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在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在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刘珍凡  ,张贝贝(通讯作者)

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随州,432700

摘要:目的:研究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在脑小血管病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MMSE、HPLP;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MMSE、HPL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HPL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通过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改善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伤;应用价值

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伤是指由多种危险因素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损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则会发生为痴呆症。目前,临床中对于该病没有特效药物,因此,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联合护理干预,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是将院内护理延伸至院外,从而使患者的护理需求得到满足,促进患者恢复身体健康[1]。本次研究,作者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析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情况(±s)[n(%)]

组别

例数

年龄段(岁)

平均年龄(岁)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观察组

30

63-78

69.48±4.38

18

12

对照组

30

63-79

69.64±4.42

17

13

X2/t

-

0.141

0.069

P

-

0.889

0.793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

常规护理:和患者积极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的关心患者,缓解其负面情绪,并且要求患者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态,然后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实施饮食管理、用药管理,并且鼓励患者独立完成日常活动,出院以后,每14d做一次电话随访,持续干预一个季度。

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①成立延伸护理服务小组:小组由四名具有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然后对其做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的培训;②建立微信平台:患者在出院时,要求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加入微信群中,每天护理人员在晚上7点推送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并且对患者做定向力训练,家属指导患者阅读词语,并且和图片相匹配,帮助患者恢复其语言能力;③上门随访:通过上门随访,对患者的肢体障碍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指导患者做手-手指,上肢以及下肢的康复训练,并且给患者布置每日任务,将患者的主动锻炼积极性进行提升,每次需要锻炼15min,每天锻炼两次;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了解,训练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穿衣、吃饭等基本能力;④电话随访:每周做一次电话随访,要求患者鼓励患者做日常训练,对患者的功能训练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情况进行了解,并且解答患者训练期间的问题,持续训练一个季度。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MMSE、HPLP;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状态)。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使用X2/t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n(%)]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30

23

6

1

29(96.7)

对照组

30

16

5

9

21(70.0)

X2

-

-

-

-

7.680

P

-

-

-

-

0.006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MMSE、HPLP评分比较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MMSE、HPL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HPL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MMSE、HPLP评分比较情况(±s)(分)

组别

例数

MMSE

HPLP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0

9.67±2.65

16.61±3.11

85.63±5.89

171.24±9.81

对照组

30

9.86±2.51

11.04±2.73

87.54±5.76

124.01±8.08

t

-

0.285

7.372

1.270

20.355

P

-

0.777

0.000

0.209

0.000

2.3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情况(±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生活状态

观察组

30

73.65±8.05

72.99±5.28

75.71±6.25

59.90±5.71

对照组

30

65.20±7.13

65.11±5.28

68.52±5.95

50.57±6.11

t

-

4.304

5.780

4.564

6.111

P

-

0.000

0.000

0.000

0.000

  1. 讨论

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病情不断进展,就会越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同时,还会给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能够在患者出院时给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从而使患者的健康问题得到持续性解决[2]。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能够改善患者的智力水平,提升患者的行为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功能锻炼主要是由患者家属督促患者学习,实施全面护理服务,降低患者的病情进展速度,帮助患者形成健康行为[3]

综上所述,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通过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乐, 马丽, 蔡春娥. 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在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研究, 2021, 30(11):2100-2102.

[2]沃金波, 孙凯丽, 杨海萍,等. 精细化护理在脑小血管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163-166.

[3]李岩, 孙娟. 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服务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 51(12):1525-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