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防伪专利技术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3

标签防伪专利技术综述

齐银凤, ,吴昊  ,王冉冉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  215163

摘要:标签防伪技术是随着射频识别技术而兴起的新型防伪技术,每个标签都有唯一ID号码,在制作芯片时放入ROM中,无法伪造无法修改,通过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相互认证,可保证商品不被假冒伪造。本文从专利文献角度出发,总结了标签防伪技术相关的国内外专利申请发展趋势和分布情况,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做了浅析。

关键词:标签防伪认证

1标签防伪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标签防伪技术历经快速发展,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中,RFID技术在防伪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票务防伪,如RFID电子门票、火车票。2、证件防伪,如护照、身份证、电子钱包。3、商品包装防伪,如药品、食品、危险品、烟酒等商品。

标签防伪技术的特点在于:每个RFID电子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号码,此ID号码是在制作芯片时放入ROM中的,无法伪造、无法修改;RFID读写器具有不直接对最终用户开放的物理接口,此特性保证了自身的安全性;RFID标签可以采用柔性封装,封装成各种各样的样式,方便用于各种场景。

基于RFID标签的商品防伪技术,突破了以往传统防伪技术的防伪思路,不仅对RFID标签采用密码保护,还利用安全加密算法实现数据的安全管理;在RFID电子标签与RFID读写器之间采用相互认证,不仅可以保证合法产品不被假冒伪造,同时可以准确快捷的得到商品的管理信息。

2标签防伪技术专利概述

在2006年之前,该项技术的发展属于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该阶段中,该项技术的专利申请量、申请人都很少,申请人也很分散,具有代表性的是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日本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日本防盗门电子集团等。此时的防伪还处于防伪验证的阶段,例如公开号为CN1728162A的专利申请,申请日为2005年7月7日,申请人为复旦大学,涉及的是产品防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防伪系统及防伪验证方法。

在2009年以来的近5年内,关于标签防伪技术的专利申请量称跨越式增长,是该技术的理论完善和行业应用壮大的黄金时期。尤其以2011年到2014年之间,其增长率峰值达到了最大,申请量和申请人大幅度增加,这也是电子科技迅猛发展的写照。

我国的标签防伪技术专利申请近年来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从2006年的微小的申请量到2014年,申请量激增,呈现了指数式增长趋势。总体来看,我国的标签防伪技术在2006年左右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专利申请量平稳、量少,从2009年到2014年是专利申请的一个活跃期,该阶段内,我国每年的专利申请量都成指数型增加,2014年往后呈现出日趋平稳的态势,且稳中有升,从理论的完善到各行各业应用的推广,标志着该项技术已经进入了其成熟阶段。

3标签防伪技术专利申请市场布局

早期阶段该项技术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和日本,总申请量加起来要占到全球申请量的一半以上。美国和日本较其他国家而言是率先涉足无线射频技术领域的,起步早,具有充分的发展基础,中国后来居上,在电子标签蓬勃发展的基础上率先将电子标签引入防伪领域,对比国内发达的电子钱包、电子门票、尤其是电子支付手段和虚拟银行,可知中国较好的将电子标签运用到金融中来,从而产生了无纸化消费的空前现象。

标签防伪技术领域中的各主要申请人的申请量由高到低排名分布,其中各个公司如下: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日本);SENSORMATIC ELECTRONICS LLC,日本防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日本);JAVA RF TECHNOLOGY CO LTD,JAVA射频技术有限公司(中国);VISA USA INC,VISA公司(美国);清华大学(中国);理光株式会社(日本);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美国);复旦大学(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FUJITSU LTD,日本富士通株式会社(日本);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三星电子有限公司(韩国);ARJOWIGGINS LICENSING,法国阿尔若维根斯公司(法国)。

从上述的申请人分布中可以看出,在该阶段中,申请量较大的申请人主要集中在大型跨国公司,例如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IBM等,这些公司分布在日本以及美国这些信息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而同时,中国的申请量虽然与日俱增,但是申请人较为分散,技术信息不够集中,如国内知名公司,JAVA射频技术有限公司等得申请量仍然落后,难以形成强大的创新链与产业链,无法与这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较量。

4标签防伪技术领域重要申请人分析

本领域中重要申请人的前十名中,按照申请人类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国际化大公司,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日本)。第二类:国内知名企业,以JAVA射频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第三类:国内中小企业及高校,以清华大学为代表。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日本)关较早涉及RFID标签防伪验证的专利申请是公开号为“JP2006186343”的专利申请。该申请中公开了提供一种包含非易失性的、并能够附加地写入的存储电路和易于制造的天线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防止无线芯片的信息的未授权的重写和无线芯片自身的伪造物,并能够保证无线芯片的安全性。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其信息由无线通信信号进行识别的IC标签,且IC标签中的存储器(该存储器不能重复写入)的信息可以利用光学读出装置进行识别。本发明的IC标签中的存储器具有其信息可以利用光学读出装置进行识别的识别表面。该项发明开启了标签验证时代,是较早的具有典型性的专利申请。

