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业害虫综合防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关于林业害虫综合防治分析

依塔尔汉·托克逊               ,阿也提·依沙克

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下降、森林病虫害频发等问题的出现,人们开始逐渐关注森林资源保护问题。为此,本文就林业害虫综合防治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害虫;综合防治;对策

1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1.1森林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少

我国森林资源丰富,面积总量不小,但地区间的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为2.08亿公顷,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覆盖率21.63%,人工造林面积0.69亿公顷,居世界首位。我国要用约占世界3.9%的森林资源满足世界22%人口的生活需求,还要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维护世界约7.2%土地的生态环境需求,这就必须树立科学的森林经营理念,提高森林品质和效益,确保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安全。

1.2林业害虫是制约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面积发展营造人工林可增加森林面积。森林火灾、乱砍滥伐以及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是影响林业发展、威胁林业安全的三大主要灾害,而林业害虫防治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点和难点。然而,随着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林业害虫的发生与危害呈逐渐上升趋势,一些经常发生的森林病害和虫害有成为主要病虫害的可能,并可能发展成为较严重的流行性病虫害。相比于天然林,人工林虫害的防治任务更加突出。

2管理对策

2.1改变单一树种的纯林种植方式,提高森林系统的自动净化能力

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系统稳定性较强。调查发现天然林中的害虫种类和数量较多,但危害较轻。人工林害虫种类和数量较少,但危害较重。其原因是人工林树种组成单一,系统结构稳定性、自动净化能力较天然林差,当受到害虫为害时,很容易成灾甚至毁林。而天然林树种组成复杂,树种间竞争阳光、空间、养分、水分的能力强,当害虫为害某一树种,势必影响其竞争能力,那么另一树种就会取代其地位,对于整个天然林生态系统影响不会很明显。所以林区应该避免单一树种的纯林种植模式,适时、适地地种植一些不同树种,以针阔混交林最为有利,可提高系统的自然控制能力,将害虫的发生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协调。

2.2加强林业管理,保障林木健康稳定的发展

适时适地地进行森林抚育工作,及时清理林中枯树枯枝,避免免成为害虫滋生场所。森林抚育是提高林木竞争能力的一种主要的人为手段,也是预防森林虫害的有效方法。通过抚育,及时清除缠绕在乔木上的藤本植物,可改善树的养分供应能力,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虫害的能;伐除病腐木、枯立木等,可降低林木遭受病虫危害的概率,改善森林健康状况;同时,改善了森林中的光照条件,可杀死部分害虫虫卵,降低虫口基数,减轻害虫对林木的危害。森林抚育可使林地呈现出良好的健康趋势。

3害虫综合防治对策

3.1植物检疫法

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虫害的最有效措施,是切断林业害虫人为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调运入境的各种木材、木质包装材料以及苗木、种子等都有可能携带虫卵,因此要及时复检,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并及时进行就地处理,严防害虫传播扩散。同时,林业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地特点,建立PRA分析体系,准确推断林业害虫的发生、发展趋势,快速掌握害虫的发生和传播情况,从而科学制定防治方案。

3.2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是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利用天敌的捕食特性、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特性抑制害虫数量,将虫害的发生程度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

3.2.1天敌防治

利用鸟类捕食害虫来控制虫口密度,如山雀喜食落叶松叶蜂幼虫、栓皮栎薄尺蛾幼虫、天幕毛虫(天幕枯叶蛾)、落叶松毛虫等;啄木鸟喜食齿小蠹类害虫,如华山松大小蠹、纵坑切梢小蠹等。利用捕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种群密度,如利用食蚜蝇或者瓢虫捕食蚜虫,降低落叶松球蚜、松大蚜等的虫口密度。寄生性天敌寄生在害虫的成虫、蛹、幼虫、卵中,可达到控制害虫虫口密度的目的,如赤眼蜂寄生在松毛虫体内,蚜茧蜂寄生在蚜虫体内,寄蝇寄生在天幕毛虫、地老虎、叶甲等体内。

3.2.2生物农药或者昆虫生长调节剂

利用昆虫病原细菌制剂,如BT(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鳞翅目害虫,如小地老虎。利用昆虫病原真菌,如白僵菌、绿僵菌等防治天牛类蛀干害虫,如薄翅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等;齿小蠹类蛀干害虫,如华山松大小蠹等。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使用灭幼脲能够有效杀死鳞翅目类害虫幼虫,如松梢斑螟、栎长翅卷蛾、松针小卷蛾、天幕毛虫(天幕枯叶蛾)等。

3.3物理防治法

物理防治就是通过各种简单的物理机械技术治理林业虫害的一种办法。在林区常用且实用的是树干涂白和诱杀(诱捕)。

3.3.1树干涂白

即在树干上涂刷一些杀虫剂,如将敌杀死、水、石灰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涂白树干,能够有效地防止落叶松叶蜂上树产卵、下树结茧。

3.3.2诱杀技术

利用害虫的趋性(趋光性、趋化性等)进行诱集捕杀的一种方法。如利用黄色粘虫板来杀死落叶松球蚜;利用蛀干小蠹类害虫、天牛类害虫喜在新伐倒的树上产卵的特性,砍伐一些林中无价值的枯立木,放置林中供齿小蠹类、天牛类害虫产卵寄居,待幼虫孵化后,将其运出林外集中烧毁。

3.3化学防治法

对于小蠹类的华山松大小蠹和纵坑切梢小蠹等害虫,可在树干上打孔,注入杀虫剂,如氧化乐果+水(20~30倍)、敌敌畏+水(20~30倍)或辛硫磷+水(20~30倍)等进行注药防治。针对落叶松球蚜,可在5月上中旬用50%的抗蚜威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或者干基打孔注射50%甲胺磷+水(按1∶1配制),也可在6~9月释放敌敌畏-插管烟剂进行防治。针对落叶松叶蜂,应选在羽化盛期和3龄前用敌敌畏烟剂熏蒸,或在幼龄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针对中华松梢蚧,应选在3月若虫期和5月上旬成虫交配期进行防治,可用40%杀扑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或采用林丹、敌马烟剂进行熏蒸防治。化学药剂只是作为补救性防治,在其他几种防治手段未达到防治效果且虫害已超过经济阈值时才进行,一般情况慎用,以免对害虫天敌造成毒害。化学防治主要是通过喷施、熏蒸或者注射化学农药的方式来达到杀虫的目的。在施用时要注意农药的配比、用法、用量以及施用时间,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4讨论

林业害虫的有效控制是确保林业生产正常进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在防控技术方面要与时俱进,探索应用先进的智能化机械设备。随着植保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大量使用,其应用技术已比较完善,在林业虫害防治上也可以尝试使用,主要针对一些食叶害虫进行防控,如松针蚧、蚜虫、叶峰、桦尺蠖等的幼虫。植保无人机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林业害虫防治难的局面,同时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达到精准用药。植保无人机在林业上的使用还在试验阶段,尚未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规范,应进一步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防控技术,形成植保无人机监测、防治林业害虫的规范。

参考文献

[1]门井辉. 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 农家科技:中旬刊, 2021(7):1.

[2]王广田. 林业病虫害特点,原因及综合防治分析[J]. 农村科学实验, 2022(6):3.

[3]朱辉昌.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江西农业, 2021(20):2.

[4]杨小群.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J]. 农业科学, 2021, 4(1):15-16.

[5]王和朋. 林果业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