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价值

曾小菲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重庆市  沙坪坝区  400030

摘要目的本文以探讨全程护理方案的优势为研究核心,并深入分析将其实施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价值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50例,均是随机选自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在我院进行急诊抢救的危重患者,鉴于研究需要,将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对其实施差异性护理后,将两组患者抢救情况、护理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整合数据分析后,观察组在抢救情况、护理质量两组数据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达到p小于0.05,存在对比性。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介入全程护理,对其予以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可最大限度提升抢救率,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整体救治有效性,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发展潜能,建议推广。

关键词全程护理; 急诊危重; 抢救; 护理质量

急诊抢救工作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急,就诊危重患者往往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且病情复杂,同时急诊部门患者数量较多。部分危重患者及家属对其自身疾病认知不足,加以病情严重具有不确定性因素,使其及家属精神都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同时渴望得到最快、最有效的救治。如此时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护理方式不到位,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对此本文以探讨全程护理方案的优势为研究核心,并深入分析将其实施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价值并验证其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计150例,均是随机选自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在我院进行急诊抢救的危重患者,鉴于研究需要,将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男女占比分别为43/32、40/35,其平均年龄分别为(49.63±1.7)岁、(48.56±1.6)岁,两组患者资料比对可得P大于0.05。

1.2方法

将常规急救护理措施施以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以常规急救护理为前提,加以实施全程护理,将有多年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与考核,以提高其对患者病情突变,能快速做出决定等应变能力。在接诊后,立即前往病患地址,期间要时刻保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询问患者相关信息,叮嘱患者家属不要将其位置进行移动,并对患者家属情绪进行安抚,告知其注意事项等。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观察给予初步诊断,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初步护理抢救措施,并将患者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将相关数据传送到院内,分诊护理人员接到患者信息后,可快速、科学的对患者进行分诊。针对危重患者,立即送入急诊室中进行抢救,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冷静忙而不乱,对患者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尽可能节约抢救时间,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要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意识、呼吸等。保证输液通路畅通,严谨记录药物治疗等抢救数据以及病患情况,有利于后续交接顺利开展,抢救成功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安置。对其加强基础护理,且严格遵照规定进行无菌操作,对其手术创口、生命体征实时进行严密监测,将患者病情状况、抢救措施、药物应用以及预后指导相关事项等耐心与患者家属讲解。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为其讲解本院救治该种情况的成功案例,使其情绪得以稳定,增加其治疗信心。科学指导患者饮食,在保证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告知饮食禁忌,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环境,使患者能够得到充分休息,尽早康复。

1.3判断标准

对其实施差异性护理后,将两组患者抢救情况,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借助专业系统软件SPSS17.0处理分析,两组差别比运用T、X2检测。计数数据运用百分率(%)代替,对照两组结果表明P小于0.05,则说明研究有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抢救成功65例(86.6%),抢救失败10例(13.3%),护理质量评分:医护评分(80.11±5.42),病患家属评分(81.98±5.59),总分(162.09±10.97);

观察组抢救成功73例(97.3%),抢救失败2例(2.6%),护理质量评分:医护评分(92.12±5.11),病患家属评分(93.02±5.09),总分(185.14±10.87);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3讨论

急诊科危重患者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及家属一时不能接受从健康到患者身份转化,加之其对病情的担忧,极易使其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急诊室亦是抢救与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护理工作繁重,若尚未能及时给予有效急救、进行科学救治处理,会延误患者治疗的时机,降低抢救成功率,极易造成医疗纠纷,会对其整体治疗产生极其不利影响。

此次研究,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予以全程护理,其护理人员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同时不断加强其自身专业素养,在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结合现实需求,对其护理流程予以优化,为患者提供专业、安全的全程护理,减少护理工作的大意以及盲从性,不断提升护理质量,能有效节约抢救时间,提高整体治疗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救治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云,周敏,蒋青云.心理护理在急诊中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心理月刊,2022,17(06):208-210.

【2】邓彩萍.心理护理在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作用【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21,38(06):80-81.

【3】李红,王萌,陆黎丽等.心理护理对急诊心绞痛患者疼痛与不良情绪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24):168-170.

【4】刘辉,范立新.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7):149-150.

【5】谢秋霞.心理护理对急诊心绞痛患者疼痛与焦虑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0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