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分析

张燕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峡建设公司起重安装工程处  443005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中,建筑行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就必须要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最终达到合理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将对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要点与具体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要点分析;策略研究

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是指从建筑从筹建到竣工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管控不仅可以监督工程质量,同时也可以为建筑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利益。相比于传统的价格管理模式,动态成本管理和控制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进行及时调控,并编制项目整体的详细实施计划,促使工程造价成本更加优化,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施工质量,所以更加适用于现代建筑成本管理。

一、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要点分析

(一)决策环节

在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管理中,决策阶段至关重要,只有在决策环节进行工程造价动态跟进,才能为建筑工程的后续施工奠定扎实基础。具体来说,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对相关工程款项进行预算,确保建筑工程造价成本处于合适区间,并通过收集项目成本的相关信息,制定出更加优化的策略与方案。

(二)设计环节

设计环节中的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与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准确性息息相关,如果设计方案能够与实际条件高度吻合,那么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工作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提高,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建筑企业实现优化成本的目的。这也就要求设计人员在立项之初,就必须能够结合实际情况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多样性,并同时具备价值工程与限额设计两种因素,为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提供便利条件,最终实现建筑工程经济利益最大化。由此不难看出,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必须要高度满足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具体条件,并高度吻合实际施工情况,从源头上避免因设计疏忽而导致工程返工,促使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三)施工环节

施工环节的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是控制工程施工成本的最主要阶段,要求管理人员能够真正了解不同工程款项的具体使用途径,并不断强化成本控制意识,从源头上控制资金浪费行为的产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存在着一些不可控的因素能对建筑的施工成本产生直接影响,所以管理人员一定要强调细节管理,将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除此之外,施工设备的机械性能也会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与控制时,一定要强调设备管理,选择更为先进的机械设备,降低设备的故障概率,实现建筑材料的高效利用,以此来达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目的。

(四)材料采购环节

施工原材料是建筑工程成本支出的最主要内容,所以材料采购环节也是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的重点。具体来说:首先,建筑企业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施工材料的采购资金,并通过全面的市场调研,选取信誉较好的供应商,最大程度地保证原材料采购价格合理;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领用进行细化管理,坚决杜绝原材料浪费的现象,切实提高材料利用率;最后,优化原材料库存管理,避免因库存管理方式不当而影响原材料性能,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二、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控体系

因为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意识普遍偏低,所以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造价管控体系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建筑企业需要建立独立的造价管控机构,在建筑施工各环节进行强化管理,充分发挥工程造价管控的协调作用,有效提升工程造价的管控水平。管理人员也要在现有工程造价管控体系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与创新,对工程造价机构的职能、权限、人员进行积极调整,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整合多方信息,并且借鉴他人有效经验,不断完善工程造价管控体系。例如:造价管控决策体系,需要工程造价管控机构从多角度、全方面考虑工程造价因素,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市场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合理预测企业风险,洞悉市场发展规律,建立信息化的造价管控决策体系。造价管控监督体系,工程造价机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监督职能与协调智能,建立造价管控系统,切实保证造价管控工作可以按照既定制度有序落实。造价管控执行体系,工程造价机构需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划分管控责任,并根据各施工环节特点建立多级管控系统,切实保证造价管控系统的执行落实。

(二)落实全员参与工程造价管控工作

要想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管控的有效落实,就一定要引导全体员工参与到造价管控工作中,从高层管理者、中层项目负责人到底层施工人员,层层落工程实造价管控工作。全员造价管控体系的有效落实,可以使建筑工程的造价工作具体细化,每个管理层级都划分相应责任,从成本责任、成本控制、成本实施等全方位落实,严格按照既定程序,方可有效提高造价管控水平。其中第一级管理层是整个工程造价管控体系的核心部分,对整体工程造价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第二级中层项目经理也就是业务层,主要落实对材料、技术的管控,同时结合各施工部门的管理特点,逐级落实造价管控目的,有效提升整体工程的造价管控水平。第三级作业层,是工程造价具体落实的实施者,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循造价管理体系,管控责任到位。

(三)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变更是影响建筑成本动态管理和控制的最主要因素,这也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设计工程造价方案时,一定要全面考虑能够影响施工的所有因素,实现方案的精细化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成本投入,同时也要考虑在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与设备费用以及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各种因素,确保工程造价方案科学合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会轻易改变设计方案,一旦出现方案变更将会造成额外的成本支出,进而直接加大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难度。

(四)优化施工和验收费用

造价成本工作人员应对施工阶段的具体费用进行系统控制,从源头上避免产生资金浪费的行为,能够结合实际工程的变化情况,对流动资金进行优化控制,实现对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人员也要对施工进度进行优化,确保实际施工进度能够与计划进度高度吻合,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各施工工序能够顺序衔接,促使建筑工程施工能够完全按照既定目标顺利进行。在项目工程的验收阶段,有关部门也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质量标准,进行逐项验收。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需要工作人员能够紧紧抓住建筑市场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工程造价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建筑企业也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造价成本控制意识,确保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能够全程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全周期,对各个阶段的成本进行优化控制,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促使建筑工程创造出更大利益。

参考文献:

[1]魏新景.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分析[J].居舍,2017,36:102.

[2]李淑慧,张世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手段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 2016,4311:127-128.

[3]陈天君.论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7,1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