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桂林区域部队官兵批量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回顾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驻桂林区域部队官兵批量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回顾分析

胡松林,傅明玮(通讯作者),禹亚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目的 研究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减少官兵因无偿献血对日常训练和执行任务的影响,拟为血液应急储备打下牢实基础。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血站无偿献血的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部队官兵,按症状归纳统计区分轻度反应、中度反应和重度反应发生率。结果 159名官兵均为轻度和中度反应,未出现重度反应。反应发生率为3.88%,高于国内统计数据。结论 目前这种短时间、集中、大量的无偿献血活动的服务和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献血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部队官兵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胡松林:胡松林(1981),男,广西桂林人,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输血管理和采供血及输血前筛查的研究,

通讯作者:傅明玮(1979),女,广西桂林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输血、输血前相容性检测、血液传染病筛查、采供血及献血服务工作,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DRVR),是献血员在献血中出现全身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诱因包括心理、生理、采血环境以及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和(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大多症状轻微[1]

笔者所在的解放军桂林血站不仅是医院内独立的输血医学科,也是军队采供血机构,在承担为医院患者进行血液供应的同时还担负储血任务,目前我院血液制品来源80%以上依赖于部队官兵无偿献血。近年来,随着医院的发展和储血任务对红细胞和血浆制品的储备量的要求,本站的采血压力也随之增加。

本血站无偿献血员均以部队官兵为主,青年男性居多,不仅其人群分布有一定特殊性,而基层官兵训练、演习任务繁重,生活模式与其他无偿献血人群也有所不同。如何有效预防批量采血时DRVR的发生,减少无偿献血对官兵日常训练的影响,成为本血站重点工作内容。因此,笔者以近年来本血站下部队批量无偿献血为契机,分析部队官兵批量无偿献血情况下DRVR发生情况,研究预防措施,减少官兵因无偿献血对日常训练和执行任务的影响,拟为紧急情况下血液应急采集打下牢实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仅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本血站组织无偿献血时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部队官兵,共159例。

1.2 方法 (1)根据部队实际情况,尽量选取宽敞、明亮、空气流通较好的非密闭环境作为采血场所。 (2)依据房间布局合理确定不同分区,现场物品摆放适合人员流动及无偿献血流程。(3)献血前对拟献血官兵进行献血前知识教育,告知献血过程中及献血后注意事项。保证献血人员在献血前食用早餐或中餐。(4)维持无偿献血现场秩序,合理安排献血顺序,避免献血人员长时间站立等待及聚集于献血区域,强调采血护士在采血过程中与献血官兵保持沟通,分散献血官兵注意力,控制采血速度,将血液流速控制在合理范围。(5)保障救护人员随时巡视,急救设备放置于便于取用的位置,不良反应人员尽量在急救处置区进行急救处理,尽量减少反应人员对其他献血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急救的同时保证外围工作人员的协调与补充。(6)献血后要求献血员观察20分钟后结伴离场,特别针对已出现DRVR者,最好两人以上陪伴返回。

1.3 观察指标 观察献血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反应人数、出现的症状及转归情况,并逐一记录。(1)轻度反应:仅有主观症状,主要表现为晕厥先兆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浑身不适、出汗等;(2)中度反应:小于1分钟的意识丧失,伴或不伴呕吐,不能自制、抽搐,呼之不应。(3)重度反应:超过1分钟的意识丧失,严重抽搐,甚至大小便失禁等。

1.4 统计方法使用Excel与SPSS 25.0统计软件作数据处理,根据比较分析统计结果结合相关理论和客观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判断与总结分析,

2 结果

2.1 统计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血站无偿献血部队官兵共4099人次,发生反应人数为159人,反应发生率为3.88%,对比国内其他血站统计数据DRVR发生率,本血站较高[6]

2.2 症状表现 根据观察指标统计159名发生DRVR的献血员情况如下表:

症状

人次

占比(%)

1

面色苍白

121

76.10

2

恶心

46

28.93

3

浑身不适

78

49.06

4

出汗(皮肤湿冷)

