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事故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电梯事故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贾龙飞

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甘肃省兰州市,730050

摘要:电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运载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人口较为密集、资源较为集中的大城市,电梯的存在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电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曳引驱动乘客电梯、自动扶梯等,很容易出现事故风险,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保养,及时发现电梯中潜藏的风险,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案,有序保障人们的日常的生活安全。

关键词:电梯;事故;对策

1电梯设备潜在的事故风险

1.1电梯设备本体缺陷

一般来说,电梯通常包括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安全保护系统以及重量平衡系统等8个子系统,不同的系统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使得电梯充分发挥着性能。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逐渐提高,电梯总体呈现出自动化发展的趋势,从而发展成为一种智能化一体的设备,有机结合各种不同的设备,进一步提升电梯本身的性能。电气、机械两个部分能够有效保障电梯的安全,如果这两部分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就能够保证电梯处于安全运转的动态,如果这两部分出现故障,就会导致电梯出现故障问题。不同的子系统作为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导着电梯稳定运转,一般需要安排专业的修理人员对电梯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检测,确保各大系统的安全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如果安全部件出现隐患问题,需要对其定期维修或者即使更换零部件,避免给电梯的稳定运转带来不良影响。比如,电梯移动、门系统导向失效等;电梯出现意外移动、冲顶或者蹲底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曳引机制动器不可靠;而导轨垂直度不足,很容易导致电梯无法运行。如果电梯设备出现子系统方面的问题,没有安排相关人员对其展开相应的维护工作,就会导致电梯设备出现因本身缺陷引起的安全责任事故。

1.2违章作业或者操作不当缺陷

此外,导致电梯出现安全事故还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主要是由于相关人员的违章操作或者操作不当,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在安装电梯或者开展维修工作时,自以为自身的控制能力强,再加上本身的侥幸心理,自认为熟练掌握作业环境和职业技能,认为偶尔违章一次不会出事;甚至在作业过程中,部分人员带着取巧的心理,也追赶着工期进度,随意减少作业环节,没有做相应的防护措施,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电梯在发生故障时,没有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自认为了解电梯设备,带着蛮干的想法,随意施展安装或者维修程序。如在进行短接层门门锁作业时,电梯出现不可预计的意外移动,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部分企业为了减少成本的支出,没有对员工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工作,无法规范员工的行为,或者聘用职业技能不过关的人员到现场开展作业,导致作业人员的施工作业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引发后续的一系列事故。

2解决电梯安全风险问题的防范措施

2.1加强乘客和维修人员的安全教育

在电梯的操作和检修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即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具备相关从业资格证。但是,由于企业过于忽视作业人员的资质,导致现场作业的人员缺乏相关知识,致使电梯维护保养没有做到位。对于乘客而言,必须落实相关的安全教育工作,学习相关电梯被困时的处理办法,乘用自动扶梯时的注意事项。对于电梯的使用单位而言,普遍存在管理缺失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单位对电梯安全使用存在性能管理认知不足的问题。单位过于疏忽管理制度,没有聘用专业的管理人员,导致电梯出现故障时,维保人员无法有效解决相关的故障问题,甚至无法获取有效信息,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电梯的检查工作,全面落实相关的安全职责,及时整改电梯的风险隐患问题,有效保障电梯安全运行。

2.2提高电梯运行监控系统的技术水平

在电梯运行中利用远程监控系统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时分析电梯的运行状态,工作人员根据系统显示内容,分析电梯运行中的隐患问题,就系统记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有效降低电梯日常运行中的故障引发概率。在电梯运行中安装智能预警系统,如果电梯运行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系统会发出信号,根据系统信号控制电梯驾驶室分闸,利用系统明确具体的位置,维修人员根据系统提示对电梯进行深层次检查,就实际故障问题进行逐一排除,保证电梯保养维修准确性,有效保证电梯的使用寿命。

2.3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

加强对电梯的维修保养,保证安全运行。在日常需要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及时更换部件,保证电梯维修保养质量。首先,就目前的电梯检测验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了解检测人员的工作中的详情。其次,定期组织检测人员进行研讨,通过相互讨论分析思路,对各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可以利用专家论坛及时分享各项新型电梯技术。再次,在电梯日常运行中定期进行检查作业分析,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加强检测,明确电梯运行中的各种隐患,及时发现,并且明确具体解决措施。最后,在电梯管理中,需要不断强化电梯管理人员的技术专业能力。

2.4制定科学管理的管理方案

基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必须加强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查和修理电梯的门锁机械、电器保护装置,观察它们是否出现磨损零部件,确保电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加强对电梯管理人员的培训,并做好乘客电梯防护方面知识的宣传工作。对电梯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主要包括电梯困人救助、电梯开停梯、紧急报修等处理方案;做出相应的宣传工作。如小孩必须在大人的陪同下方可使用电梯,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电梯;不许在电梯内抽烟、泼水等,对于乘客而言,需要按照乘坐电梯准则使用电梯,保障电梯内部的整洁,不得随意破坏电梯,确保电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

2.5开展安全风险评估

故障率较高的电梯就会影响人们正常的日常生活,需要对电梯进行相应的安全风险评估,从而根据电梯出现的安全事故分析其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解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解决将来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尽量避免出现整机报废造成资源浪费等不必要情况。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辨识、检测和分析电梯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对电梯系统中潜在的危险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预测系统中潜在危险存在的位置、故障发生概率;评判电梯系统的综合安全状况,制定降低电梯风险的有效对策,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人民的经济损失。此外,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获得的结果为开展特种设备监察机构提供有力的依据。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需要保障各大子系统运行的正常性,采用技术消除和降低电梯中潜在的风险,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尽量避免出现电梯风险事故,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孔祥泽.济宁市老旧电梯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中国电梯,2021,32(12):19-22.

[2]何东.电梯事故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10):45-47.

[3]赵宁.由电梯事故反思管理的知和行[J].中国电梯,2020,31(21):62-63.

[4]甘斌,候国永,施鸿均.电梯常见事故分析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9,35(11):85-87+92.

[5]倪海明,王若菌,孙楠,金柏含.电梯安全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策略[J].科技资讯,2018,16(1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