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区域冬种马铃薯-甘薯-晚稻三熟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4

惠州区域冬种马铃薯-甘薯-晚稻三熟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汤倩,曾海泉,杨翠红,朱西光,朱江敏,苏晓

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惠州  516023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惠州区域冬种马铃薯、甘薯、晚造水稻三熟水旱轮作的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种薯种苗处理、水肥管理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综合高效栽培技术方法,以供指导大田生产参考。

   关键词:冬种马铃薯;甘薯;晚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

惠州区域冬种马铃薯-甘薯-晚稻三熟水旱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经过水旱轮作,一年内按季节轮换种植马铃薯、甘薯、水稻三种不同种类作物的栽培模式。经过多年试验示范,通过对马铃薯、甘薯、水稻的不同品种在惠州区域抗逆性、适应性、生产安全性,以及种植规格、不同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产量影响因子的对比研究,探索总结出以确保冬种马铃薯为重点,以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为突破口,合理安排马铃薯、甘薯、晚造水稻荐口时间,结合秸秆还田培增地力、地膜覆盖保肥保水减少草害、全层一次性施肥节约人工、水旱轮作减少土传病害等技术,形成“冬种马铃薯-甘薯-晚稻三熟水旱轮作种植模式”进行示范。

示范表现:对比一般种植方法,每亩可新增效益2000元以上。既充分利用了季节变换时不同的光、热、水等资源,满足不同作物相应的生长需求;又有效缓解了田地连作障碍,减轻病虫害发生;还进一步优化了当地种植产业结构,提升了单位面积产值。与传统模式相比,一是技术含量高、操作简便,在有冬种马铃薯种植区域都可复制、可推广,二是三类不同作物荐口衔接顺畅,作物生长安全性有保障,三是产量稳定,产品质量好,马铃薯和甘薯薯块病虫害少、商品率高,四是总体经济效益显著,农民愿意接受。

现将惠州区域冬种马铃薯-甘薯-晚稻三熟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总结如下,供参考。

1.环境条件

宜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灌条件较好,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沙壤土田块。气候条件要满足无霜期大于350d,冬季光照充足、气温凉爽。

2.茬口安排

按照冬种马铃薯-甘薯-晚稻三熟水旱轮作的栽培模式,一般在11旬~次年3 上旬为冬种马铃薯种植期,3旬~7上旬为甘薯种植期,7月中旬~11上旬为晚稻种植期。

3.种马铃薯

3.1种选择

宜选用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的中迟熟品种。种薯要选用脱毒种薯,以提高抗病性。

3.2薯处理

将种薯切成重约25g~40g小块,并确保每个薯块上有1 个~2 个芽眼。切块时要用75%酒精或5%高锰酸钾溶液对切刀进行消毒处理。种薯切好后,每50kg薯块用50%多菌灵100g、70%甲基托布津150g、双飞粉2.5kg~4kg拌种后在室内晾干,使伤口愈合,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

3.3

晚稻收获后,清除田间杂物,深耕细耙,按畦宽1.2m(包沟)开沟起畦,沟宽0.25m~0.30m、沟深0.30m以上,畦面平整,确保田间排灌水沟通畅,整地前施足基肥。有条件的可采用全层一次性施肥、畦面覆盖薄膜栽培技术。

3.4种植

将处理好的薯块在畦面按“品字型”双行开穴种植,种植深度0.1m左右,种植后淋1次透水。一般行距×株距约为0.4m×0.25m,每667m2种植4000~4200株。

3.5合理使用肥料

3.5.1全层一次性施肥,种植后覆盖黒色薄膜,覆土自然破膜出苗栽培技术

在整地前一次性施足全生育期肥料,种植后畦面覆盖黒色薄膜,在薄膜上覆土一层泥土,自然破膜出苗。根据土壤肥力情况,一般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500kg、过磷酸钙20kg~25kg 、复合肥(N:P2O5:K2O = 15:15:15,下同)40kg~50kg、硫酸钾25kg~30kg、硼砂2kg。均匀撒施后,深耕细耙,开沟起畦种植。种植后畦面覆盖薄膜,在膜面覆盖0.1m左右细土,以利自然破膜出苗。

3.5.2常规施肥

1、基肥:基肥占总施肥量的3/5或2/3。一般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400kg~500kg 、过磷酸钙20kg~25kg、复合肥25kg~30kg、硫酸钾5kg~7.5kg、硼砂2kg,在整地前均匀撒施;

2、提苗肥:在出苗80%时施,每667m2 施复合肥5kg、尿素3kg~4kg;

3、发棵肥:在6叶~8叶期,结合中耕培土施,每667m2 施复合肥7.5kg、尿素、硫酸钾各3kg~4kg;

