-422.

[4]何莉,刘晓梅,张碧荣.肿瘤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在肿瘤科护理质量改善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0):1331-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