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3

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融合

周容,王月君(通讯作者),李美艳

三峡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新背景下,我国社会管理的方针也在不断改进,提出了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融合的新制度。为加强高校对学生的法制道德教育与提供优秀的师资   力量,树立“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理念,现阐述法制教育与德治教育融合的意义,从实   践中探寻法治与德治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法治教育;德治教育;融合

在社会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大学生教育作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主要政策纲领,要充分将高校的环境优势发挥出来,将依法治国的方略作为核心,将教育改革和依法治教落实下去,   结合学校的自身实际,将普法教育工作开展下去,从而保证依法治教工作稳步开展,真正做到将法治教育和德治教育的融合,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法制与道德素养,全面贯彻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融合[1]

一、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内涵及结合现状

(一)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内涵

法治教育指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系统、科学的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律理论,培养公民树立法制意识与法治观念,增强公民对法律的认识与理解,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同时还要求公民懂法、用法,提高法律观念与素养。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触碰法律的法规法纪,在受到别人侵犯时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我国目前的法治教育主要内容有:第一,提高大学生法治观念及法律意识的教育,规范大学生的法律行为,   培养其学习法律、懂得法律和遵守法律的道德法治意识,科学有序的推进社会主义共和制下的法治教育。第二,发掘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对于大学生的教育而言,德治教育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为法治教育提供约束力,德治教育指的是社会阶层或群体对公民进行教育及宣传,从而规范其道德行为,引导公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站在正确的角度看待问题,营造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在高校实行法治和德治的教育中,两者处于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素养中,德为治国根本;在新时代社会中,法为治国根本,德与法相互依存的良好关系促进了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我国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结合的现状

在国家政策与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下,高校设立了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为的是培养学   生法律意识与引导学生依法遵守法律法规,但在实行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融合的过   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教育事业的推进,影响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体现:第一,在整个教育环境中,对于德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也就导致学生对法治教育不够关注了解,使得道德与法制观念不能够深入人心2。教师将德治和法治


教育刻板的传输给学生,使学生根本无法形成真正的、牢固的法治意识,难以实现教育的目的,久而久之道德法制教育将会淡出人们的视线,忽略法律的重要作用。 第二,法制与道德的融合力度小,高校教育课程内容的简单枯燥。德与治在处理社会关系中有着重要地位,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和谐关系,推动着社会与公民之间的友好发展,德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做事道德标准与处事原则,让学生能够对法律心存敬畏,从而更好的利用法律来对自身的各种行为进行约束,自觉的遵守法律的尊严,能够主动维护社会的法律,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名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对学生开展法律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想要利用法律来武装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法律、运用法律,在自身权益受到危害时能够利用法律来捍卫自身权益,同时还能够更好的利用法律来约束自己。在高校设立课程中,教师仅仅把教育过程看作为一门简单的教程,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灌输给学生,无法进行生动、有趣、结合实际的方式方法进行讲解,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法律的意义,缺乏实践经验[3]。与其他课程相比德法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知识素养,无法用心的教育和传授给学生法律知识,使学生无法重视这门课程,不能用成熟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课堂效果难以保证。

第三,课程内容单一枯燥。高校之所以促进德治和法治教育的全面开展,是希望促进德法教育水平的显著提高,使得在校大学生能积累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但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分析发现,大多数学校在设置法治教育课程中,都呈现单一化特征。首先,仅将“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这一基础课程作为德法教育的主要知识点,但通过分析这一教材发现,其仅传授了抽象的基本原则和原理内容,并没有细致的讲授什么是法律基础;其次,大学有四年的学习时光,但这一门课程仅上一学期的课,由于其不具备延续性,因此很难推动学生德法素养的显著提升。

第四,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德法教育本应以高校基础公共课的形式而展现,但分析现实情况发现,由于学校领导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授这一课程的教师本身就不具备法治与德治素养因此其教授的课程自然而然的品质不高

一方面来说,大多数教师都不是正宗的法学专业出身的,所以其具备的法律素质相对偏低;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这些法学教师缺乏一定的法律教育背景,导致他们会认为,所谓的法治教育其实就是法学专业教育,从而会混淆法治教育和德治教育的定位极易出现断章取义的情况。

二、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比较于法律而言,道德是每一个社会人员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在不同的地区和社会背景下,往往有着不同的道德规范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法治就必须依靠制定法律来执行,而法律的来源就是道德。因此法律是对道德的基本保障,而道德则为法律的实行提供保障。法律与道德是相互渗透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相同的属性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次法律与道德的约束范围是有一定重叠的。正常情况下,   法律所制裁或禁止的行为往往也是受到道德谴责或禁止的行为,反之,对于那些法律所提倡或强制要求的行为,往往都是道德所提倡的行为。与此同时,在法律之中对于道德观念也有着很多的体现,因此很多的道德问题也能够依靠法律进行解决,在道德与法律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完善之下,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更好的约束。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与法律可以实现相互转换,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经常被违反但是却十分重要的道德也会被立法者纳入到法律的范畴之中。同理,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为了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法律,也逐渐退出法律范畴而转换为道德约束。但是对于法律和道德而言,虽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是却有着很明显的界限,并不能够进行随意的转换,如果缺少了任何一方的作用,难免会存在很大的不足,都会导致社会陷入混乱。对于法律和道德而言,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对于社会的调控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正因此为德治和法治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法律与道德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才得以立足发展,对调节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起到重要作用,推动高校对学生进行素质、道德、心理及法律素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管理,实现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效结合。