4、壮棵膨大肥:在10叶~12叶期或薯块有鸡蛋大小时,结合清沟补土,每667m2 施复合肥8kg~10kg、硫酸钾5kg。

3.5.3面补肥

薯块膨大期,根据天气和长势情况,可用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0.5%尿素水溶液叶面喷施。隔15d左右喷施1次,连续使用2次。

3.6水分管理

整个生育期内保持土壤湿润,土壤过干时要及时灌水,但禁止大水漫灌,雨天要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水淹。

3.7采收

根据生育期、市场价格及天气状况适时采收。收获时注意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降低薯块破损率。收获后的薯块应分级包装,贮藏在宽敞、阴凉、通风的室内或冷库。

4.甘薯

4.1种选择

宜选用品质优、商品率高、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中熟品种。

4.2苗选择

薯苗宜选用茎梗粗壮、无病虫危害的薯蔓,以5个或6个节位为1段,每667m2需3200~3500段。推荐选用经脱毒处理的甘薯脱毒种薯薯苗。如果从一般苗圃或甘薯地中剪取薯苗,为了避免出现退化现象,宜每隔两年使用种薯育苗方式繁育薯苗,以保证品质和产量。

4.3整地

马铃薯收获后,清除田间薄膜等杂物,每667m2 均匀撒施熟石灰50kg,旋耕耙平后灌水泡田7d~10d,以减少土传病虫害、腐熟秸秆、调节土壤酸碱度。待水份落干后深耕细耙,按畦宽0.85m(包沟)开沟起畦,沟宽0.25m~0.30m、沟深0.30m以上,畦面宽0.30m以上、略显龟背状,田间排灌水沟应保持通畅。

4.4种植

种植方式有斜插埋苗和开沟埋苗两种方式。种植时每段薯苗埋3留2(埋3个节位留2个节位),每畦单行种植,种植深度为10㎝~15㎝,尽量不留空位,每667m2种植3200~3500段,种植后淋足定根水。

4.5合理使用肥料

4.5.1全层一次性施肥,覆膜黒色薄膜栽培技术

在整地前一次性施足全生育期肥料。根据土壤肥力情况,一般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300kg~400kg、过磷酸钙20kg~25kg 、复合肥(N:P2O5:K2O = 15:15:15,下同)20kg~25kg、硫酸钾5kg~7.5kg、硼砂2kg、2%联苯·噻虫胺颗粒剂1.5kg,均匀撒施后,深耕细耙,开沟起畦种植。种植后畦面覆盖薄膜,周边用泥土压实。

4.5.2常规施肥

1、基肥:基肥占全期施肥量的70%~80%,一般每667m2 施商品有机肥300kg~400 kg,过磷酸钙20kg~25kg、复合肥20kg~25kg、硫酸钾5kg~7.5kg、硼砂2kg、2%联苯·噻虫胺颗粒剂1.5kg,在整地前均匀撒施;

2、提苗肥:栽插7d~10d 后每667m2施尿素2.5kg;

3、壮株结薯肥:种植50d后结合中耕培土、提苗工作,每667m2施复合肥15kg、硫酸钾5kg,或高钾复合肥(N:P2O5:K2O = 15:5:28)20kg。

4.5.3 叶面补肥

薯块膨大期,根据长势可适量进行叶面补肥,可用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优质的液体钙肥、12元素等水溶液叶面喷施。隔15d左右喷施1次,连续使用2次。

4.6 水分管理

整个生育期内保持土壤湿润,土壤过干时要及时灌水,但禁止大水漫灌,雨天要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水淹。

4.7 采收

根据生育期、市场价格及天气状况适时采收。收获时注意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降低薯块破损率。收获后的薯块应分级包装,有条件的可贮藏在宽敞、阴凉、通风的室内或冷库。

5.晚造水稻

5.1 品种选择

宜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的早、中熟品种。水稻品种应通过广东省省级或国家级审定。

5.2 浸种催芽

浸种前选择晴天在阳光下将种子晾晒2h3h,种子装袋置于水池或桶中加入清水浸过面,浸泡24h左右,起水清洗干净,起堆催芽,当种子露白时进行播种。

5.3培育壮秧

播种前,秧田深耕耙平,排除田块积水,按1.5m包沟)起厢,厢面放置抛秧或机插秧育秧盘,上泥浆刮平后播种秧田周边和厢沟保持畅通,防止积水。有条件在播种后可用小拱架式遮阳网防护,每厢用长度为2.5m左右的竹片沿厢沟边拱成小拱架,覆盖60%左右遮光度的遮阳网,防止阳光暴晒、雨水冲刷和鸟害。

常规稻大田抛秧一般667m2用种量为2kg左右、育秧盘(392穴)40个,杂交稻大田抛秧一般667m2用种量为1.5kg左右、育秧盘(392穴)35个;常规稻大田机械插秧一般667m2用种量为3kg左右、机械育秧专用育秧盘18个,杂交稻大田机械插秧一般667m2用种量为2kg左右、机械育秧专用育秧盘16个。