117

73.58

5

﹤1分钟的意识丧失

22

13.84

6

呕吐

2

1.26

7

抽搐

2

1.26

8

呼之不应

21

13.21

9

﹥1分钟的意识丧失

0

0

10

严重抽搐

0

0

11

大小便失禁

0

0

n=159

注:仅有1-4项中1项或以上症状的为轻度反应,除1-4项中1个或以上症状外还有5-8项中1个或以上症状的为中度反应,除发生1-8项中1个或以上症状外还有9-11项中1个或以上症状的为重度反应。

2.3 转归情况 根据献血员情况不同,以献血员能自行直立行走,无头晕等自感不适情况为标准判断献血员的转归时间。

3 讨论分析

统计期间本血站组织无偿献血发生DRVR的159名官兵均为轻度和中度反应,未出现重度反应。其中面色改变(苍白)和出汗(皮肤湿冷)两种表现最为常见,也是目前我们对献血员观察的重点。综合分析本血站下部队批量采血过程中献血反应发生率较国内其他地方血站DRVR发生率偏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采血时间安排不易,无偿献血时间紧,安排紧凑。由于部队训练任务繁重、时间紧,每次通常只能安排半天时间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对无偿献血工作来说时间短、人员集中、采血量大、任务重。献血前通常由指挥官将献血官兵批量带至献血场地进行全血采集。人员进场相对比较集中,部分人员等待时间超过预期,从而可能产生烦闷情绪。

3.2 献血前体检和问询不够深入仔细。部队对人员出入管理严格,而部队官兵对无偿献血的热情通常都比较高,献血员通常不愿错过献血车进入部队开展无偿献血的机会,因此很多官兵顾不上近日的训练辛苦而积极涌跃地加入献血队伍。因为采血时间有限,有些官兵为了不错过无偿献血的机会,甚至是刚跑了五公里,或者刚进行完体能训练就马上进行献血。而大部分官兵对于体能训练习以为常,通常不会在体检咨询时说明,也在一定程度上使预防措施得以减弱。对于这些刚进行了剧烈运动的献血员,即使现场补水,所能起的作用也比较有限,而水和盐的摄入对于预防DRVR发生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这也是导致DRVR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3 无偿献血环境与固定献血屋有差距。下部队进行现场无偿献血时,采血场地通常依据部队献血人数和现有条件安排在室内(卫生队、学习室、礼堂、食堂等)或者室外等临时场所,献血活动中使用的桌椅都是临时搬凑,献血场地狭窄拥挤,无法布置区分各功能区域,同时,夏季没有空调或环境闷热等情况,均不利于降低DRVR的发生[5]-[6]

3.4 根据我国卫生行业标准[1]中对DRVR易发人群进行了概括,对同时有2种或以上特征的人群归纳为较易发生DRVR人群,而本血站所面临的无偿献血官兵约69.56%为23周岁以下,初次献血者占72.13%。这也是本血站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献血反应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3.5 工作人员的穿刺技术仍需提高。目前本血站无偿献血一针成功率虽能达到99%以上,但依然还有进步空间。除将一针成功率无限接近100%外,还应着重研究怎样改善穿刺方式、调整穿刺角度、增加穿刺时进入皮肤的速度来降低穿刺时的痛感,以降低DRVR的发生率。

虽然献血反应的发生有些许客观因素存在,但目前这种短时间、集中、大量的无偿献血活动的服务和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本站在长期的无偿献血中已尽力对献血活动中的各方面进行了改善和加强,但收效依然不甚明显。如何将献血反应发生率控制更低,在保障献血官兵的身体安全的前提下更好的完成血液采集任务,时刻保证充足血液储备是广大军队无偿献血工作者面临的工作重点。目前看来,优化大批量采血管理措施、完善流程、提高献血服务质量,为应急采血提供有力的实践经验,仍是下一步需要继续改进提高的工作内容。

[1] WS/T 595-2018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预防和处置指南

[2] 刘涛,汤传敏.不同献血体位与献血反应的关系[J].医学信息. 2014 (6):184.

[3]何霞.献血环境设施与献血反应的关系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6):69.

[4] Thijsen, A. and B. Masser, Vasovagal reactions in blood donors: risk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J]. Transfus Med,2019,29Suppl 1:13.

[5] 刘敏.不同采血环境和场所对团队无偿献血人群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1):150-151+162.

[6] 陈秋宇.改善献血环境,加强细节服务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效果[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 16(16):2425-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