三、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融合的路径

(一)立足思想道德与文化素养并重的教育原则

法治教育是指群众在进行有组织的行为下,对公民进行法律教育,树立公民识法、懂法、爱法、用法的法律观念;德治教育是指对公民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规范公民在用法时的


行为准则,引导公民能够正确的使用法律。对此,我们要从课程教学入手,对教育的观念和内涵进行充分认识,加强课堂实践教学的开展,真正的将法治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开展日常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对于法律常识的讲解,实现从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个方面来进行法制教育,确保法治教育的普遍性,在提升学生法律认知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在完成了对学生基础法治知识的教学之后,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例会时间进行法制知识的扩展。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在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大的新形势下,   我国需要大量的有用人才,要求高校对内人才重点培养及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把德治教育作为基础,法治教育作为保障。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的将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先培养学生“成人”再“成才”,将法制教育融入到思想教育中去,在开展思想教育的同时培养师生的法律意识,能够更好的利用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更好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科学定位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关系

所谓法治教育主要含义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宣传法治思想教育,是公民接受乃至接纳的过程,从而让公民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并在法律的规范下,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和指导。所谓德治教育,主要含义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宣传以德治国的思想,不断熏陶每个人的精神层面。由于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内涵各不相同,因此两者一直以来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即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紧密相连可以说,法治教育实施的基础是德治教育而法治教育的实施,则为德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这就对高校提出了要求,使高校必须认清法治与德治教育的社会目的,对两者的落实途径进行深入研究,在学生行为底线的约束下运用法治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觉悟的提升上运用德治教育,确保法治教育和德治教育的共同作用的发挥,促进高校中法治及德治教育的紧密融合,推动其良好效果的呈现。

)营造德法兼备的校园环境

在校园中,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实现法制教育宣传效果的快速提升,   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原文的阅读和学习,从而更好的丰富学生学习的形式,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知识考试等方式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法律学习氛围,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到法治知识的学习中去。为了保证法治教育能够得到良好的开展,可以将思政课程与法治教育相融合,做到法制与道德教育的同步开展,与此同时要丰富教育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对法制知识进行理解,在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同时,促进学校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有机融合,推动高校的精神

文明建设,提高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4]。最大发挥广播站、校报、微信抖音平台及校园网站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全校师生都能做到知法、守法、   护法和依法的目的,营造高校法律与道德共存的和谐氛围。

(四)加强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

如上所述,高校没有将充分的专业师资力量投入到德法教育上,所以要想促进法治教育和德治教育精神实质的传达,让学生领悟其精神实质,就需要专业教学团队的打造,这已成为当下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首先,高校可促进以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为主的师资建设平台的建立随着专项资金的设置和法治教育培训会议的开展,使得教师既能掌握德法教育内涵,也能促进自身科研和教学实践水平的提升;其次,要加强对德法教育教师待遇问题的重视通过给予德法教育教师更多酬金、课时费并对其给予平等的职称评定标准,使德法教师由此感受到归属感,从而愿意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能以爱岗敬业的心态为德法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最后,促进相关方面师资力量的整合,打破学科壁垒,确保促进思想道德素养高、实践法治经验丰富以及教学能力一流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如有必要还可以开展讲座的方式丰富校内的德法资源,在讲座开展时聘请的专家学者都是校外赫赫有名的人,从而有助于学院内学生德法素养的显著提高。

四、结语

立德树人是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高校得教育是我国人才质量的重要保障,需要正确认识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两者的相互支持补充,真正将德育和法育相融合,实现对学生内在思想和外在品德的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了解德治与法制的优势与短板,明确两者互动统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高对法律的重视程度。将道德教育融入在高校的法律法规之中,在学生执行法律相关条例的过程中,能够约束学生的自身行为、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传授正确的法律意识,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提高法律意识,为我国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人才。落实高校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指导思想,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进而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庆红. 浅谈疫情背景下高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新样态[J]. 医学与法学,2021,13(2):65-68.

[2]任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域中的高校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研究[J]. 文教资料,2021(5):60-62.

[3]徐勇. 高校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兼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J].


考试周刊,2016(10):134-134,135.

[4]杨猛. 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融合[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44,48. [5]黄俊,周恒. 论中国古代“礼法合治”对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相统一的启示[J].

科技风,2019(8):17.

[6] 申长富. 论高校法治教育与德育的内在统一[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