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口腔卫生宣教对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口腔卫生影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3

三维口腔卫生宣教对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口腔卫生影响的研究

 罗倩雯1, ,罗君雯通讯作者 ,郑惠2  ,王燕3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正畸科 福建 福州  35000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福建福州  35000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福建福州  35000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目的研究三维口腔卫生宣教对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018年7月-2018年8月,已行固定矫治半年余、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 PLI)评分≥4分的青少年病患6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强化组、首次强化组、对照组,每组20例。强化组的病人每次复诊都接受强化的三维口腔卫生宣教,而且在复诊间隔中的每周采用电话随访和短信提醒等方式进行再次强化口腔卫生宣教;首次强化组仅在第一次进行强化的三维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在口腔卫生宣教前、宣教后后1个月、2个月,进行菌斑指数(PLI)检查,作为效果评价指标。结果 口腔卫生宣教前,三组菌斑指数评分均≥4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宣教后1个月,强化组、对照组病人菌斑指数均显著性减少,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宣教后2个月,强化组病人菌斑指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人菌斑指数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同一时间点,宣教后1个月,强化组、首次强化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宣教2个月,强化组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首次强化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可改善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的口腔健康,强化三维口腔卫生宣教效果更佳。

关键词 口腔卫生宣教;固定矫治;口腔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寻求正畸治疗以进一步提升自我形象。而正畸固定矫治治疗周期较长,并且佩戴的托槽、弓丝、支抗钉等各种组件结构复杂,患者不易清洁口腔,极易导致菌斑堆积,从而引发牙龈炎、龋坏等一系列并发症。有研究[1、2]表明相对于非正畸矫治人群,正畸矫治人群更容易出现牙釉质脱矿。且口内固定矫治器也被美国口腔医学会(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ADA)列为中度的致龋风险因素之一[3]。因此,矫治期间口腔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正畸患者多为青少年,自制力的不足、较重的课业负担及青春期激素水平的变化等均会加重其固定矫治期间的并发症。针对这部分患者,常规口腔卫生宣教措施难以达到较长周期内保持良好口腔状况的目的,因此多方位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已成为正畸矫治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口腔卫生宣教措施对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口腔卫生健康的影响,以期构建更为完善的口腔健康维护体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7月-2018年8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已行固定矫治半年的青少患者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13.56±2.12岁。

纳入标准:

①年龄11-16岁

②无牙周疾病及全身系统性疾病

③无长期饮用咖啡、茶、可乐、雪碧等饮料的习惯

④安氏Ⅰ类错(牙合)行不拔牙固定矫治治疗半年,所有牙位均无带环

⑤恒牙列期,无多生牙、畸形牙、缺牙

⑥对菌斑指示剂无过敏

⑦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评分≥4分

⑧患者依从性好,能与医护人员进行良好沟通

1.2  方法

1.2.1  试验分组

根据患者就诊的时间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强化组、首次强化组、对照组。每组20例,三组性别、年龄、每日刷牙次数、菌斑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2  试验方法

三维口腔卫生宣教是对患者采用观看口腔卫生宣教视频、模型宣教和菌斑染色三种方法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法[4]

①告知患者及家长治疗的过程和疗程、口腔卫生状况不良的危害性。

②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全身情况及口腔健康状况并做记录,进行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配合,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③向患者播放由中华医学会发布的相关口腔卫生宣教视频,让患者直观地感受到口腔卫生维护的重要性及不良口腔卫生的危害性。

④采用菌斑指示剂对病人指数牙进行染色并拍摄口内照,向患者说明着色的原因、意义及后果。在宣教时有针对性地讲解刷牙的重点部位。

⑤采用牙齿模具,向患者及家长讲解改良Bass刷牙方法,并让患者现场体验,及时纠正,直至患者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强化组的患者每次复诊都接受强化的三维口腔卫生宣教,而且在复诊间隔中的每周采用电话随访和短信提醒等方式进行再次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并建立微信群,每周发送口腔宣教知识,强化患者的学习效果,并且进行电话、短信的回访和宣教,采用多维度的宣教方式进行强化。首次强化组仅在第一次进行强化的三维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在口腔卫生宣教前、宣教后1个月、2个月,进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检查,作为效果评价指标。

1.2.3  效果评价  采用改良Quigley-Hein菌斑指数作为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

1.2.3.1  受检牙位  采用Ramfjord指数牙作为本研究的受检牙位,即16、21、24、36、41、44牙为指数牙。

1.2.3.2 检查时间  患者在口腔卫生宣教前、宣教后1月、2月。

1.2.3.3  PLI记录  患者先用清水漱口,然后用蘸有菌斑显示剂的小棉棒涂于受试牙面上,1min后用清水漱口,牙面被染色的区域即是附着的菌斑。采用Quigley-Hein法判定PLI,由同一检查者对患者指数牙的PLI进行记录,具体标准如下:

    0=牙面无菌斑

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

2=牙颈部连续窄带状菌斑宽度不超过1mm

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但少于牙面1/3

4=菌斑覆盖面积至少占牙面1/3,但不超过2/3

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或2/3以上

1.2.3.4  试验人员的培训

①试验人员经过严格的培训并经由专家组考核通过,能熟练掌握固定矫治三维口腔卫生宣教的方法及菌斑指数的记录。

   ②由同一的试验人员进行菌斑指数的采集。

   ③数据的录入采用双人双核查制度,一旦发现两人录入的数据不一致时,立即核对更改,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1.3  统计方法

