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救灾硬仗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救灾硬仗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牟晓倩

渭南市临渭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同天灾作斗争的步伐就没有停歇。“大禹治水”成了一段流传至今的美谈,“瓠子堵口”也是黄河历史上抵御洪水的伟大成就。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洪水频繁发生,为了有效地加强防汛救灾工作,针对目前各地区防汛救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加强防汛救灾调查研究、加强防汛救灾力量建设、加快提升防汛保障能力、规划建设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预警预案、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社会防汛救灾能力、搞好防汛物资储运等多项综合治理措施,以期对提升各地区防汛救灾工作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防汛救灾;防汛抢险;财产安全

引言

防洪工作事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不容有半点松懈。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较多的极端气候事件,并出现了大量的强降雨和洪涝灾害。比如,山西、山东、陕西等地遭遇的暴风雪,导致房屋、经济林、果树、蔬菜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为此,各部门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勇于担当、结合武警官兵、消防队伍、社会各界群众力量做到有力有序,共护家园,众志成城、抢险救灾。

一、加速灾害控制系统的科学化和有效建设

一是完善灾害防治综合法规。国家在防灾减灾立法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先后出台了《突发事件应对法》、《防洪法》、《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并没有全面的灾害控制法律,现行的法律和法规大多是建立在“九龙治水”的基础上的,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有的地方还存在着交叉和重叠,与防灾减灾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之间脱节[1]。为此,必须从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和能力现代化入手,制订一套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灾害防治法》,将灾害预防、应对、灾后恢复有机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灾害控制法律和法规,以增强依法防汛救灾的效率。综合考虑城市等级标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海绵城市建设灾害风险防范分级标准、台风等极端气象灾害设防标准、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标准的制定。二是推进防汛救灾工作从终端防灾到前沿防灾。以集中统一、高效、有力的为目标,加强国家、地方各级防灾减灾工作,形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管理新格局,提升灾害防治综合效能。要统筹区域流域的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利用、综合防灾、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协调发展、完善城市防洪、城市安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切实增强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韧性。

二、全面加强防汛抗洪队伍的建设

应急管理部委托中国安能公司在华北地区建设3个抢险救援基地,目前仅唐山地区已初步完成,长春和西安地区尚未开工建设,东北、西北地区的国家级防汛抢险队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流域管理部门中,仅有水利部黄河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等部门组建了专职的应急救援队伍,有的省市依托水利、建筑、矿山等企业组建了兼职队伍,主要配备了冲锋舟、橡皮艇、便携式帐篷等转移安置,少数配备了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等处置类装备,整体机动、专业能力和装备配备不足,长距离调动力量,跨地区救援的问题仍然很严重,在重大洪涝灾害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与此同时,大部分的抗洪抢险部队都没有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经验,缺乏战斗经验,缺乏“急难险重”的工作经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抗洪抗洪队伍的建设。一是健全完善应急响应机制。要建设健全洪涝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将政府与民间的各类信息进行综合甄别,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对特殊群体进行有效的预警。修订、健全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处理程序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强化演习演练,提升洪涝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二是强化防汛抢险队伍建设。通过专兼职结合的形式,发挥专业技术队伍在救灾工作中的特殊优势,国家应对其进行相应的政策扶持,组建一支应急救援的拳头部队,平时参与防灾减灾等项目建设,以工练兵、提升能力,必要时参加抢险救援,履行国家队专业队职责使命。统筹协调中央企业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统一组织培训演练,统一调配物资设备,组织抢险救灾指挥,组建专业化的自然灾害救援队伍。加强对社会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规范、引导和引导社会应急力量,积极参加自然灾害救灾工作[2]

三、科学统筹防汛救灾的协同工作

一是统筹政军企社联动。要切实落实防灾减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思想,健全军队、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格局。在灾情信息、救灾力量、救灾物资等方面,要建立协调、协调、协调各方力量的建设和利用,一旦出现重大灾害,及时组织力量、装备、物资等。比如,在2021年河南抗洪抢险工作中,央企领导的外地援救部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武汉、南昌、南宁等地抽调了最精锐的人员,携带动力舟桥、大功率排水机等专业设备,迅速抵达,圆满完成了卫河决口封堵、郑州城区排涝、转移新乡群众、郭家咀水库等重点工作。二是综合防治和防汛救灾。要坚持系统的思想,共同推动洪水治理与环境治理,编制区域防灾和建设计划,统筹城乡、上下游、左岸和右岸的协调发展。同时,在政府领导下,采取“规划+市场”的方法,加快建设项目建设和灾害防治的衔接。

四、加强防汛抗灾保障能力的快速提高

要树立应急物资的战略观念,借鉴石油、粮食等战略物资的储备,优化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网点,建立国储、商储相结合的建设、管理、配运一体化储建管模式。强化应急储备的战略供求关系,对应急储备进行动态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标准化采购、储备、运输、配送等流程。根据应急物资的特点,采取更加有效、有序、有力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应急物资随时都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构建和完善具有物资信息更新、储备预警、需求发布、资源匹配、物资追踪、信息反馈等功能的智能管理平台,加强对物资的日常管理,增强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3]

结束语

总之,防汛救灾工作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粮食、经济、社会、国家安全。近几年,由于全球气候暖化等因素的作用,各地区洪水频发,给各地区带来了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并成为影响各地区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地方的防汛救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防汛抗洪工作,并多次做出重大指示。因此,各地应进一步研究,找到问题的根源和对策,并尽早采取措施,以减轻类似事件发生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黄叙浩,李赫,关喜如意,袁金玉. 干群同心汇聚防汛救灾复产强大合力[N]. 南方日报,2022-06-28(A10).

[2].强化责任部署  细化应对措施——全国各地从细从实做好防汛救灾应急准备工作掠影[J].中国应急管理,2022(06):70-73.

[3]南方日报评论员.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防汛救灾工作[N]. 南方日报,2022-06-23(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