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现状分析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农村教育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现状分析探究

宰守民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省新乡市 453000 

摘要

深化乡村人才培养、拓展乡村人才来源是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的内生动力。教育是培养乡村人才,提高农民收入,促使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我们在研究时发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的水平,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教育人才信息化技能相对匮乏等问题。基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村教育对农民收入提供更大帮助,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农村教育 农民收入 增收

一、农村教育对收入影响现状

教育的短板在农村,农村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实现精准脱贫增加农民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三农”问题中农业教育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教育水平提高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同地区不同省域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已有的现行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同教育有利于拓宽农村劳动者个体的就业范围,增强受教育农民的职业选择话语权,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农村接受教育的人可以就职于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而未接受教育的农民多是流向边际效益不高的低端产业,也就是说接受教育的农民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使其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得以提高。在教育水平对收入的影响中,Qazi(2016)表明城乡教育水平差距缩小促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加强农村教育会使农民收入增加。蔡文伯和黄晋生(2019)研究表明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投入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民收入有较大的影响,而中部地区高等教育投入相对影响不显著。

二、农村教育对收入影响中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落后,教育资金不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的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导致农民群体的思想、知识水平和素质不高。当前农村教育投资主要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但这些拨款仅仅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地方财政不足,对于先进的教学设备更新困难,教师的待遇也存在问题。社会资本作为弥补政府投资不足的重要力量,进入农村教育市场却并不容易,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部分农村地区在刚刚实现脱贫的情况下,自身的经济基础给予教育事业支持不足,甚至不能给予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和资金,严重限制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制约农民增收。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教育人才信息化技能相对匮乏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农村教育是存在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非乡村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乡村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技术的普及,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愈加丰富。但数字教学资源应用、多媒体设备普及以及依托于互联网建立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在农村的教育实践中应用率极低。从现实来看,由于大量的农村学校位置相对偏远、师资结构不够合理、信息化水平低,导致无法吸引更多掌握信息化的年轻人才加入。这些都阻碍了农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普及以及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降低了数字化时代带给农村学校应有的红利,降低了教育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

(三)农村居民教育意识淡薄

教育观念决定了居民受教育的水平。张宗益等(2012)基于深圳市和重庆市居民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发现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城市居民收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中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长期受到经济、交通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教育思想十分落后。农村某些地区居民普遍得不到应有的良好教育,不能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居民的教育观念转变十分困难,不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常言道“再穷不能穷教育”,发展农村教育,让农村居民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是需要政府、社会、教师等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本文建议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优化农村教育投资结构

政府在促进农村教育发展问题上起着主导作用。在农村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要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资本主动参与,农村积极响应的三方共建格局,优化农村教育投资结构。各级政府应树立教育优先的理念,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做好组织者的角色,将教育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充分保证农村教育拨款在财政拨款中的比例,建立健全符合当地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实现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大幅度提高义务教育经费在教育总经费中的比重,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发展,为提高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二)强化信息化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2015)曾说中国将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教育部门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联合互联网企业加快教育技术创新,促进信息资源、优质师资、教育数字资源和教学数据的共建共享,实现教师资源的交流,强化信息化建设,逐步提升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充分运用各类政策吸引外来人才,并通过对口、订单式培养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人才,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为未来提高农民收入创造条件。

(三)改善农村条件,缩小城乡差距

相对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应完善各方面的条件,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保障教育机会公平均等,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相关观念的教育,提高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要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正确看待教育相关观念,进而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增收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参考文献

[1] Qazi W,Raza S A,JawaidS T,etal. Does expanding higher education reduce income inequality in emerging economy?Evidence from Pakistan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16,41:12-29.

[2]蔡文伯,黄晋生.高等教育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抑制还是促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2):74-79.

[3]张宗益,杜鹏,汪锋.人口特征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基于深圳和重庆数据的分析[J].人口研究,2012,36(04):78-90.

[4]习近平. 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N]. 人民日报,2015-05-24(002).DOI:10.28655/n.cnki.nrmrb.2015.006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