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技术与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蛋鸡养殖技术与管理措施

丁,晓1 ,林钟鸣2

1.江苏省兴化市畜牧兽医站  江苏兴化,225700  2.江苏省兴化市海南畜牧兽医站  江苏兴化,225700

摘要:我国的养鸡业分为肉鸡养殖和蛋鸡养殖两类,所谓蛋鸡就是专门用于供应鸡蛋的鸡,鸡蛋生产是蛋鸡养殖的主要目的。与肉鸡养殖不同,蛋鸡养殖的重点并不是提升鸡的肉质,而是提升鸡蛋的产量。所以,蛋鸡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也与肉鸡养殖有很大区别,本文对蛋鸡养殖和管理技术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蛋鸡;养殖技术;管理措施

鸡蛋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我国的鸡蛋需求和产量都比较大。在蛋鸡饲养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的养殖技术来提升鸡蛋产量。通常,蛋鸡从出壳到淘汰的总饲养时长为72周。为保障鸡蛋的产量,需要从养殖场建设、各阶段培育、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不仅要为蛋鸡营造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还要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改善蛋鸡体质,增强蛋鸡的产蛋能力,使鸡蛋产量得到提升。

1 蛋鸡养殖场建设

为保障养殖场的经营运作,要选择恰当的场地建设养殖场,不仅要保持地势平坦,还要选择向阳、带有一些坡度的位置。同时周围有干净的水源,可以保障排灌的便捷性,最好在沙质土壤地区建设蛋鸡场。在建造鸡舍的过程中,应该每隔3m设置一个通风窗,保障通风和采光效果[1]。要蛋鸡的运动场覆盖一层沙子,同时控制养殖和运动场地的面积比,最好为1:5-10,保障蛋鸡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为蛋鸡生产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如果采用鸡笼养殖的形式,应该完善用具。因为蛋鸡体重较轻,所以可以采用3层轻型鸡笼。鸡舍长度应该控制为50-100m,宽度至少1.5m,最多不超过2m,鸡笼和上方建筑应该保持一定距离,至少要在1.5m以上。

2蛋鸡各阶段养殖与管理

2.1育雏阶段

蛋鸡养殖可以分为育雏、育成和产蛋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养殖要求不同。通常0-8周龄为育雏阶段,相比于6周育雏,8周育雏更能提升蛋鸡的产蛋潜能。在这个阶段,应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育雏前,应该根据需求制定育雏计划,确定具体的育雏时间,然后做好育雏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同时准备饲料、药品和各种育雏器具,保障育雏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要为雏鸡生长营造舒适、安全的舍内环境,育雏阶段蛋鸡对温度要求较高。如果温度控制不当,会造成育雏失败[2]。通常,1周龄内的雏鸡育雏舍昼夜温度应该控制在34-36℃之间,然后每周下调2℃,到22-24℃后就停止下调,保持温度恒定不变。同时也要控制湿度,2周龄内湿度应该控制在65-70%,3周龄湿度则应该逐步降低到55-60%。在饮食方面,雏鸡进入育雏舍之后,应该先给充足的水分,间隔2-3h再添加饲料。1周龄内的雏鸡应用水中应该添加5%葡萄糖和电解多维,达到保健、抗应激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胎粪排泄。雏鸡对水有很高的需求,应该先保障水供给,及时更换,然后再考虑饲料供给,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导致消化不良。雏鸡虽然采食量不多,但也要保障饲料质量,要选择质量高、适口性强、容易消化的全价配合饲料。其中粗蛋白含量在19-20%;钙含量约为0.9%;总磷含量0.60-0.65%。前三天要保持23-24h的充足光照,4-7天保持18h的光照,2周龄到结束育雏都要保持12h的光照。断啄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在7-9日龄即可断啄。断啄前3天和当天应该适量添加维生素K和C在饲料或饮用水中。

2.2 育成阶段

9-20周龄为育成阶段,这个阶段可以分为前期(9-12周龄)、后期(13-18周龄)和过渡期(19-20周龄)三个部分。在前期,应该适时分群,合理控制饲养密度。育成期的蛋鸡体重增长较快,控制饲养密度可以保障发育速度和整齐度,同时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前期密度控制在12-15只/㎡;后期控制在8-10只/㎡。前期要延续育雏期的饲养模式,保持营养供给充足,日粮粗蛋白控制在15.5-16.0%之间,代谢能应超过11.5MJ/KG,其他与雏鸡的饲养要求保持一致。光照时间约为10h,可以采用有色窗帘遮挡采光窗,避免光线太强;在后期,应该控制光照时间,13周龄后,母鸡的体貌特征、生理特征都发生变化,性腺开始活动,卵巢机能也迅速发育,是蛋鸡培养的重要阶段[3]。在这个阶段,不仅要控制光照,还要控制体重,将日粮营养含量进行调整,口粮粗蛋白控制在14%以下。如果体重不够,则可以适当提升营养水平或者将饲养时间延长,确保上笼体重符合要求。为保障蛋鸡身体健康,还要做好驱虫工作,通常在17周龄之前要进行体内驱虫,可以采用左旋咪唑驱虫,然后根据具体的数量、平均体重确定药物用量。可以将药片捣碎,与饲料混合后放入料槽。在驱虫前,要将剩余饲料清干净,然后数小时停料后再喂料,可以保障蛋鸡的采食量。

