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溶血标本对常规化学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不同程度溶血标本对常规化学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

王春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检验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30

【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常规化学检验项目不同程度溶血标本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正常标本血清,常规进行化学检验,随后通过人为干扰将其通过不同力度搅拌成为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后,进行对应的常规化学检验,对比溶血前和溶血后不同程度溶血指标的检验结果变化情况。结果:溶血后的标本ALT、AST、MAO、ADA等指标出现明显增高情况,GGT、ALP、TBIL、DBIL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负干扰现象,且溶血后CK、CK-MB、LDH、K、iCa等指标受到明显干扰,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溶血标本的常规化学检验项目指标差异明显高于轻度溶血标本,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会由于溶血不同干扰而存在差异,干扰越大则检验结果受影响的项目就越多,最终会影响总体检测结果,需加强对标本不同程度溶血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溶血的发生。

【关键词】溶血标本常规化学检验项目血液检验;准确性

生化检验是常用的血液检查方法,临床针对血液进行检查时极易出现溶血情况,主要是指红细胞溶解破裂,而导致血红蛋白溢出到血清中的情况。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多诊疗决定均取决于临床检验结果。生化检验指标作为常规检验科检查项目,其检验的准确性和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均可能造成标本溶血现象。其中婴儿血液、取样时间过长、过度震荡标本等均可能导致出现溶血情况,在实际临床工作过程中,大多将溶血标本归为不可用品中,积极明确临床标本检验溶血情况对常规临床化学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检验准确性有重要意义[1]。为此,本文选入90例血清标本进行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90例正常标本血清,抽取患者6 ml血液标本,其中3 ml置入1号试剂管,常规分离血清并进行化学检验,另外3 ml通过人为干扰将其通过不同力度搅拌成为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重度溶血和轻度溶血)后,进行对应的常规化学检验。

1.2方法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取1号试管将血液标本经过16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在11分钟后将血清标本分离,将其作为常规未溶血标本完成检验。2号试管中的血液主要在人为溶血后,将血清分离,并取血清完成后续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迈瑞BS-280型)以及对应的试剂完成各项检验操作,主要检验指标包括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糖、总蛋白、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血钙、胆固醇、β-羟基丁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肌肝、甘油三酯、血磷、白蛋白、尿酸、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等19项指标,保证整个检验过程在三小时内完成。

1.3观察指标

对比溶血前和溶血后不同程度溶血指标的检验结果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7.0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构成比表示,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溶血程度越严重,对常规生活检验指标的干扰就越大,溶血组各项指标均较常规未溶血组更高,无论是轻度溶血还是重度溶血,其生化检验指标值均明显高于正常血清检测值(如ALT、AST、MAO、GGT、ALP、TBIL、DBIL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溶血血清和正常血清的生化结果比较[n(%)]

生化指标

正常未溶血组

溶血组

P值

ALT

5.42±1.17

24.58±3.14

<0.05

AST

22.27±8.42

59.53±9.16

<0.05

MAO

10.35±1.36

-1.27±0.58

<0.05

GGT

5.24±1.03

13.89±4.12

<0.05

ALP

58.45±1.26

49.32±1.38

<0.05

TBIL

5.48±1.17

9.85±1.02

<0.05

DBIL

2.87±1.03

-0.65±0.14

<0.05

3讨论

在血液检查过程中,溶血情况较为常见,主要分为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两种,溶血的不同程度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化检验结果[2]。在同一溶血程度血清样本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不同的生化指标与正常血清生化指标相比也存在较大差别,主要是由于红细胞中含有明显多于血清的酶类和血红蛋白含量,当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后,上述成分溢出进入血清中,上述成分的含量明显增加,因此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上述指标会出现显著增高情况。红细胞中由于含有部分有色物质,因此在红细胞破裂后,在血清中会进入部分有色物质,使血清原有颜色出现改变,血清的吸光度也出现异常情况,均使得部分指标会发生明显变化[3]

血清标本放置环境温度过高或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过长等情况下,也可能造成溶血情况,因此相关人员需密切观察标本溶血情况,提高对溶血问题的重视,尽量减少或避免溶血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现溶血,需立即联系临床医护人员判定是否为体内溶血,若非体内溶血者,可采取有效措施重新采血,通过不同的采血方式取得不一样的检验结果,严格按照正确采血措施,最大限度预防出现溶血情况。如在为婴儿进行采血的过程中,由于其静脉血管较细,若从较细的血管进行采血操作,则极易发生溶血情况,因此大多选取婴儿颈外静脉进行采血。又如在实际采血过程中,需应用酒精棉球进行擦拭消毒,若酒精并未干燥时进行采血操作,也可能导致出现溶血情况,因此需保证酒精完全干燥后,完成各项采血操作。当生化检验室和血液采集室不在同一地点或外来运输的血液在检验过程中,极可能由于路程震荡、颠簸而导致出现溶血情况,因此在转运过程中需严格妥善保存血液,在取得血液后,立即将血清分离

[4]。还可建立溶血指数对应表,进一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根据溶血指数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溶血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在抽血完成后避免大力震荡试管,充分保证检验仪器设备的性能完好,检验前对离心机、恒温箱等多个仪器设备进行检验和矫正,以免临时调换仪器。同时严格控制离心时间和离心机的转速,尤其是对于血糖测定和生化离子测定的血液标本而言,需立即送检,避免耽误时间。标本的转运、采集、分离、保存等多个过程均存在体外溶血风险,需积极加强对标本溶血的重视程度,对于出现严重溶血标本及时重新采样,最大限度减少标本溶血情况[5]

综上所述,溶血标本明显较未溶血标本各项指标值更高,不同程度的溶血会间也存在一定差异,溶血越严重则检验结果受影响的项目就越多,会对总体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应加强对标本溶血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溶血。

参考文献

[1]程德芹,王宝玉.标本溶血对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保健文汇,2021,22(20):236-237.

[2]郑涛,孙华宝,罗芳,等.溶血标本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IV抗体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21):169-170.

[3]徐素芳.化学发光法及ELISA法检测溶血、脂浊标本对术前四项检查结果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7):187-188.

[4]曾玉,许烨,蒋翠莲,等.两种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AMH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11):2003-2006,2010.

[5]许巧真,陈娉婷,黄蕾,等.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对血、尿常规和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24):2949-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