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李艳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选取9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对于临床症状的缓解,对于患者健康的维系具有积极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综合护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心血管疾病在临床领域中的发病率均有所提升,从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从医护工作的角度来看,为了进一步促进患者预后健康的恢复,医护工作者应积极做好对于患者护理方法的充分探索。本文针对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选取9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49~77岁,平均(65.41±2.52)岁;研究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50~78岁,平均(65.33±2.01)岁。以P>0.05,表示患者差异无统计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遵医嘱进行药物发放并对使用方法与剂量进行说明;(2)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依据其实际需求给予护理;(3)引导患者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4)及时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

1.2.2 研究组  给予综合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做好疾病知识宣教: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期间应积极做好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知识的宣教与说明,从而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对于疾病致病因素与药物治疗价值的理解,从而确保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2)环境护理:医护人员在护理期间应合理实现对于良好病房环境的创设。在具体做法方面,其应定期进行病房的巡视并引导患者进行通风换气。与此同时,其应做好病房安静氛围的管控,避免其他人在病房内大声喧哗,以便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康复氛围;(3)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应保持微笑服务,做好患者真实想法的耐心倾听并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从而帮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确保患者的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合理疏导与缓解;(4)饮食护理: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膳食方案,确保其合理实现对于营养的科学摄取。在此过程中,应避免患者暴饮暴食,同时积极引导其进行新鲜水果、蔬菜以及肉蛋奶等食材的食用,避免患者使用生冷、油腻以及辛辣等食材,从而降低消化系统负担。

1.3 观察指标

1.3.1 患者护理有效率  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迹象或加剧。

1.3.2 患者生活质量  采用问卷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3.3 患者护理满意度  采用满意度量表分析,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针对数据差异,以P<0.05,表示其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有效率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研究组

45

22

20

1

97.78

对照组

45

15

23

7

84.44

χ2

-

-

-

-

4.939

P

-

-

-

-

<0.05

2.2 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生活质量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5

67.45±2.58

88.12±2.52

对照组

45

67.31±2.63

76.01±2.39

t

-

0.255

23.390

P

-

>0.05

<0.05

2.3 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护理满意度

组别

n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研究组

45

19

23

3

93.33

对照组

45

11

23

11

75.56

χ2

-

-

-

-

5.414

P

-

-

-

-

<0.05

3 讨论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所提升,且该病的发病年龄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埋下了隐患[1]。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表示,作为常见心血管问题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往往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总的来看,该病主要由于患者冠状动脉官腔狭窄或阻塞引发

[2]。在临床过程中,由于受到该病影响,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受限以及心前区疼痛等症状,继而对其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临床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促进患者健康的进一步保障,医护工作中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对于患者护理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从而全面促进了护理工作模式的多元化发展[3]。对于患者而言,通过综合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医护人员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对患者进行合理引导,有利于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对于自身健康情况的合理了解并正确认清药物治疗的价值,对于患者遵医用药行为的优化与日常生活模式的调整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综合护理工作的落实,患者护理有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其预后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等指标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综上,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而言,在护理期间,为了进一步实现其护理综合质量的优化,医护工作者应积极做好对于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合理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素文,程玉海.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2021,38(5):716-720.

[2] 付明歆.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及睡眠质量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2):187-188.

[3] 魏丽霞. 运动康复护理对高龄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5):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