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出血康复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出血康复效果观察

宜婵婵(1) ,刘艳【通讯】(2)

西安大兴医院  康复医学科  陕西西安  710000(1)

西安大兴医院  康复医学科/肿瘤/血液科  陕西西安  7100002

【摘要】 目的:针对性探究脑出血康复患者实施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的效果。方法:明确研究时段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自以上时段抽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4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形式的差异性,将44例患者规范分为2组。其中22例对照组采纳早期康复训练,而22例观察组则需要以上训练基础上增加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2组BDNF变化值与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施以对比。结果:在经过相关治疗后,观察组的BDNF变化值高于对照组(P<0.05);在NIHSS、BI、Frul-Meyer量表下,于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发现观察组NIHSS评分较低,而BI、Frul-Meyer评分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脑出血康复患者的治疗中,给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不仅能改变BDNF,还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电子生物反馈疗法;BDNF变化值;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目前,因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在以上环境中,增加了脑出血发生率[1]。因此,脑出血已成为了目前危害人们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而且据不完全统计,脑出血患者半年内死亡率已达到40%左右,只有不足半数的患者预后较好[2]。因此,如何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致残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经实践表明,为脑出血患者实施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其对促使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取44例脑出血患者,针对性探究脑出血康复患者实施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明确研究时段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自以上时段抽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4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形式的差异性,将44例患者规范分为2组,即为22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12例、10例,年龄53-70岁,平均(61.24±6.16)岁。观察组男性女性分别13例、9例,年龄52-71岁,平均(62.15±6.11)岁。统计对比2组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本次参与研究者病情已得到证实。

1.2方法 

对照组在明确病情后,给予内科治疗,即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开展降颅内压干预,控制血压水平,做好感染与消化道出血预防干预,同时给营养支持等,在病情稳定后,实施早期康复训练。首先指导患者体位卧位法,保持肩关节外旋、外展,前臂伸直与外刻,髋关节内收及内旋训练等。同时配合坐位、站立训练,并开展坐位与站立平衡训练,每天训练10分钟。下肢负重训练每天早晚各一次,时间不低于1小时。

在以上治疗与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组增加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应用光电肌电刺激反馈仪进行治疗,每天一次,每次50分钟,每周治疗5次,坚持四周。

1.3评价标准 

对2组BDNF变化值与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施以对比。

针对2组患者的血清BDNF含量、脑脊液BDNF含量进行检测[3]

用NIHSS、BI、Frul-Meyer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第1个为反向评分,分数越低越好;第2个、第3个均为正向评分,分数越高越好[4-5]

1.4统计学分析 

用()的形式表达BDNF变化值与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运动功能,t值进行检验,数据用SPSS25.0软件处理,当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研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时,采用p<0.05表示。

  1. 结果

2.1BDNF变化值对比

在经过相关治疗后,观察组的BDNF变化值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BDNF变化值对比(

组别

例数

血清BDNF含量

脑脊液BDNF含量

观察组

22

81.24±3.15

130.54±3.69

对照组

22

68.24±2.69

108.24±5.08

P

--

<0.05

<0.05

2.2NIHSS、BI、Frul-Meyer对比

观察组NIHSS评分较低,而BI、Frul-Meyer评分观察组较高(P<0.05),见表2。

表2NIHSS、BI、Frul-Meyer对比(

组别

例数

NIHSS(分)

BI(分)

Frul-Meyer(分)

观察组

22

15.45±1.77

87.54±27.22

17.54±3.87

对照组

22

19.15±1.57

70.15±20.15

11.24±2.54

P

--

<0.05

<0.05

<0.05

  1. 讨论

脑出血患者属于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如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出现脑出血后,患者的运动功能会出现相应的障碍,而其的出现又与病灶的大小、部位、出血程度等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现,脑组织损伤会引起大脑皮质重组,而其重组能力的高低,会影响脑损伤后相关功能的恢复

[4]实践表明,在科学、合理、积极的治疗上,可以促使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恢复。以往,临床在脑出血治疗中,常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其可以加快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使病灶组织的重组,发挥脑的可塑性,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

有研究发现,给予脑出血患者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可以促使此类患者康复。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是应用肌电生物反馈仪,放大肌肉组织的生物电活动,将其转为可以被患者感受到的视、听等讯号,再将此讯号,通过器官感受出来,并反馈给大脑。脑出血出现后会损伤脑组织,但轴突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重组、可塑,而且患侧上肢会在反复、主动的运动训练中不断刺激感受运动皮质,唤醒相应反应的运动细胞,包括突触的活化、神经出芽等,能促进周围没有受损皮质神经元功能的重组,修复神经元,促进其再生,在保护神经元的再生下形成新的突触,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BDNF变化值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I、Frul-Meyer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脑出血康复患者实施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效果较佳,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权程. 想象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康复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22, 36(2):4.

[2]潘骝先, 李永胜, 曾灵剑. 针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 28(2):3.

[3]张熙赟,张熙燕,余兆祥.围术期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BDNF、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9,54(8):923-925

[4]曹蕾,陈建,付青青,等.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量表在烧伤患者功能评定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2,28(2):146-147.

[5]冯瑞, 贾林昊.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 人人健康, 2020,515(06):106-107.

[6]丁娜. 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16):3.

[7]吴敦海. 电针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出血后遗症100例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