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药物的研发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消化道肿瘤药物的研发分析

张霞

【摘要】肿瘤是目前临床领域常见病症之一,同时也是致死率最高的病症,损害患者身体健康,影响病患日常生活,而抗肿瘤药物研发也一直受到研发人员高度关注。基于此,文章对消化道肿瘤药物的研发进行探究,本文分析了最近几年抗瘤药物研发态势以及进度,对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生物标志物等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做出详细说明,归纳总结研究现状,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药物;研发

肿瘤已经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病症之一,最近几年我国癌症患病率居高不下,如果患病初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诊治能够降低死亡率。抗瘤药物对肿瘤治疗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联药物发展迅速。伴随研究渗入许多靶向药物逐渐用于临床治疗,并且药物作用机制愈发清晰。另一方面基于抗瘤药物的重要性,该药物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药物研发进度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1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现状

基于我国医学快速发展,肿瘤各项机制愈发清晰。基于肿瘤分化要点确定药物筛选靶点,随后发现对于抗肿瘤药物研发而言,高效以及特异性已经成为药物研发的核心。对以往生成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探究,相比于其它药物抗肿瘤药物研发更为重要。消化系统肿瘤发生概率较高,与其有关的药物研发与当前肿瘤发病形势基本相符。站在临床角度来看,早期研究取得的成果无法全部用于后续临床研究,未来抗肿瘤药物研发定然会呈现下降趋势。针对临床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研究的抗肿瘤药物大部分都是小分子药物。主要是因这类药物具有特异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被患者接受,不易生成毒性成分,副作用较小,正因如此小分子药物已经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研发重点。除此之外,单抗靶向药物是通过单抗辨识肿瘤抗体或者较为特殊的受体,进而将药物与肿瘤细胞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升药物疗效,缓解病人受到的痛苦,进而减少药物进入人体之后对其他部分造成的伤害,靶向药物研发对于肿瘤治疗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占有一定位置。从当前市场中流通的抗肿瘤药物中可以看出,如今靶向类抗肿瘤药物已经逐步运用于临床治疗中,对该药物实际应用进行探究发现,经过该药物治疗的病患病情有所改善,可见靶向类抗肿瘤药物具有一定医疗价。

2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经过长期实践,虽然药理学发展迅速,高通量筛选、组合化学等应用加快了抗肿瘤药物研发进程,但是目前仍旧缺少有效的治疗方式。最近几年伴随抗瘤药物深入研究以及药物提取水平提升,大量新型药物被研发出来并逐步运用于临床治疗中,为药物研发指明了新的方向。从整体来看,当前抗肿瘤药物研发呈现出下述格局:其一分子靶向药物能够强化药物疗效,具有耐受优势,与化疗、放疗及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其二疗效、副作用等预测指标正逐步生物学标志方向靠拢;其三以往针对肿瘤采取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抗肿瘤药物研发以及治疗方案同步发展;其四针对肿瘤采取的个性化治疗方式受到高度重视并且已经落实于临床治疗中。

2.1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主要是指生物指标,这种指标具备客观参考价值,可以针对病情发展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以此作为参考能够掌握肌体当前生物学进程。肿瘤标志物是病情发展阶段肿瘤细胞生出的物质。最近几年针对肿瘤治疗、副作用以及预后预测指标正向生物学标志靠拢。譬如基因表达谱与培美曲塞、顺铂疗效的关系。另外因miRNA与肿瘤、心脏病之间联系密切,故而药物诱导miRNA的改变研究也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焦点。

2.2抗肿瘤核酸疫苗

肿瘤疫苗作用机制是利用特殊载体将抗肿瘤分子注入人体内,被病人体内正常细胞接纳之后即会增强病患体液免疫能力,同时会产生持久细胞。钙网蛋白的DNA疫苗可用于抗肿瘤治疗已经被证实,经过深入研究之后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DNA疫苗同样能够控制病情发展,避免肿瘤细胞扩散。针对靶标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与转录因子Fos有关联的抗原靶标DNA疫苗同样能够控制肿瘤细胞扩散,从而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和迁移。又如,自然杀伤细胞和活化的CD8+T细胞上表达的受体NKG2D参与免疫调节,编码同源或异源NKG2D的DNA疫苗可以激活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此外,通过抗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的DNA疫苗设计也得到了优化。在DNA疫苗的抗肿瘤动物实验中,近期在乳腺癌治疗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底特律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医学院卡门诺斯(Karmanos)癌症研究所的林维仁团队将DNA疫苗注入老鼠肌肉细胞,快速唤醒免疫系统,使其辨识HER-2分子,这一可预防HER-2型乳癌分子增生的刺激免疫系统新疫苗在小鼠实验的研究中获得了成功。

2.3抗肿瘤细胞疫苗

在这些新型的治疗方法中,抗肿瘤疫苗的研究尤其值得关注。其中,细胞疫苗方面的研究态势是,肿瘤细胞能够表达一些宿主免疫系统能够识别的抗原,但这些抗原的免疫活性却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抗原递呈不足。因此提高肿瘤抗原的递呈效率,也成为了抗肿瘤治疗性疫苗研究的重要方向。在恶性黑色素瘤免疫治疗中,研究者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了第一个人类细胞抗原限制性的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相关抗原,这种肿瘤相关抗原使特异性的靶向肿瘤细胞的免疫治疗成为可能,同时也为精确地监测抗恶性黑色素瘤免疫反应提供了工具。之后,随着树突状细胞分离技术和体外培养扩增技术的进步,人们能够在体外改善DC的功能状态并且促进DC提呈恶性黑色素瘤TAA抗原信息。CD34

+造血干细胞在体外经过不同细胞因子的作用诱导其分化为DC,但是由于其可控性低,最终的产物倾向于单核。鉴于这一缺点,研究者探索了将自身的肿瘤细胞工程化以分泌GM-CSF因子,从而可以诱导DC成为专业的抗原递呈细胞的方法。研究者将人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在体外经过IL-4+GM-CSF因子培养5~7 d,然后在单核细胞条件培养基或TNFα、IL-1β、IL-6和PGE2的存在下促进其成熟和增强其抗原递呈能力,该方法制备的治疗性疫苗可以在临床上诱导肿瘤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且不引起副作用。在另一个18名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治疗性疫苗在16人体内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然而,该方法尽管在短期内会诱导抗肿瘤反应,但患者的肿瘤疾病仍难消除,Banch-ereau对黑色素瘤治疗性疫苗的多个临床研究总结结果也表明了这一点。

3结语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文章对消化道肿瘤药物的研发做出了详细说明。经过长期发展,抗肿瘤药物研发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旧缺少有效的治疗药物,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药物研发较为困难,需转变研发理念,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合理应用。而这也符合抗肿瘤药物研发提出的需求,为病症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启药物研发新时代。除此之外研发新的抗肿瘤药物也使治疗方式愈发丰富,伴随医药技术发展,混合靶向药物和其他抗肿瘤药物能够提升肿瘤治疗效果,利于肿瘤病症治疗。

参考文献

[1]魏春梅.消化道肿瘤化疗药物化疗后肝损伤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1年1期,52页,2021.

[2]辛影,柳影.消化道肿瘤患者口服抗肿瘤药物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105):2.

[3]陈发章,杨如意.中医药对消化道肿瘤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