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在门诊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2

前馈控制在门诊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徐梦宇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江苏宿迁223600

【摘要】目的:分析前馈控制在门诊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门诊护理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进行前馈控制,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纠纷、出血、肿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30.00%低于对照组5.00%(P<0.05);研究组患者安全护理、环境卫生、关心程度、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在门诊护理中进行前馈控制,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前馈控制;门诊护理;风险管理

目前,就医环境与就医服务的问题已成为了热点,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虽然基础医疗坏境及常规护理能满足患者治疗疾病需求,但无法感受患者的就医心理,由于患者复杂心情及和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等因素易导致医患纠纷发生,因此,为减少此类问题发生,人们对门诊护理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对门诊护理风险管理加强,切实处理患者问题,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可使门诊护理管理质量提高[1]。本研究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门诊护理患者80例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门诊护理患者80例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年龄(39.41±9.42)岁,心血管13例,其他12例,消化系统疾病15例;研究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年龄(39.07±10.11)岁,心血管12例,其他15例,消化系统疾病13例。比较两组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门诊指导、健康教育以及检查指导等。研究组实施前馈控制,具体如下:建立门诊风险护理小组,加强门诊全部护理人员培训与监督,使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护理服务意识,增强其安全意识,同时培养全部护理人员正确价值观和责任感,派发门诊护理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相关培训手册,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均严格根据规定进行护理操作,强化门诊所有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策;加强全部护理人员管理和监督,执行考核制度,利于全部护理人员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积累护理经验,并采用一对一沟通交流方式提升就医质量,重视患者隐私保护,门诊室保持干净整洁,诊室分区合理划分,及时将医疗废弃物处理,定时消毒清洁诊室,安排患者去相应科室进行就诊,防止意外事件发生;门诊患者因身体不适但不知道所患何病,可出现恐惧、担忧的心理,或外伤患者有出血、疼痛,着急就医,因此,护理人员面对不同门诊患者时,应适当安抚患者心理,认真记录其体征数据并密切关注指标变化,按照患者轻重缓急给予导诊与诊治,在必要情况下通知医师,实施对应措施;初步诊治患者时,如清理其外伤等,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行护理前应洗手消毒,佩戴一次性手套处理患者伤口,处理完患者后则及时替换手套,确保做到了一人一物,预防发生交叉感染,护理时动作轻柔,态度温和;患者若存在剧烈疼痛,及时与其交流,谈论其感兴趣话题,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其疼痛感,若仍然疼痛难耐,可遵医嘱进行用药措施,正确指导患者用药事项;患者治疗完毕后,护理人员需嘱咐其及时换药、用药及注意事项,预防伤口感染,告知患者不可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如果出现其它症状,则立即到院就诊。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纠纷、出血、肿胀等;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利用本科室自编护理问卷表调查,内容包括安全护理、环境卫生、关心程度、服务态度等方面,分值愈高则表示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资料选择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与分析,计量数据选择()代表且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差异;计数数据选择[%(n)]代表,以χ2检验差异,P<0.05时比较有统计意义。

  1. 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  研究组纠纷、出血、肿胀等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n(%)]

组别

例数(n)

纠纷

出血

肿胀

发生率

对照组

40

5(12.50)

3(7.50)

4(10.00)

12(30.00)

研究组

40

0(0.00)

1(2.50)

1(2.50)

2(5.00)

χ2

-

-

-

-

8.658

P

-

-

-

-

0.00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满意度  研究组安全护理、环境卫生、关心程度、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n)

安全护理

环境卫生

关心程度

服务态度

对照组

40

46.71±2.54

34.28±1.21

28.48±1.51

38.39±2.14

研究组

40

55.83±3.23

47.38±1.35

45.29±1.89

46.27±2.08

t

-

14.037

45.701

43.948

16.7000

P

-

0.000

0.000

0.000

0.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1. 讨论

前馈控制是将事后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风险转化成事前预防控制。实施前馈控制,首先要建立起护理管理制度,从而按照制度对护理行为进行规范,最终实现护理不良事件减少的目的[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纠纷、出血、肿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安全护理、环境卫生、关心程度、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临床在门诊护理中进行前馈控制,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究其原因:在本次研究中,门诊护理人员建立门诊风险护理小组,对护理管理相关制度、紧急预案、操作流程、行为准则以及考核标准等进一步完善,执行管理负责制和责任制[3-4]。不同的科室门诊按自身科室特点制定出相应制度,需明确可做什么、不可做什么,同时统一护理行事准则,规范化护理工作。各科室门诊风险护理小组共享信息,预见性分析共性问题,提出防范措施,按自身科室特点进行,并将护理工作薄弱环节兼顾,以免护理工作出现纰漏。前馈控制,不仅要开展预见性的风险管理,且同时要建立起实施效果跟踪系统,应对全部护理人员定期综合考核,以确保护理质量且形成为常态化模式,前馈控制,可使护理人员护理能力进一步强化[5-6]。此外,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病情、治疗及护理方案,详细讲解可能存在风险,及时解答患者所提出的疑问,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前需告知患者,获取其同意,护理工作认真对待,并引导患者建立正确心态面对治疗,使其积极主动配合临床工作,一同克服疾病[7]。同时,根据患者轻重缓急给予导诊与诊治,必要时通知医师,进行相应处理,并详细讲解相关疾病知识,使其学会防范风险措施。因此,护理人员保证护理质量同时,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医患纠纷减少,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8]

综上所述,前馈控制应用于门诊护理,不仅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还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丽伟,程诗音,李晓杰.风险管理结合流程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6):165-167+171.

[2]夏涛,汤军,张纯,游慧超.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风险预警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1):1528-1531.

[3]陈洁姗,苏倩霞,钟彩华,等.前馈控制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0):215-218.

[4]董红丽,李爱红.前馈控制在门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新疆医学,2021,51(01):104-107.

[5]吕巧玲,金秋娴,蒋春梅.前馈控制在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5):221-222.

[6]吕巧玲,金秋娴,蒋春梅.前馈控制在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5):341-342.

[7]黄烨荷.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9):179-182.

[8]姜荣.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3):28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