秧苗长到1叶1心至2叶时灌水至泥面12㎝,667m2秧田施50%水稻专用复合肥NP2O5K2O = 247195kg左右,覆盖遮阳网育秧的要揭去遮阳网。秧苗达到3.5片4片叶时要及时移到大田种植,秧龄一般在11d13d。移植前2d3d1次“送嫁肥”、打1次“送嫁药”,促生新根,培育壮秧,减少病虫害。

5.4 整地

甘薯收获后,清除田间薄膜等杂物,每667m2 均匀撒施熟石灰50kg,旋耕耙平后灌水泡田7d~10d,以腐熟秸秆、调节土壤酸碱度。移植前再次深耕耙平,保持1㎝~3㎝水层,进行抛秧或机械插秧。

5.5 适时移植,保证基本苗

当秧苗适龄时选择晴天或阴天及时移植,移植方式宜采用抛秧或机械插秧方式。抛秧时要均匀抛撒,确保秧苗泥头触田,机械插秧时对缺穴要及时补苗。机械插秧常规稻的行距×株距为17㎝×20㎝、杂交稻行距×株距约为20㎝×20㎝。一般每667m2抛植(插植)1.8万穴~2.0万穴,常规稻基本苗为8万苗左右,杂交稻为5.5万苗左右。

5.6合理使用肥料

5.6.1本田期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

保肥保水能力好的稻田,本田期推荐使用控释肥全层一次性施肥技术施肥。一般每667m2施用50%水稻控释肥40kg(N:P2O5:K2O = 25:6:19),在最后一次耙田前均匀撒施。施肥前调好田水,施肥后3d内不要排灌水,以免影响肥料养分在田间分布的均匀性和降低肥料养分效率。

5.6.2常规施肥

推荐采用“三控”施肥技术,一般每667m2施用50%水稻专用配方肥45kgNP2O5K2O = 24719,下同),各期施肥比例为4:2:3:1

1、基肥:每667m2施用50%水稻专用配方肥18kg,移栽前结合整地均匀撒施

2、返青肥:移植后8d10d667m2施用50%水稻专用配方肥9kg

3、促蘖肥:移植后20d25d,667m2施用50%水稻专用配方肥14kg

4、壮粒肥:抽穗后,每667m2施用50%水稻专用配方肥4kg

5.7水分管理

移植后保持活水养根、浅水促蘖。移植40d45d,当每穴达到12条~14条苗时采用多露轻晒的方式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如遇够苗后贪青,可适当重晒田。幼穗分化初期抽穗扬花灌浆期要及时回浅水,黄熟期土壤保持湿润,收获前5d7d1跑马水,忌过早断水。

5.8收获

稻谷籽粒饱满,成熟度达到85%~90%时及时收获。

  1.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6.1主要病虫害

1冬种马铃薯主要病虫害以青枯病、晚疫病、病毒病、疮痂病、地老虎、蚜虫等为主;

2薯主要病虫害以茎腐病、茎线虫病、根腐病、黑斑病、斜纹夜蛾、地老虎、蛴螬、茎线虫等为主;

3、晚造水稻主要病虫害以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蝽蟓、福寿螺等为主。

6.2 防治方法

6.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如选用马铃薯脱毒种薯、甘薯脱毒薯苗等,加强栽培管理。

6.2.2物理防治

利用诱虫灯、黄板等诱杀害虫。

6.2.3化学防治

按照按化学农药防治对象合理选用化学药剂,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交替、轮换使用药剂,以减轻抗药性发生。农药使用(包括育苗及种薯、种苗处理)应符合GB/T 8321NY/T 1276的规定。冬种马铃薯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案见附录A冬种马铃薯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案见附录B水稻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案见附录C

附表A冬种马铃薯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案

序号

病虫草害

防治时期

防治指标

化学防治方法建议

安全间隔

1

晚疫病

开花期至膨大期

初见病叶

667m2 1 次用 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g~150g 300倍~450倍液,第 2 次用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50g 300倍液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150g300倍液,第3次用 64%杀毒矾(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g400倍液,或银法利(氟吡菌胺霜霉威)水剂 100ml 叶面喷雾。

7d~10d

2

早疫病

开花期至膨大期

初见发病中心

跟晚疫病同时进行防治(用药同晚疫病)

7d~10d

3

地下害虫

播前、苗期

每平方米有黄地老虎 3头~5 头蝼蛄 3头~5 头、金针虫 3 头

每667m2用40%辛硫磷乳油 60ml+水45kg,或用2.5%氯氟氰菊酯乳油17ml+水45kg灌根。

10d

4

蚜虫

开花期至膨大期

蚜株 10%,单株5 头~7 头

667m2 可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倍~30倍液,或 20%氰戊菊酯乳油50ml,或 25%杀虫双乳油 50ml。

