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教学中OTD教学模式的应用

/ 2

外科护理教学中OTD教学模式的应用

杨淑婷,李绍娜,张国玉,王继芳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650607 

以研究外科护理学教学中OTD教学模式的应用为目的。选取某医学院外科护理学专业学生130名为研究对象,第一组设为参考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组设为研究组,采用OTD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研究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要明显优于参考组(P < 0. 01) ,调查问卷中研究组学生对OTD教学法的认可度也要明显高于参考组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认可度(P < 0. 01)。OTD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教学;OTD 教学模式


一、引言

伴随着现代多媒体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弊端,然而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的问题,使得理论与实践相分离。OTD 教学法是以临床观察、理论学习以及病例讨论为主要流程的新型教学方式,该模式注重教学内容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选取的临床问题为中心,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其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遥相呼应。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某医学院外科护理学专业学生13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8名,女生102名,平均年龄(21.42±2.41)岁,将其随机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设为参考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共有学生65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50名,平均年龄为(21.38±3.27)岁;第二组设为研究组,采用OTD教学模式,共有学生65名,其中男生13名,女生52名,平均年龄为(21.56±1.55)岁。对两组学生的年龄、爱好、学习成绩、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等进行考核,各项P值均大于0.05,说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参考组与研究组均选取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教师以及教学课时数。参考组学生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外科护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在课下认真听讲,同时详细记录教学重点内容,之后在课下进行练习和巩固。研究组学生采用OTD教学方式,具体教学依照临床见习-理论教学-病例讨论的流程进行。

首先,临床见习环节。教师选取适宜的医院作为学生临床见习点,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带领学生到医院实际观察将要学习的疾病内容。在进行这个阶段的教学时,选取合适的病例十分重要。教师在确定病例时,要先对病例进行详细了解,依照病例的具体状况巧妙设置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见习之后完成问题的解答。例如,教师可以选取肝胆科的某位典型病例,提出胆结石产生的具体原因、患者住院需求等方面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见习。

其次,理论教学环节。在对病例有一个直观体验之后,学生会在心中产生较多的疑问,这时候开展理论教学活动,学生会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探索欲望。教师借助于多媒体教室开展知识讲授,围绕教学大纲要求将教学内容分成掌握、熟悉与了解三个阶段,突显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并在知识讲解过程中,不断引入实际的临床案例,促使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最后,病例讨论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具体病例进行探讨,如开放性气胸的急救方法、在进行结肠造口护理时需要注意什么,同时将相关教学网址分享给学生。

(三)考核评估

在课程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对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开展考核评估,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对两组学生对外科护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规定分数高于85分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低于60分的为不及格;对两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各个选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部分,学生只能勾选其中之一,填写结束后上交给教师。

(四)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导入到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3. 0中,开展统计学分析工作,利用X2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 0. 05。

三、研究结果

(一)理论考核成绩

对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制作成表格,如表1所示。

表 1 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对比表

组别

人数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研究组

65

13

33

18

1

参考组

65

6

24

29

6

(二)调查问卷

对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制作成表格,如表2所示。

表2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调查问卷表

项目

选项

研究组(n =65)

参考组(n=65)

χ2

P

对教学的满意度

满意

42(64. 6)

18(27. 7)

18. 833

<0. 01

一般

16(24. 6)

34 (52. 3)

不满意

7(10. 8)

13 (20. 0)

学习主动性

提高

40(61. 5)

27(41.5)

10. 557

<0. 01

一般

21 (32. 3)

19 (29.2)

未提高

4(6.2)

19(29. 2)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

37(56. 9)

16(24. 6)

14. 838

<0. 01

一般

18(27. 7)

33 (50.8)

未提高

10(15. 4)

16(24. 6)

四、讨论

OTD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病例的先导性、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是先见习案例,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强调学生的自主讨论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OTD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OTD教学模式实施的是病例观察一学习一病例讨论的教学路径。该模式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考试时更容易获得知识点得分。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团队合作、综合分析能力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OTD教学模式因为是围绕临床问题展开学习,学生通过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学会了临床思维与推理,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该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先到临床获取资料,在完成病例采集的过程中,必须学会与病人有效交流,且还要与医生、护士进行沟通,才能顺利采集到完整的病例资料,这就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及技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扮演指导者、听众等角色,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通过学生代表授课与教师补充的学习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多媒体制作能力;通过病例讨论,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开阔了双方的思路;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分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OTD 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对教师授课质量的满意度本研究中,尽管教师团队人员不变,但实施OTD教学的观察组学生对教师的投课质量评分要高于传统教学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单是主导者,不单是理论的灌输者,而是指导者、补充者,给予学生较多的空间和自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对授课内容兴趣浓厚,在毫无抵触情绪.的状况下,将知识理解、记忆,学生感觉学习时压力.较轻,对该教学模式的接受度高,对授课质量的评价较好。

结语

综上所述,OTD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利于教师的角色转换,能弥补传统教学的某些不足,当然,OTD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临床病例的配合度、教学准备花费较多的时间、学生授课的表现力和正确度等,还存在一一些问题,因此,应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取长补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还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赵斐,贾莹,李丹红.外科护理学教学中OTD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01):136-137.

[2]李娟,程闯.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普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01):83-87.

[3]张云萍,陆一春,赵蓓蓓,张巧玲,侯继丹.基于BOPPPS模型的外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3):65-67.

[4]周雪梅,侯苹,杨琴,刘晓红,袁旭君,房会娥,袁媛.OSCE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19(28):4023-4026.

[5]高莉莉,张蕾蕾,王锐烽.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智慧健康,2021,7(26):194-196.

[6]刘婷.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3):221-223.
作者简介:杨淑婷,(1989年8月),女,哈尼,云南元江人,无学位,高校助理实验师。自2012年从教以来,主要担任《外科护理学》

通讯作者:李绍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