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中集束化疼痛管理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骨科护理中集束化疼痛管理的运用研究

黄春行,陈莉,周晓远,李丽,廖敏,曾维娇,严恋,黄旭贝,陈蕾

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     海南海口 570100      

摘要:目的 分析集束化疼痛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取我科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7位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他们分为试验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试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集束化疼痛管理”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进行对比。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骨科患者的疼痛评分为(3.52±1.97)与(5.73±2.05)分、住院时间分别为(11.55±3.86)与(14.91±3.98)天、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7.96%与91.67%,均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束化疼痛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运用可以降低患者疼痛、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骨科护理;集束化疼痛管理;应用

疼痛属骨科常见症状,它会给患者身心造成一定压力与损害,对患者恢复不利。当患者的疼痛程度较深时,他们难以控制自己,难以配合护理人员,导致护理工作难以高效开展。如何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保护患者的身心,同时促进患者恢复,一直以来是骨科护理工作的重点。集束化疼痛管理是针对患者疼痛进行的一种科学化管理。下面结合我科97例骨科患者对集束化疼痛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运用展开探讨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我科骨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9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7例骨科患者随机分做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4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如表1-1所示。结合表1-1可知,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疼痛情况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

表1-1试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比较类别

试验组

对照组

P

例数(n)

49

48

>0.05

男女比例(男女)

29/20

27/21

>0.05

年龄范围

22~69

22~70

>0.05

平均年龄

49.25±10.63

48.36±11.82

>0.05

上肢疼痛例数(n)

18

20

>0.05

下肢疼痛例数(n)

19

17

>0.05

脊柱疼痛例数(n)

7

6

>0.05

其他疼痛例数(n)

5

5

>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不同的点在于试验组骨科患者还要接受集束化疼痛管理方案。

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检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比如饮食护理。

集束化疼痛管理方案包括:(1)收集我科患者疼痛症状信息并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护理人员需要与骨科患者坚持有效沟通,及时询问患者“哪里疼”、“从什么时候开始疼”、“疼了多久了”、“疼痛是加重了还是减轻了”等问题,掌握患者的疼痛状况,并对患者的回答进行具体记录,同时采用FES法和NRS法来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2)斟酌患者情况,科学使用药物为患者缓解疼痛。为避免药物滥用,在使用药物止痛前必须对患者的疼痛情况有充分了解,只有在患者疼痛原因与性质不存在争议且患者确有止痛需求时才能对患者用药。另外,在用药时还必须参考患者的NRS评分,结合患者NRS评分选择对应的药物止痛方式。(3)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缓解患者疼痛。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的骨折情况、疼痛情况来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比如可以让下肢疼痛患者抬高患肢,以此缓解患者的不适。护理人员在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时,动作一定要对、要轻,避免给患者造成二次损伤与疼痛。(4)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常识水平。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缺少了解时,容易因为不当操作加重患者疼痛。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重视健康宣教工作的落实,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理解骨科患者护理注意事项等知识。(6)针对骨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坚持积极沟通,引导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患者受疼痛困扰时,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采用呼吸止痛法、转移止痛法、心理暗示法等方法来缓解自身疼痛。比如,护理人员可以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让患者集中注意力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默地唱,以此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疼痛。(7)针对骨科患者加强环境护理。良好的住院环境可以帮助患者放松下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护理人员需要关注病房内的温度、湿度变化,尽可能使病房温度、湿度始终保持在患者感到舒适的水平。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做好病房通风管理,减少病房内的灰尘、异味。

1.3观察指标

指标一,患者疼痛评分。本研究采用了《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来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调查,该表的填写者为接受了护理干预之后的患者,在患者填写前护理人员可对表中涉及的比较专业的词汇进行解释,之后需由患者独立完成该调查表的填写。该调查表中0分最低、10分最高,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疼痛水平越深。

指标二,患者住院时长。由本次研究人员统计,患者住院时间越短,意味着护理越高效。

指标三,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有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每位患者只能从这三个选项中选择一项,之后由本次研究人员统计出患者的选择情况,再结合统计结果计算出护理满意率。护理满意率越高,意味着护理效果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展开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长

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长具体如表2-1所示。结合该表可知,在疼痛评分上有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长上有试验组短与对照组,在这两项数据上两组都有差异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1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长比较

组别

例数(n)

疼痛评分(分)

住院时间(分)

试验组

49

3.52±1.97

11.55±3.86

对照组

48

5.73±2.05

14.91±3.98

P

<0.05

<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试验组与对照组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如表2-2所示,试验组满意率为97.96%、对照组满意率为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率

试验组

49

34(69.39)

14(28.57)

1(2.04)

48(97.96)

对照组

48

25(52.08)

19(38.58)

4(8.33)

44(91.67)

P

<0.05

3.讨论

疼痛是骨科患者最常遭遇的困扰,若能对患者疼痛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可大幅度减轻患者的身心压力,于患者恢复有利。若无法及时对患者进行管理与控制,则有可能加重患者病情,使患者长期处于疼痛的折磨当中。集束化疼痛管理是指针对疼痛来采取一系列的、有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使护理更具针对性。结合本研究可知,相较于仅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集束化疼痛管理方案的试验组的患者疼痛评分更低、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护理满意率更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得,集束化疼痛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换言之,集束化疼痛管理在骨科护理中具有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华,陈文娟.集束化疼痛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效果[J].甘肃医药,2022,41(01):91-93.

[2]余方珍,吴晓霞,姜新华.集束化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08):1415-1418.

[3]张爱牡.疼痛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08):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