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情感教育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王春燕

重庆市护士学校 重庆 401320

摘要:情感教育是一种针对思想的特殊教育,相比于传统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态度、信念、情感和职业规划,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并逐渐渗透到教育的各方面,以此达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方位提升的目的。本文对情感教育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职护理教学;应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某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2021级护理专业学生,均为初次入学,对护理相关知识的了解较为浅薄。实验前采用随机数表法,任意选取护理专业的60名学生参与本次实验,并将其按相同人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人数分配:对照组总人数为30人,其中男性8人,女性22人,年龄为16~18岁,均值为(17.20±1.22)岁;实验组总人数为30人,其中男性7人,女性23人,年龄为15~18岁,均值为(16.56±1.18)岁。纳入标准:①学生自愿参与本实验;②学生初次学习护理相关知识;③实验对象配合度高,积极参与本实验。排除标准:①实验对象非自愿参与本实验;②学生之前有学习护理知识的经历,对护理知识了解较为透彻;③实验对象逆反心理较强,不愿积极配合实验,甚至扰乱实验正常进行。

2.实验方法

对照组:对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进行护理知识的讲授与演练,学生被动接受。实验组:在传授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采用情感教育,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1)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中职教育中,教师应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尽可能地创造师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之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因为学校护理课程一周仅仅三节,师生之间很少有机会展开交流,导致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极为生疏。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再没有太多接触,教师对学生了解不足,那么这一目标自然很难实现。所以,教师理应转变个人观念,除了在课堂中与学生们一同进行知识探究,还要在课外时间和学生积极互动,以确保师生关系融洽。

(2)增强教师情感教育意识。相关资料显示,大多数教师的情感教育意识较为浅薄,并未注意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情感教育能力,对学生情感状态关注较少。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情感状态漠不关心,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加大了师生间的距离感,甚至会使学生出现厌学等心理,不利于教育的良好开展。为此,想要在护理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应增强教师的情感教育意识,使其认识到情感教育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3.判定指标

对两组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教育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满意度和未来职业规划进行统计与分析,查看不同教育方式的具体效果。考试成绩判断标准:应对两组学生设计难度相同的期末试卷,并设置相同的考试时间与地点。考试后,对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记录两组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及格率。将考试分值设为100分,考试得分高于80的为成绩优秀,考试得分高于60低于80的为成绩一般,得分低于60的为成绩较差。学生对教育方式的满意度评判标准:选择工作年限较长,对护理知识了解较为透彻的资深教师设计问卷,问卷中包含学生满意度的评价准则。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让学生选取最能真实反映自己想法与倾向的选项,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职业规划评判标准:统计两组护理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整理。

4.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

对两个试验组所得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检验,采用卡方比对计量资料,t值比对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并分别以例数(百分比)以及(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显示,组间数据差异(p<0.05),表示两组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不同教育方式下学生成绩对比

采用情感教育对中职生进行护理教学,学生成绩及格率为93.70%;采用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护理教学后,成绩及格率为53.15%,二者数据差距较大(p<0.05),见表1。

2.不同教育方式下学生满意度对比

采用不同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满意度相差较大。采用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护理教学,其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传统教学,二者数据差距较大(p<0.05),见表2。

表1 不同教育方式下学生成绩对比(n,%)

表2 不同教育方式下学生满意度对比(n,%)

3.不同教育方式下学生职业规划对比

学生在接受情感教育后,对未来有明确规划的概率明显要高于传统教学下的学生职业规划概率,二者数据差距较大(p<0.05),见表3。

表3 不同教育方式下学生职业规划对比(n,%)

结束语

中职生的年龄多为16~18岁,正值青春期。处于该时期的学生,具有自我意识较强、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影响、对未来充满向往与迷茫等特点。同时,该阶段也是学生对知识极度渴求、成长迅速的阶段,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教育与规范,使其明确对未来的规划,远离外界的不良影响。目前,常用的教育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传统教育方法和情感教育方法。传统教育是指教师作为主导者的教育,更加注重相关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未来职业规划等并不关注。该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会具有自控能力较弱,习惯处于被动状态,情绪控制力较差,缺乏合作精神等特点。护理职业是一种对学生共情能力和职业热爱度要求较高的职业。护理人员每天面对病人,需要具有高度的同理心,要从病人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护理人员每天处理的事务较为烦琐,需要具有高度的荣誉感和强烈的热爱之情。相关资料显示,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教学,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较低,甚至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护理相关知识易产生厌恶情绪。针对以上情况,教育研究者提出了情感教育方法,并应用于护理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情感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的特殊教育模式,是对后者的提升与创新。情感教育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信念,提倡采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优化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明确其学习目标;同时,要求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病人和家属的角度看待问题。在护理教学中采用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增加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热爱度,明确学生对未来的规划。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促使他们获得能力发展的同时,认知、道德等得到同步发展,以情促教,发挥情感对认知的驱动、巩固作用。综上所述,在中职护理教学中采用情感教育,可以大幅提升学生满意度,使其明确对未来的规划,同时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应将情感教育广泛应用于护理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郑婷.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护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4):93-95.

[2]黄丽萍.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46):146-147.

[3]侯继丹.《外科护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温度的探索与实践[J].全科护理,2021,19(14):200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