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酶生性一氧化氮制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2

非酶生性一氧化氮制法研究

王立峰

130182198403011472

【摘要】:一氧化氮起着信使分子的作用。当内皮要向肌肉发出放松指令以促进血液流通时,它就会产生一些一氧化氮分子,这些分子很小,能很容易地穿过细胞膜。血管周围的平滑肌细胞接收信号后舒张,使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的循环。可作用于人体的一氧化氮产生分为酶生性和非酶生性,酶生性主要通过口服通过体内酶的作用产生一氧化氮;非酶生性主要为体外产生,依托于两剂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本实验主要研究非酶生性一氧化氮的产生,从而应用于护肤品中。

【关键词】:一氧化氮、紫外分光光度计、亚硝酸盐、马来酸、柠檬酸、抗坏血酸、抗坏血酸乙基醚

一、实验目的:

通过紫外风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确定溶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此来确定释放的一氧化氮的含量,从而筛选最优配方。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T6新世纪紫外分光光度计(Uv spectrophotometer)、HJ-5恒温磁力搅拌器、烧杯 、(1ml、2ml、5ml)移液管(Pipet)、30ml具塞玻璃试管

药品:浓盐酸(Hydrochloric acid)、亚硝酸钠(Sodium nitrite)、对氨基苯磺酸(Amino benzene sulfonic acid)、盐酸萘乙二胺(Naphthyl ethylene two amine hydrochloride)、N剂和O剂

三、实验过程

1、一氧化氮释放试验

       在一个200ml的玻璃烧杯内部固定一个20ml的样品瓶,样品瓶内配一个转子。在外面的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在内部样品瓶中的转子两端分别加入1mlO剂和1mlN剂,使它们不互相接触。将大烧杯密封,在密封膜上扎入一个注射器针头,用来取样。将装置放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分钟使两物质充分混合后停止搅拌。     

2、吸光度测定实验

1)分别取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0、0.05、0.1、0.2、0.4、0.8、1.6ml(相当于0、0.25、0.5、1、2、4、8ug亚硝酸盐)分别置于30ml的具塞玻璃试管中。在标准液中分别加入2ml0.4%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1ml的盐酸萘乙二胺溶液,定容到刻度,混匀、静置15分钟。

2)取NO释放反应液初始溶液体积0.05ml置于30ml的具塞玻璃试管中,加入2ml浓度为0.4%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1ml的盐酸萘乙二胺溶液定容至刻度,混匀,静置15分钟,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波长538nm处测定吸光度值。

3)以后分别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取反应液体积0.05ml,按照步骤2)的方法测定样品的吸光度。

四、实验结果

1、亚硝酸盐标准曲线的建立

分别取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0、0.05、0.1、0.2、0.4、0.8、1.6ml(相当于0、0.25、0.5、1、2、4、8μg亚硝酸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波长538nm处所测得的吸光度值为0.000、0.015、0.033、0068、0.162、0.317、0.639。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

2、间隔一定时间所取的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以及根据计算所得的NO浓度值绘制NO释放曲线

3、三种不同配方,亚硝酸钠含量为0.2%,HEC为增稠剂,A剂中酸性成分分别采用马来酸、柠檬酸,抗氧化成分为别为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乙基醚。

1号配方:

N剂:Sodium nitrite :0.2g       A剂:Maleic acid :3.4g

   PE9010:0.3g                      Ascorbic Acid:5.2g

  HEC-750000:2.88g                   PE9010:0.3g

 去离子水补至100g                   HEC-750000:2.88g

                                     去离子水补至100g   

N剂:PH=7.060

A剂:PH=1.005

N剂+A剂:PH=3.355

一氧化氮释放迅速并且被束缚于凝胶当中

2号配方

N剂:Sodium nitrite :0.2g          A剂:Citric acid:5.6g

     PE9010:0.3g                      Ascorbic Acid:5.2g

HEC-750000:2.88g                  PE9010:0.3g

  去离子水补至100g                  HEC-750000:2.88g

                                       去离子水补至100g 

N剂:PH=7.095

A剂:PH=1.575

N剂+A剂:PH=3.695

一氧化氮释放迅速并且被束缚于凝胶当中

3号配方

N剂:Sodium nitrite:0.2g        A剂:Citric acid:1.4g

PE9010:0.3g                   Sodium citrate:0.47g

HEC-750000:2.88g                3-O-Ethyl Ascorbic Acid:1.5g

去离子水补至100g               PE9010:0.3g

                                     HEC-750000:2.88g

                                     去离子水补至100g

N剂:PH=6.900

A剂:PH=2.960

N剂+A剂:PH=3.5

一氧化氮释比1、2略微慢一些且被束缚于凝胶当中

五、实验结论

1、三组配方释放一氧化氮总量一样,但是1号和2号配方释放速度更快一些;

2、A剂中添加抗坏血酸,时间长后,产品颜色会发黄甚至是变黑,因此选用3号配方。

3、凝胶和抗氧剂的作用可以延缓一氧化氮存在的时间,延长一氧化氮的作用时间。

研究表明,皮肤各型细胞包括角朊细胞、黑素细胞、朗格罕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存有一氧化氮通路。一氧化氮在成纤维细胞的合成可减轻损伤愈合的早期炎症阶段和晚期增生阶段以及组织重塑阶段病理生理上的后遗症。一氧化氮可影响朗格罕细胞功能,如杀伤微生物,抗原递呈细胞毒作用。一氧化氮在角朊细胞、黑素细胞、上皮细胞中也有表达,减缓皮肤角质层、黑色素、雀斑等的形成的速度。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在伤口愈合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氧化氮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趋化性有促进作用,这有利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将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隔开,为创面修复创造条件。一氧化氮还可以调节血管的口径和流量,对肉芽组织中新血管提供充足的雪供,有利于新血管的生产。一氧化氮调节炎症,抑制水肿和细胞渗出产生的肉芽肿。实验证明一氧化氮可以促进角化细胞的移动,对伤口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因此将非酶生性一氧化氮技术用于化妆品配方,不仅能发挥一氧化氮本身在护肤方面的良好功能,还因为其在促进微循环方面的良好效果,使得配方中其他功效效成分能更充分被皮肤吸收,成分之间实现良好的相互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