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各组宣教前后的效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试验结果
    1. 口腔卫生宣教前,三组菌斑指数评分均≥4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组别

例数

宣教前

强化组

20

4.38±0.30

首次强化组

20

4.39±0.30

对照组

20

4.41±0.27

P值

0.93

2.2  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检测时点平均PLI比较见图5、表1。各组患者宣教前的PL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宣教后1个月、宣教后2个月,强化组和首次强化组的PL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5  口腔卫生宣教前后各组PLI的变化

表1  60例患者宣教前、宣教 1月、2月PLI 指数比较(

组别

例数

宣教前

宣教1月

宣教2月

强化组

20

4.38±0.30

3.54±0.44

3.07±0.44

首次强化组

20

4.39±0.30

3.89±0.54

4.05±0.43

对照组

20

4.41±0.27

4.34±0.32

4.25±0.28

P值

0.93

0.00

0.00

①强化组PLI在宣教前、宣教后1个月、宣教2个月逐步减少,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图4A。

图4A  强化组患者宣教前后的PLI的变化(*P<0.05,***P<0.001)

②首次强化组PLI在宣教前、宣教后1个月逐步减少、宣教后2个开始增加,宣教后与宣教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宣教后1个月与宣教后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B。

图4B  首次强化组患者宣教前后PLI的变化(*P<0.05,***P<0.001)

③对照组PLI在宣教前、宣教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图4C。

图4C 对照组患者宣教前后的PLI的变化(*P<0.05,***P<0.001)

2.3 同一时点各试验组和对照组PLI。

①宣教前各组PL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5A。

图5A  宣教前各组PLI(*P<0.05,***P<0.001)

②宣教1个月强化组和首次强化组PLI下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5B。

图5B  宣教1个月各组PLI(*P<0.05,***P<0.001)

③宣教2个月,强化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首次强化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5C。

图5C  宣教2个月各组PLI(*P<0.05,***P<0.001)

3.讨论

正畸治疗过程不同于口腔其他专业的治疗,其治疗周期长,时间跨度大,给正畸科的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成为口腔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正畸托槽龈方区域是牙菌斑易积累的区域,唇侧固定矫治器容易造成食物滞留,形成软垢和牙菌斑,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牙周及致龋风险。因此,矫治期间口腔卫生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矫治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的正畸患者多为青少年,而相关研究[5]显示在矫治过程中,青少年患者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均明显高于成人患者,提示青少年在口腔卫生行为的认知和执行力上较为薄弱,其牙周状况更差。同时,部分青少年患者是在家长的要求下进行正畸治疗的,缺乏主动性,甚至还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再加上较重的课业负担及青春期激素水平的变化等均会加重其固定矫治期间的并发症。本研究针对这部分青少年患者,设计了多方位强化口腔卫生宣教措施。大量研究

[6]显示,使用改良BASS刷牙法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的系统化口腔卫生清洁法可有效地提高正畸患者的菌斑清除效率,即方便地清除弓丝下方的菌斑和软垢,又能避免患者在刷牙过程中单一使用右利手的影响。通过规范、连续、多种形式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增强患者自信,使其自觉维护口腔健康,阻碍菌斑的形成,构建良好的口腔卫生环境。本研究中强化组采用视频、模型、菌斑显示剂三位一体的宣教方式更有助于宣教效果的加强,同时在复诊间隔的每周通过微信群定期发布专业的口腔防护保健知识并通过电话、短信等进行随访又对宣教效果进一步强化。我们的研究发现宣教后1个月及2个月,强化组病人菌斑指数均有显著性减少,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这提示传统的宣教方式对于加强患者口腔卫生维护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可更好地改善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的口腔健康。于此同时,在同一时间点的对比中我们发现,宣教后1个月,强化组、首次强化组病人的平均菌斑指数均较对照组减少,而宣教后2个月对比却发现首次强化组与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这提示尽管首次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可在短期内改善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的口腔健康,但其长期效果不佳,三维口腔卫生宣教确实更有利于改善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应予进一步推广。

4.结论

三维口腔卫生宣教是改善固定矫治青少年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有效手段,因此多方位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将成为正畸矫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Kim K, Heimisdottir K, Gebauer U, et al. Clin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findings at sites treated with orthodontic fixed appliances in adolescents.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J].2010,137(2):223-228.

[2] 饶南荃,黄诗言,徐舒豪,等.多托槽固定正畸治疗与牙釉质白垩斑[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5,8(12):755-759.

[3] Brown M D,Campbell P M,Schneiderman E D,et al.A practice-based evaluation of the prevalence and predisposing etiology of white spot lesions[J].Angle Orthod,2016,86(2):181-186.

[4] 由小蓉,郭艳莉.三维口腔卫生宣教方法对齿科固定正畸期间患者的口腔卫生临床观察[J].甘肃科技,2015,31(10):116-117.

[5] 承峥,陶江丰,刘奕,等.青少年与成人固定正畸患者牙周状况的对比研究[J].新医学.2014,45(3):191-194.

[6] Chadwick BL.Products for prevention during orthodontics[J]. Br J Orthod.1994,21(4):39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