在产前过渡期,已经培育了18周,蛋鸡骨骼基本生长完毕,各个生殖系统也充分发育,可以转入产蛋鸡舍,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产蛋期使用的日粮喂食,提升含钙量,控制在2.0-2.5%之间。经过两周过渡,可以贮备丰富的营养物质,为蛋鸡产蛋做足准备,保障产蛋量。在这个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日粮调整、生理变化等等,蛋鸡可能会出现应激的情况,为避免此类问题,应该保持安静、卫生的鸡舍环境,减少外界对蛋鸡的刺激,并且在饮用水中适量添加维生素C等抗应激物质。

2.3 产蛋阶段

在产蛋前期,也就是27-42周龄期间,应该采取更加精细化的饲养手段,因为再过6-7周就可以到达蛋鸡产蛋的高峰期,如果饲养得当,产蛋率可以达到90%以上。这个阶段的蛋鸡比较敏感,缺少抗病能力,对日粮营养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在21周龄就应该根据产蛋高峰期的日粮供给方案喂养,可以大幅度提升产蛋率,体重也会随之上涨。在产蛋率达到高峰之前就提供足够的营养,便于蛋鸡贮备营养物质,使机体更加程度,进而更高的发挥高产遗传潜力,可以延长产蛋高峰。在产蛋前期,第一次产蛋的母鸡要严格管理,保障营养充足,日粮粗蛋白控制在18-19%之间;代谢能11.7MJ/KG;钙含量为3.3-3.6%;有效磷应该超过0.4%。要确保日粮中各种氨基酸比例均衡,同时也要控制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要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温度控制在13-23℃之间;湿度控制为55-65%。同时也要保障空气质量、光照时长等等。通常,光照时长要控制在16.0-16.5h,要严格控制每日开关灯时间。要做好清洁工作,保障供水充足,杜绝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出鸡舍,工作人员则要严格按照饲养规范进行操作,不能随意变更衣服装扮,避免外界变化导致蛋鸡应激。

在中期,产蛋率下降,蛋鸡出现羽毛脱落的情况,鸡舍中也会积蓄一些灰尘,应该及时进行通风和清洁,保持良好的环境温度,同时适当补充粗蛋白、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在后期,产蛋率会下降到70%左右,及时提升日粮供给水平也很难提升产蛋率。由于生理机能退化,所以吸收能力下降,日粮营养要做出相应调整。蛋白降低到14-14.5%;代谢能11.7MJ/KG;高钙3.4-3.8%。光照时间可以延长0.5-1.0h。

2.4 日常管理

为了确保蛋鸡可以健康成长、正常发育,同时提升蛋鸡的成活率和产蛋率,必须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尤其要加强疫病防治工作。在日常管理方面,要制定健全的日常管理制度,坚持“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每日都要清扫鸡舍,确保内外环境清洁,同时根据需求开展消毒工作。做好粪便清理工作,尤其在产蛋阶段,必须要每天清理一次粪便。带鸡消毒工作每周2次,为避免病菌抗药性提升,应该交替更换消毒剂。在产蛋阶段,每天都要擦拭灯泡,损坏灯泡要及时更换。每日观察鸡群状态,包括采食、排泄、饮水等情况,如果出现病死鸡,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为保障蛋鸡健康,需要开展免疫接种工作,根据本地发病特点与规律制定符合要求的免疫程序,确保免疫接种工作可以按时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蛋鸡饲养的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要采用不同的饲养措施,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进行严格控制,同时保障饲料营养、水源干净,做好日常清洁消毒等工作,确保蛋鸡的产蛋率,提升蛋鸡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杰.蛋鸡健康养殖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10):42-43.

[2]崔玉申,索玉洁.蛋鸡养殖技术与管理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7):45-46.

[3]李文军.试论蛋鸡规模化养殖管理主要技术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03):52.

作者简介:丁晓(1989.08-16)女,汉,江苏太仓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疫病防控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