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道路施工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1
/ 2

沥青道路施工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陆正智

身份证号:450703198712092116

摘要:道路工程质量对市民出行往来有着直接影响。沥青道路便利了居民出行,其施工质量是道路交通通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混凝土概念、特点,以及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沥青道路;施工技术;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建设数量和范围的扩展,是城市化进程的具体表现。沥青混凝土目前普遍应用于道路表面施工,具有施工方便、高效率、成本低的基本特点,需要利用大型摊铺设备,保障了路面平整度和密实度。施工人员要严格遵循施工流程,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落实施工管理计划,确保沥青混凝土性能的正常发挥。但是道路工程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建设过程的复杂性,同时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施工质量问题越发凸显出来,直接影响到道路运行的安全、稳定。

1混凝土概况

1.1混凝土概念

混凝土在道路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是施工质量提升过程中必须关注的要素。所谓混凝土,是以水泥为主要材料,按照一定比例与水混合而成的胶凝材料,与工程建设的客观需要相符合。混凝土的抗压性高、使用期长、适用性强等特点,适应了建筑施工阶段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因复合技术作用,提高了混凝土施工的规范化标准,以更好地适应自身的结构特性。混凝土材料要求与施工需要相适应,通过优化技术工艺的方式,不断提升施工质量,将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2混凝土特点

    混凝土的生产过程简单,而原材料构成相对较多,大量使用于各类建筑项目中。这种材料的抗震性、耐久性、抗压强度、硬度大等都具有一定应用优势,在建筑施工中表现出明显的适用性。混凝土搅拌制作过程所需的各类原料,也可以在其他施工环节中进行使用,为建筑工程提升生态效益奠定基础。混凝土所具有的这些应用优势,都属于该材料使用过程中的突出特点。

2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2.1运输技术

    沥青混合料运输属于道路施工的必经过程,需要在充分混合后,第一时间向施工现场运输,保证材料性能是基本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须预先覆盖一层保温布于沥青混凝土表面,在保温的同时避免运输阶段发生污染问题。一般情况下,沥青混凝土要求保持高于145℃,运输车载重10-15吨。运输车辆预先充分涂抹防粘液于车厢,以避免车厢上粘黏沥青混凝土;运输车保持匀速运行,运输速度需要处于稳定状态,避免沥青混凝土因行驶不稳定发生离析问题。到达运输点后,专业人员需要测量沥青混凝土温度是否高于145℃,确认其符合质量要求。

2.2混合料配比

马歇尔稳定度法,是沥青混合料配比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首先按照配合比拌制沥青混合料,制成符合规定的尺寸试件,毛体积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都是试件参数的制定标准,物理指标测定要以每12小时为单位展开,作为稳定度、流值测定的基本来源;在必要时,还要进行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校核。施工人员必须对其中的材料使用量明确化,经过充分拌合后进行摊铺;严格落实施工流程,对材料的加热时间、搅拌过程都要进行控制,保障材料配合比的性能与状态;以具体施工情况及时调整配合比例;加强材料搅拌期间温度变化的控制,检测沥青的干湿度、性能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性。沥青用量必须合理,用量较少时,沥青膜较为稀薄,路面空隙更易增大,同时受外部环境影响呈现不稳定状态,且路面质量下降趋势,更易发生路面老化问题,影响到道路使用质量。

2.3摊铺技术

摊铺沥青路面过程中,摊铺机是主要设备,确保运行过程均匀缓慢,保持在1.5~5m/min范围内的摊铺速度;沥青道路中所需的交叉路口人工修补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引导,使混合料的替换和人工找补处理更加合理、有效。摊铺施工的质量效果如果不能达到使用需求,必须重新进行摊铺施工,合理应用扭绕式钢丝,材料规格为小于6mm直径、大于800N拉力,以5m为单位,均匀分布钢丝支架。

2.4碾压技术

碾压技术的应用,需要注意多个方面。一是紧密连接碾压过程中的各个施工环节;二是碾压方式必须合理。公路碾压要以沥青混凝土施工状况确定具体参数,将碾压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压、复压、终压,实行全过程质量管控。技术人员需要高度重视,使重复性碾压或漏压问题得到控制,对施工进程中的不同状况分别进行彩线标记。初压阶段要求维持碾压温度高于135◦、2-3km/h的状态碾压速度。复压阶段要求以高于110◦、2.5-5km/h的状态碾压2-3遍以上。终压阶段要以高于90◦、2.5-5km/h的状态碾压至少2遍。压路机的运行速度必须加强控制,碾压过度、碾压不足都属于不合理施工。

2.5接缝技术

纵向施工缝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时常出现,在两台摊铺机联合作业时,采取梯队联合模式进行纵向接缝摊铺施工,使路面裂缝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通常采用拼接缝处理方式,保持端部直尺处于悬臂状态,已脱落直尺部分需要切割处理,接缝处杂质的清理工作必须及时,使摊铺施工过程在相关流程的要求下有序开展。

2.6底层处理

底层处理,是沥青材料铺设前的必经流程,确保路面所受荷载均匀,提升路面施工效果。底层处理要求做好地基施工,保障静荷载性能和地层结构的质量,如果沥青层较厚、地层的荷载支撑能力不强时,施工单位必须增厚底层结构,提升工程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使沥青路面在应用寿命内正常使用。

3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措施

3.1施工材料和设备管控

管理人员首先需要认识到建筑材料对于道路施工的重要性,合理管控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检验施工所需的沥青材料、粗集料质量,从道路工程施工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确保使用时间和规格数量更为准确、可靠。施工现场存储和使用的各类原材料也需要由技术人员定期检测,确保其数量、质量等都能满足施工需求,以检验完成后的质量检测报告为依据,便于后期核查。不合格材料一经发现,必须退场,禁止使用,严格落实设计要求,对施工材料采取规范化管理方式。同时,检查机械设备状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有便于工期进度的顺利开展。机械设备性能是影响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道路施工中各个作业流程的有序开展,设备质量检查是必要措施,特别是老旧、受损一类设备需重点检查,及时进行更新或替换。

3.2沥青混合材料配合比管控

    制定沥青混合材料的配合比,是提升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施工人员必须对其中的材料使用量明确化,经过充分拌合后摊铺;严格落实施工流程,对材料的加热时间、搅拌过程都要进行控制,保障材料配合比的性能与状态;以具体施工情况及时调整配合比例;加强材料搅拌期间温度变化的控制,检测沥青的稠度、塑性等性能。沥青用量必须合理,用量较少时,沥青膜较为稀薄,路面空隙更易增大,同时受外部环境影响呈现不稳定状态,更易发生路面老化问题,影响到道路通行质量。

3.3施工质量管控

项目管理人员要对沥青材料质量和路面施工质量坚持定期检测。路面检测是获取施工数据的重要方式,便于相关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作出调整,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摊铺、碾压施工需要采取合理的技术工艺,交叉路口和复杂路线在摊铺施工时,需要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

结束语

道路建设状况,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方面,能够反映出城市经济发展状况。道路质量,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出行往来安全,以及日常交通的顺畅程度,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从工艺流程、技术标准、设计要求等方面全面把控,对施工阶段所需的原材料、机械设备、质量检测等方面实行全过程管理,从而达到建设“现代化”道路标准。

参考文献:

[1]曹阳.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浅述[J].散装水泥,2022(2):163-165.

[2]曾君璞.沥青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21,40(24):117-119.

[3]李长德.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沥青道路施工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20(3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