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梯的安全使用与维保人员的素质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谈电梯的安全使用与维保人员的素质提升

马恒磊

河南沈芝电梯有限公司  471000

摘要:日常生活中人们已经离不开电梯,然而对它的“脾气”,普通群众还不够了解,电梯的安全性问题时刻牵动着人们的神经。电梯全天候运行容易造成设备的内质损耗。要保障电梯的安全使用,除了需要电梯使用人员了解电梯的性能,合理使用电梯,爱惜电梯设备外,维保人员也需要提升素质,定期对电梯进行保养维护,这样将会大大降低电梯的故障率,减少事故的发生,延长电梯使用寿命。

关键词:电梯安全使用维保人员素质提升

引言

电梯是建筑物中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它的出现对社会效率的提高有着显著作用。当今人们使用电梯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安全性能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随着与电梯相关的法律、条例、行业标准等的逐渐完善以及电梯技术的日臻成熟,电梯出厂的安全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有效的保证。但一部电梯的运行质量不仅仅与生产质量有关,更与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电梯维保质量及维保人员的技术和安全责任意识等密切相关。

1电梯安全的因素

我国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正式将电梯列为监管对象,对电梯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详细分工,从监管到执行都有相关部门进行把关,大大保障了电梯的运行安全。电梯出现安全隐患主要由两部分原因构成,即人为因素和设备因素。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多出现在居民建筑中,乱扔垃圾造成的电梯门受阻、搬运大重量物品撞击使得电梯门变形、使用人数过多导致的设备受损等等人为原因。电梯的质量因素。安全隐患除了人为因素再有就是电梯质量问题。其中包括电梯制造材质问题以及电梯维护不足问题。前些年,国内某省百货商场的扶梯发生事故,一名女子因踩空踏板被卷入其中不幸遇难,这起事件最终被认定为安全责任事故。原因是在安全管理人员在发现踏板有松动时并没有及时处理,同时也没有给出安全警示,网上也有人表示责任在于商场没有给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意识培训,导致工作失职。通过这件事情也给群众带来了恐慌,基于这个事故,充分表明各公共场所应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全方面安全意识培训,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

2电梯安全管理的措施

2.1乘客应注意电梯的合理使用,了解电梯性能,爱惜电梯

电梯作为建筑配套的重要设备之一,价格不菲。作为电梯乘客,应了解电梯性能,爱惜电梯,合理使用电梯,使电梯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物尽其用。(1)保持电梯的整洁,降低电梯的故障率。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乘客会随意往电梯里扔烟头、果皮等生活垃圾;装修工人图省事,用乘客电梯运送建筑材料时未进行有效防护,碎砖块、水泥、粉尘等建筑垃圾会落入电梯。这些垃圾也是导致电梯“罢工”的一大隐患。垃圾不仅不卫生,而且对电梯来说,会影响其运行安全。笔者曾多次遇到电梯出现故障不能运行,检查后发现,造成故障的原因仅仅是由于垃圾。例如电梯在启动前,都要自动检测电梯门是否关闭好,如果因为垃圾堵塞,门没有完全关闭,哪怕只差一点,电梯都不会启动。(2)注意对电梯的防水保护,避免电梯电气设备产生短路造成电梯故障。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业主、用户在电梯轿厢内倾倒脏水或其他液体;小孩子在电梯轿厢内小便;部分业主在清洗楼道时将洗地板的脏水往井道内扫;楼道内的给水管突然爆裂未及时处理抢修,造成水流入电梯;下雨天乘客将雨伞、雨衣上的雨水抖落入电梯等。这些不良行为危害电梯安全运行,应该予以杜绝。

2.2电梯定期检验管理方面

在进行电梯安全检查工作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电梯安全运行情况,检查电梯的各安全部门是否完好,能否保证电梯安全运行同时检查应急灯是否能够正常使用。②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工作人员是否符合规定,证件是否齐全。检查是否设置了安全处理人员和电梯安全操作员,同时检查以上两种工作人员是否持有相关资格证书。③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备,安全警示牌、电梯使用须知、安全检查记录等是否完善。④一些电梯安全检查的证书是否齐全。

2.3保护电梯安全保护装置

电梯安装好、投入使用后,要保护电梯部件不受撞击。一旦电梯部件受到撞击,轻则导致电梯部件变形,重则损坏电梯,造成故障或事故。电梯厅门受到撞击后易使厅门变形,或导致门滑轮滑块变形、厅门上下坎错位,造成电梯无法顺畅开关门,电梯就无法正常运行。安全触板和光幕是很重要的电梯关门防夹人装置,一旦受到撞击损坏后必须及时更换。如果撞击轿厢的力度过大,会导致轿厢导靴错位,必须调整导靴和安全钳才能投入使用。撞击外呼按钮会导致触板失效,从而无法操纵电梯。

3电梯维保人员素质提升策略

维保单位要加强对维保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安全责任意识的培训,从思想上改变其重技术而轻安全的理念。另外,维保单位也要避免一味地追求短期的成本压缩,而忽视维保人员的承受能力,增加其所维保电梯的隐患,给使用单位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2)使用单位要落实电梯安全的主体责任,重视电梯日常安全运行状况的巡查,积极向维保人员反馈交流,加强对维保单位维保质量的监督,杜绝定期维保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对于维保人员在维护保养时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配合解决,排除电梯存在的隐患。另外,在选择维保单位时,不能仅关注维保费用,更要关注其维保质量,严防以修代保,要从长远考虑电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者的安全。(3)严把电梯维保人员取证关,摒弃专业培训流于形式的做法。电梯是特种设备,从事电梯安装、维保工作必须取得相关的特种作业操作证。目前来看,要取得该操作证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经过相关的培训,通过相关的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就可以取得。此类培训多流于形式,对操作作业与关键流程缺乏实践指导。“以老带新”,即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无法面面俱到,还得徒弟自己领悟、自己学习。由此可见,电梯维保人员绝大部分缺少系统、有效的专业培训。今后,应加强电梯等特种操作证取证培训的管理,在课程的设置上严格要求,尤其是在实践与安全环境方面严格把关,不能流于形式,要从实际操作出发,确保获证人员的技能符合要求。(4)相关部门要联合起来改变维保行业人才短缺的现状。与其他行业相比,特种设备的维保工作强度大、专业技术性强并且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偶尔还会被人误解或者谩骂等,但其薪资待遇却明显低于技术工人的正常水平,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因此,解决维保行业人才短缺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提高维保人员的薪资待遇,以此吸引社会人员有足够的积极性加入该行业。为此,政府要加强相关的监管职能,尤其是加强对使用单位和维保市场低价恶性竞争的管理,在市场经济下相关协会可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台相应的电梯维保费用指导价,以诚信自律为导向研究建立电梯行业的信用体系,严防“阴阳合同”,做到守信受益、失信受惩,以此来维护电梯维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电梯的安全运行,“七分靠养护,三分靠维修”。电梯的安全运行离不开使用人员合理使用电梯,也离不开电梯维保人员专业的保养与维护。因此,应加强对电梯安全使用、文明乘用的宣传,倡导电梯使用人员正确使用电梯,爱惜电梯设备。同时应加强对电梯维保人员的培训及安全教育,为电梯安全运行提供专业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高文涛,彭文捷,张清垣.从检验角度谈电梯维保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J].中国电梯,2022,33(03):69-72.

[2]黄永发.谈电梯的安全使用与维保人员的素质提升[J].中国电梯,2022,33(02):66-68.

[3]姚勇辉.加强电梯使用管理确保电梯安全使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8(19):36-37.

[4]马赛.老旧电梯使用管理安全风险辨识与防控[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