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王民莹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在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以及有利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当今,我国不断加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但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阻碍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所以在新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不断创新新的路径和措施,切实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引言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强调和坚持的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新的战略高度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阐述,为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目的。

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性不够突出

整体来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共同推进。在实际过程中,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不够突出,比较单一,缺乏整体协同性。第一,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好的坏的思想都涌现出来,对三观还未成熟的大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就会导致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抵制情绪。二是教师的爱国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极少部分高校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依旧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就使得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不能更好地实施。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欠缺

进入新时代,我们着重加强了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这过程中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贯彻不够彻底,导致实效性不够。总的分析,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缺乏时代性。爱国主义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思政课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第二个方面是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高校思政课普遍是以灌输为主要方法,教学形式缺少创新性。长期以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还会引起学生对思政课的反感,使学生不再主动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

(一)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实现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新时代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1]首先,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通过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个人的追求结合起来。其次,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练就过硬本领。通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大学生知道,作为青年人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练就过硬的实在本领。最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2]所以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学生需要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努力奋斗中绽放自我。

(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首先,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基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为国家培养人、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人、为社会培养人的原则。其次,新时代下,高校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合格的时代新人。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时代新人的内涵。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时代新人,首先就要把“有理想”、“有本领”作为自己的标准,把自己的个人追求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梦想融入到国家的事业中去,要时刻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最后,在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铸魂育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引导学生理解选择马克思主义。

(三)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坚决维护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学会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其次,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大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新时代针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壮志,有利于凝聚大学生的力量,为最终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三、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3]所以,在新时代高校要结合各方面力量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

(一)高校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理论课

在高校中,课堂教学依旧是教师向大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之一,所以要想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高校就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一优势,理直气壮地开展好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思政课教师要理直气壮地、自信的开展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可以深切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思政课教师可以结合现在比较流行比较便利的一些上课软件,像云班课等,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今天,思政课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宣传我们国家的抗疫故事,结合大学生们都熟悉的故事增强学生对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真正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高校要开发专业课程的爱国主义因素

高校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除了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之外,也要不断挖掘每一个专业课中的爱国主义因素。专业课是大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高校也要利用好这一阵地,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也提出,所有高校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学校和各科教师要在爱国情怀、道德素质、理想信念等方面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增强政治认同,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三)高校要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中,最重要的是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爱国,爱国的真正含义以及应该怎么样去爱国,爱什么国的问题。但是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部分大学生对这些实际的问题并没有很清晰的理解,分不清是非问题。因此,高校要结合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像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延安革命根据地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爱国情怀。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大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力量所在,使大学生能自觉地将个人追求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真正知道爱什么国,怎么样爱国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3]习近平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19-0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