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护理联合康复锻炼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SAS、SDS评分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2

责任制护理联合康复锻炼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SAS、SDS评分影响分析

赵佳丽

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  311404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联合康复锻炼对心理状况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2020.12-2022.2的时间内收集ARDS重症患者105例,依照奇偶数法分为A组(n=53,予以常规护理)与B组(n=52,予以责任制护理+康复锻炼),对比组间的氧合指数、负性情绪变化情况。结果:相较于A组患者,干预后的B组患者氧合指数高,SAS评分、SDS评分低,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联合康复锻炼既可有效改善ARDS重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又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值得被临床采纳和推广。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康复锻炼;责任制护理

    ARDS主要是不同因素导致的一种肺实质损伤性疾病,具有病情复杂、进展速度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对生命安全和预后构成直接性威胁。临床研究发现[1],ARDS患者治疗过程中开展优质、系统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为救治成功率提供保证,同时可使患者生理、心理状况得到显著性改善。本文纳入的研究样本为105例ARDS重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5例ARDS重症患者在2020.12-2022.2时间内选择,将其根据奇偶数法完成分组,53例奇数为A组,29例为男性,24例为女性;32-68岁为患者年龄范围,均值(54.8±6.2)岁;52例偶数为B组,30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31-69岁为患者年龄范围,均值(54.7±6.4)岁。对比基本情况后的两组各项均为P>0.05,可予以公平比较。

1.2方法

    A组以常规护理模式为选择,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合理调整病房温、湿度。B组以责任制护理及康复锻炼联合模式为选择,内容具体为:(1)组建专门的责任制护理服务小组,组员需要接受相关护理知识、技巧的培训指导,确保可将高质量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2)病房环境需要达到舒适、温馨的标准,护患间多交流沟通,掌握患者病情和实际需要,以此为依据对个性化护理方案进行制定,列举既往得到成功治疗的病例,提升患者信念。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有无异常以及患者有无不适,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快速采取处理措施,遵医嘱正确用药;(3)组长负责对护理质量定期作出评估,支持和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其中,做好监督指导,创建属于患者的信息档案;(4)康复锻炼:若患者氧合指数在100mmHg以下,则需要提醒其及时进行排痰,以俯卧位或半卧位为主,以免更好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最初4-6h需要进行1次排痰,频率为4次/d,并渐渐调整为间隔9-12h进行1次吸痰。确定呼吸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且氧合指数介于100-200mmHg范围内时,需要在呼吸机通气治疗期间给予气道管理配合,将座位调高至60°左右,1次30min,频率为6次/d。按照1次30min,6次/d的频率进行抬高四肢的训练。呼吸稳定且氧合指数在200mmHg以上,通过压力支持呼吸机进行间断脱机治疗。正确指导自主排痰、下床、床边站立等训练,同时强化肺功能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对干预前、干预后2周的氧合指数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并以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心理状态加以评定,如若两分值越高,则表明心理状态越差[2]

1.4 统计学评析

    数据处理采用的为统计学软件SPSS25.0,()表示计量资料并行t值检验,P值不足0.05可证明差异显著。

2结果

    两组干预后比干预前氧合指数高,SAS评分、SDS评分低,其中B组的变化情况更优于A组,P均<0.05,见下表。

表 1 对比组间心理状态、氧合指数变化(

组别

氧合指数(mmHg)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A组(n=53)

96.22±13.90

203.19±32.18

59.04±5.17

53.30±5.18

68.38±7.35

55.90±5.72

B组(n=52)

92.11±11.86

259.79±44.26

58.94±5.39

46.22±4.34

67.94±7.82

45.09±5.80

t

1.6285

7.5053

0.0970

7.5843

0.2971

9.6154

P

0.1065

0.0000

0.9229

0.0000

0.7670

0.0000

3讨论

    ARDS属于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重症疾病之一,因为肺功能减弱的影响,患者会有呼吸不畅的症状和强烈的濒死感,所以日常生活受到极其严重的干扰。病情重、疾病知识缺乏,再加上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对ARDS患者强化护理指导,才能促进预后改善。

    责任制护理作为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其首先对区域进行划定,再让患者和护理人员保持一一对应的状态,确保可将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每位患者。建立专门的责任制护理小组后给予组员疾病知识培训指导,确保其对相应护理操作可以熟练掌握,协助患者高效排痰,避免呼吸道阻塞而对病情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康复锻炼以患者病情需要为依据,由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运动指导,促进肺功能尽快恢复。选择责任制护理与康复锻炼联合的方式有利于提高ARDS重症患者的疾病发展、预后转归的认知水平,帮助其尽可能的将不良情绪消除,并使其安全感得到满足,提高舒适度和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改善

[3]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A组与B组在氧合指数、SAS评分、SDS评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显示出来,P<0.05。从而可见,责任制护理联合康复锻炼既可有效改善ARDS重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又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值得被临床采纳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葛俊会. 责任制护理联合康复锻炼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5(2):151-153.

[2] 郝宏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重患者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方案的应用价值[J]. 辽宁医学杂志,2019,33(5):78-80.

[3] 高永. 探究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J]. 养生保健指南,20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