在快速增长阶段,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日本)的相关专利申请量增长很快,而且从理论到应用其专利申请的涵盖面都很广,可以说在该领域中是举足轻重的申请者,拥有了该项技术的较早的和较领先的专利。与其他公司相比,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日本)在RFID标签防伪领域代表了较高的发展水平。

国内知名企业中,JAVA射频技术有限公司在标签防伪领域表现较为突出,其最早从RFID领域的技术研究起步,逐渐形成了较多关于RFID标签防伪的专利申请,且具有一定高度。例如,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3996013 A,申请日为2014年5月27日的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防盗信息系统及方法,该防盗信息系统包括:EAS标签部,用于存储与对象信息对应的RFID数据码和EAS安全码数据;EAS消除部,通过RFID读取器从所述EAS标签部识别出RFID数据;EAS门电路部,通过RFID读取器从所述EAS标签部解码EAS安全码数据,从被识别的EAS安全码提取出安全位值,判断相应对象的已售与否,当非法行为被揭发时,将向外部提示所揭发的事实;以及,键码提供部,用于将键码分别提供给所述EAS消除部和所述EAS门电路部,以使在所述EAS消除部编码安全码数据,在所述EAS门电路部解码EAS安全码数据并提取出安全位值。该项专利申请代表了该公司关于标签防伪技术研究的一个高度。

然而,综合该公司近年来关于RFID防伪的专利申请,其中大多涉及行业应用,如储藏管理系统、手机电子商务、手机实名制、考勤系统、随身物品防盗、病人信息检测等等,分析形成该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无线射频技术最早兴起于日本、美国等电子科技较为发达的国家,我国对于该项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比较成熟的技术研究已经被国外公司获取了相关专利,因为我国国内知名企业在理论研究上难以有大的突破,亟需消费或者其他相关方面的刺激,才能有大的改观。

从标签防伪技术专利申请的起步阶段到快速增长阶段,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在国际中所占的比重比较高。然而,中国的申请量虽大,但是申请人较为分散,技术信息不够集中,如国内知名公司或者高校其申请量还是较少,难以形成强大的创新链与产业链,无法与这些具有技术基础的大企业较量。其中,在中国大量的专利申请中,还有很多中小企业以及高校。国内这些中心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虽然大大增加了,然而专利技术都分散在各个小的企业中,并没有形成龙头企业,难以占据领先地位。即便如此,从申请量上来看,中国的申请量还是在世界上处于较高地位的,这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中国近年来电子商务、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电子标签防伪的需求也更迫切,这将促使中国的企业更进一步的去研究标签防伪技术,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成的需求,这将是未来在标签防伪领域中国技术发展的原动力。

5结语

本文以CNABS、DWPI数据库中收录的专利文献为基础,分析了标签防伪技术的国外内专利申请情况,以及行业中的主要申请人分布。根据文中分析可知,标签防伪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无线射频技术,而无线射频技术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兴起、20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日趋成熟。在该技术的快速发展中,涌现出了一批知名企业,如日本富士通、美国IBM、中国的中兴通讯等,这些知名企业至少拥有了该技术的专利申请的一半以上,代表了该技术的较高水平。同时,国内的相关专利申请虽然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而呈现出势头较猛的追赶趋势,导致国内的申请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质量方面还很需要提高。可以预期的是,无线射频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越发促进标签防伪技术的发展,而用户的强大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带动标签防伪技术的发展,使得其理论技术不断完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甚至将来可能会延伸出更加先进的技术。

总的来说,对于电子标签防伪,里面的电路和天线设计是核心技术,也是利润最大的产业。由于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后来居上,尤其是社会强大的需求促使电子标签防伪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经过这些年的技术积累和攻关,占据的市场将越来越大。

通过上述分析,使得对于RFID防伪技术的发展脉络有了清楚的认识,对于把握该技术未来发展动态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基于RFID标签的商品防伪技术研究”,李秀芝,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09年12月;

【2】“标签防伪技术应用分析”,李启友,黄浩,PRINTING FIELD,2007年8月,第257期,第63-64页;

【3】“防伪标签的功能设计与应用”,徐胜林 等,印刷技术,2004年,第1期,“德鲁巴来到中国”科印国际报告会及高新技术展览会;

【4】“射频识别(RFID)安全解决方案研究”,肖珊 等,微计算机信息,2008(14):210-211,297;

【5】RFID在产品防伪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刘立冬 等,电脑应用技术,2008,(72):19-25;

作者简介:

齐银凤(1988-),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智能终端外设领域的专利审查;

吴  昊(1988-),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智能终端外设领域的专利审查(等同于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