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军民融合型”军队政治工作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构建“军民融合型”军队政治工作的思考

刘锐

陆军装甲兵学院蚌埠校区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  233000

随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已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在这个关键时期,军队政治工作应抓住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构建军民融合型政治工作,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宝贵经验,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对于拓展政治工作者的思维视野,拓展政治工作领域范围,提升军民融合深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开放包容的理念引领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在军民融合快造发展的道路上,应坚持开放包容的新理念,积极转化运用军民融合所带来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及政治工作新经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相互结合。

一是提高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水平。大数据时代,仍有相当一部分军队政治工作者尚未树立起信息网络和大数据思维,在筹划工作,解决问题时,不注重运用先进科学的新手段,做决策时依赖的是老经验老套路,对于数据支撑的信息不敏感,常导致工作被动和工作效率低。因而,政治工作需要不断融入到军民融合大发展中去,学习信息化办公新模式,积极转型为以科技和数据为核心的新型政治工作模式。

二是加强军队政治工作领域的宣传思想工作。打赢宣传思想工作攻坚战,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及时发现易诱发负面涉军舆情事件的苗头,科学做好应急预案,牢牢把握网络舆论主动权,敢于主动发声,第一时间清理涉军谣言,组织力量批驳歪曲历史事实、诋毁英雄人物的各种错误思想观点,积极创作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军旅文艺作品,运用抖音、微博和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强大传播力来传递强军正能童,培养塑造“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三是善于借鉴学习其他领域政治工作的有益经验。 军队政治工作与地方企业、 高校、政府等其他领域的政治工作共同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基于军队担负的特殊使命任务,我们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在地方政治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应当结合军队的特殊性,形成有益于保持和发展军队政治工作优势的新做法、新举措、新制度。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国际大环境下,我们还要及时跟进掌握外军政治工作最新进展。从我军军情出发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利用,使军队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获得新的动能。

二、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原则推动军队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指出:“军队政治工作实质上是党领导和掌握军队的工作,是我军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面对新形势下的军民融合发展矛盾问题,军队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必须以巩固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根本原则,在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服务保证作用,突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军民融合发展全过程。

一是军队政治工作要切实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这盘大棋只会越下越乱,最后演变成军地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不合理地抢夺资源。各级党委与政治机关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严格履行主体责任、领导责任,在军民融合工作中不断纠正工作中出现的思想认识偏差,筑牢“讲奉献、谋大局”的军民融合发展新理念。

二是党委与政治机关要深入学习军民融合发展理论。军民融合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战略工程,涉及中央,军队,地方等多重主体,是全要素多领域的合作,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探索与实践。各级党委与政治机关要把推进军民融合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主动组织政治干部学习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科技兴军的重要论述,真正做到以上率下、真学实干,引领各级党委、政治机关掀起学习军民融合相关理论的热潮,来一场思想上的大洗礼,将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彻底根除。

三是军队政治工作要确保党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军民融合各领域。提升军队战斗力是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军事需求牵引着军民融合的发展方向,因此通过开展军队政治工作来落实党的决策部署能够有效地将军事需求融入到军民融合发展进程中,把握住军民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做军民融合法规与政策的坚定执行者,推动政治工作不断向基层深入,增强军地各方面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三、以加强法治化建设为目标保障军队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强调,强化责任担当,狠抓贯彻落实, 提高法治化水平,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协同创新,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只有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才能准确把握政治工作中相关法规的内容,以高标准、严要求完成上级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构建完备的军队政治工作法规制度体系。 目前我军政治工作法规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政治工作条例》为核心的法规框架体系,但是在军人权益保障、军人退役安置等与社会联系密切的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加强军队政治工作法治化建设必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我们应当依托军民融合发展平台,创新专家参与立法工作机制,尽快提升立法技术,提高军地互涉法规立法质量, 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二是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在军队政治工作法治化建设过程中, 良法与善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我们不仅要重视法规制度体系的构建,更要强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法规制度的能力。良好的法治环境能够限制、制约权力的滥用,为创新行为提供稳定的预期并指导发展前进的方向,保障了创新行为从萌芽到成熟的全过程,政治工作者能够积极稳定地进行工作方法与形式的创新。

三是构建严密的军队政治工作法治监督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是政治工作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严密与否直接关系到政治工作法治建设能否顺利实现。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法治监督是政治工作法治建设过程中的瓶颈和短板,是极其薄弱的一环,也正是现今最需要迫切建设的一个方面。政治工作法治监督应当变被动为主动,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逐步构建以纪检监察为主体,党内监督、层级监督、群众监管、社会监督综合运用的多元监督格局,形成严密的长效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