5~7d

附表B薯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案

序号

病虫草害

防治时期

防治指标

化学防治方法建议

安全间隔

1

甘薯瘟黑斑病、

茎腐病

发病初期

初见病株

用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龙克菌(噻菌铜)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等药液进行浸苗处理。大田用多粘芽孢杆菌0.1亿CFU/克制剂300倍液灌根,或用3%的中生菌素1500-2000倍液灌根。

14d

2

根腐病

发病初期

初见病株

一是种薯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5分钟,一次配药可以连续浸种10~15次。二是药剂浸苗处理,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浸苗6~10厘米,时间为2~3分钟。

14d

3

病毒病

发病初期

初见病叶

在发病初期,喷施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清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或15%病毒克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隔7~10天喷施1次,连用3次。

7~10d

4

斜纹夜蛾

、麦蛾

幼虫1~2龄期

每平方米有幼虫3~5头

用12%甲维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喷施。

10d

5

甘薯天蛾

幼虫1~2龄期

每平方米有幼虫3~5头

用30%克虫神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BT乳剂600倍喷施。

10d

6

小地老虎

播前苗期

每平方米有小地老虎3~5头

栽种时用2%联苯·噻虫胺颗粒剂1000倍液浸苗基部5分钟或用3000倍液浇根,在二龄期喷施90%敌百虫粉剂800~1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乳剂0.3㎏兑水2㎏,拌干细土20公斤,均匀撒于薯苗周围,三龄后用碎的鲜草拌90%敌百虫800倍液,每亩25㎏~40㎏,于傍晚撒在薯垄上进行毒杀。

10d

7

蛴螬

播前苗期

每平方米有蛴螬3~5头

栽种时,每667m2用2%联苯·噻虫胺颗粒剂1.5kg撒均整地。

10d

8

茎线虫

播前苗期

每平方米有幼虫3头

每 667m2用1kg~2kg1.8%阿维菌素神农丹颗粒剂或2%联苯·噻虫胺颗粒剂1.5kg,与15kg~20kg有机肥拌匀后均匀撒施后开深沟整地;20%阿维噻唑膦水乳剂1000倍液浸10min,进行薯苗药剂消毒。

10d

附表C晚造水稻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案

序号

病虫草害

防治时期

防治指标

化学防治方法建议

安全间隔

1

稻瘟病

拔节期、破口期

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

667m2 20%三环唑 25g30g,或者用40%稻瘟灵富士一号30g35g,或者用枯草芽孢杆菌1000 亿单位50g,对30kg,细雾喷施。

14d

2

稻纹

拔节期、破口期、灌浆期

发病蔸率

20%以上

667m2 5%井岗霉素 100ml120ml兑水 30kg,细雾喷雾 2 次~3 次。

7d

3

稻曲病

破口期

预防

667m2 5%井岗霉素 800倍液喷雾防治,或者选用爱苗或己唑醇,预防稻曲病。

7d

4

白叶枯病

分蘖期

预防

33.5%喹啉铜10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等药液喷雾防治

14d

5

细菌性条斑病

分蘖期、颖花期

预防

33.5%喹啉铜10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14d

6

钻心虫(螟虫)

拔节期、破口期

枯鞘、枯心率5%以上

667m2 18%杀虫双40g45g,或每667m2 15%阿维菌素 60g70g,或 20% 氯虫苯甲酰胺,或 40%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 10g12g,兑水 30kg,细雾喷雾防治。

14d

7

稻飞虱

拔节期、破口期、灌浆期

当百丛虫量达 1500 头以上

667m2 用噻嗪酮(扑虱灵7g10g,或者用吡虫啉 1.5g2.0g,或吡蚜酮 15g20g,兑水 30kg,对稻株中下部喷雾防治。

14d

8

稻蝽蟓

灌浆期、成熟期

预防

高氯·甲维盐1500倍液或35%氯虫苯甲酰胺20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14d

9

稻纵卷叶螟

拔节期、破口期

百丛幼虫 60头以上

667m21.8%阿维菌素 16g28g,或者667m240%毒死蜱 100ml,兑水 30kg,喷雾稻株中上部防治。

15d

10

杂草

抛栽后5d7d

预防

667m2 用禾草丹乳油 100g125g,或田草光(苄嘧磺隆与丁草胺复配剂25g30g

14d

11

福寿螺

移植当天

防治

667m2 6%四聚乙醛颗粒剂500g均匀撒施,施药后保持3左右水层3d7d。

基金项目: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作者简介:汤倩(1974- ),女,技术员,农学,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