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的效果观察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影响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1

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的效果观察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影响评价

吴立娜,白月婷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0

【摘要】目的:评价第二产程异常时采用产钳助产和剖宫产分娩的效果及对产褥期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第二产程异常产妇50例列为研究对象,落实对其资料的分析,按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2组。25例对照组行剖宫产分娩、25例观察组行产钳助产分娩,对比产妇产后并发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产褥感染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出现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分娩均有一定效果,但前者产后并发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后者,更值得推广。

【关键词】第二产程异常;产钳助产;剖宫产;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第二产程异常是指产妇在宫口全开到胎儿娩出阶段出现产程延长、头盆不对称、胎儿窘迫等异常情况,故其地出现会威胁母婴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母婴安全[1]。目前,临床在第二产程异常时多采用产钳助产、剖宫产分娩,不同的分娩方式,效果不同,而且临床也存在较大的争议。故本文就以50例第二产程异常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照研究,评价产钳助产和剖宫产分娩的效果及对产褥期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第二产程异常产妇50例列为研究主体,落实对其资料的分析,按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2组。25例对照组:年龄24-36岁,均值(30.15±4.25)岁,孕周37-41周,平均(39.05±0.25)周。25例观察组:年龄23-35岁,均值(31.05±4.30)岁,孕周37-42周,平均(39.11±0.30)周。统计对比2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剖宫产分娩,在出现第二产程异常时,及时将产妇送到手术室,进行剖宫产分娩,常规麻醉,腹部做横行切口,实施子宫下段剖宫术分娩。25例观察组行产钳助产分娩,在开展产钳助产分娩前需要观察其的相关指征,达到以下3个指征时,可以开展低位产钳助产,第一是胎儿的双顶已达到产妇的坐骨棘平面以下;第二是先露骨质部已达到+3以下;第三是胎儿矢状缝到达产妇的盆骨出口前后径以上[2]

1.3观察指标

对比产妇产后并发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产妇产后产发症有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产褥感染;新生儿并发症有轻度窒息、头皮血肿、新生儿肺炎等。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以P<0.05即表示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1. 结果

2.1产妇产后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产褥感染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产妇产后并发症对比n(%)

组别

例数

产后出血

软产道损伤

产褥感染

观察组

25

1(4.0)

1(4.0)

0(0)

对照组

25

7(28.0)

6(24.0)

5(20.0)

2.2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轻度窒息

头皮血肿

新生儿肺炎

发生率

观察组

25

1(4.0)

1(4.0)

0

2(8.0)

对照组

25

3(12.0)

3(12.0)

3(12.0)

9(36.0)

  1. 讨论

第二产程异常较为常见,其也是导致孕妇引发其他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其的出现还会降低新生儿出生质量[3]。而且第二产程异常的发病机制并未明确,有学者认为,其的出现可能与胎儿情况、产妇自身条件、妊娠期相关并发症等有关。目前,第二产程异常主要通过产钳助产、剖宫产干预,以此来保证母婴安全。其中产钳助产对于头位难产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且对于胎头位较低者,更易放置产钳,并在牵引中,可以减少阻力,有助于尽早结束分娩,应用价值较高[4]。同时产钳助产的开展可以缩短分娩时间,其可以在产房内开展操作,能在短时间内保证胎儿尽快脱离缺氧环境,有助于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而且产钳助产与剖宫产相比,可以减轻对产妇的二次损伤,有助于减少产褥期感染的发生概率。

综上,第二产程异常时采用产钳助产和剖宫产分娩,前者效果较佳,而且可以减少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晓航. 产钳助产改善第二产程异常产妇母婴结局的效果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01):51-54.

[2]梁菊,黎志容,梁惠兰. 产钳助产在第二产程异常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5):65-66.

[3]刘晓丽,井晓林. 产钳助产技术处理第二产程异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5):2204-2205.

[4]朱国香. 第二产程异常的产妇经产钳助产、急诊剖宫产母婴影响比较[J]. 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