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定向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中医定向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齐亚星

甘肃省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    甘肃庆城 745100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定向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作者选择的135例2017年8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中医定向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定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安全性

脑卒中是由脑血管急性闭塞或出血引发的脑功能障碍,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猛,可以迅速病变为局限性脑功能缺损,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脑血管疾病。该病于临床中发病率较高,通过有关调查表明[1]: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同时,我国的卫计委统计表明:脑卒中已经成为了我国的致死疾病之一,仅次于癌症,也是致残疾病的首位。由此可见,脑卒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以及困扰。从中医角度来看,该病归属于中风范畴,其主要病机在于:窍闭神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疗程以及康复时间较长,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为康复及药物治疗,包括:功能训练、降压、降脂等方法,中医治疗方法主要为通过对患者的四肢经络进行针刺,使患者的运动功能、神识有效改善,效果明显。相关研究表示[1]:通过中医定向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应用价值高。因此,作者选择135例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展开对照研究,分析中医定向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作者选择的135例2017年8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s)[n(%)]

组别

例数

年龄段(岁)

平均年龄(岁)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观察组

68

45-85

68.96±6.78

36

32

对照组

67

45-86

69.03±6.82

35

32

X2/t

-

0.060

0.007

P

-

0.952

0.93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医定向方法进行治疗。

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对症治疗:降压、降脂以抗凝等;功能训练包括:推拿、弯曲、站姿、摆放、翻身以及伸拉。

中医定向:使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进行治疗,揭开电极表面离型膜,然后将点击放置在患者的治疗药垫上,然后将其贴在患者的患侧肢体的疼痛点、穴位点以及肌肉两侧,同时,电极周围粘贴区需要和皮肤紧密接触,并且调节治疗仪的热度在0-50℃之间,治疗强度以肌肉收缩范围为根据进行控制,每天治疗一次,每次持续40min。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FMA评分、ADL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进行处理,均数+标准差(±s)用来表示计量资料,通过计算t值进行验算,率(%)用来表示计数资料,通过计算X2进行验算。

  1.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情况

见表2;

表2  中医证候积分 (±s)(分)

组别

例数

心烦

躁扰不宁

神昏谵语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68

3.19±0.49

0.98±0.14

2.91±0.99

1.01±0.13

3.99±0.30

1.19±0.10

对照组

67

3.18±0.44

2.12±0.56

2.96±0.95

2.14±0.56

3.97±0.29

2.19±0.23

t

-

0.125

16.279

0.299

16.203

0.394

32.842

P

-

0.901

0.000

0.765

0.000

0.694

0.000

表2   (±s)(分)(续)

组别

例数

潮红

腹胀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68

5.66±1.26

1.56±0.52

5.98±1.31

1.82±0.31

对照组

67

5.65±1.23

3.61±1.26

5.97±1.25

3.03±0.50

t

-

0.047

12.389

0.045

16.926

P

-

0.963

0.000

0.964

0.000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情况

见表3;

表3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68

49

17

2

66(97.1)

对照组

67

34

24

9

58(86.6)

X2

-

-

-

-

4.964

P

-

-

-

-

0.026

2.3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FMA和ADL评分比较情况

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的FMA和ADL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FMA

AD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68

14.57±2.34

27.85±3.67

38.57±2.25

76.37±2.21

对照组

67

14.84±2.55

19.51±3.67

38.52±2.71

54.27±2.15

t

-

0.641

13.202

0.117

58.881

P

-

0.523

0.000

0.907

0.000

    1. 讨论

    据有关统计表明[2]:脑卒中的发病率在逐年提升,每年的上升率为8.0%,不但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还会加大社会负担。临床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改善预后效果,并提高治疗效果,但是因为静脉溶栓有明显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不是所有缺血性中风患者都能溶栓,溶栓的最佳时间在急性发病6小时内,超过6小时就不能溶栓,否则将加重病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临床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包括:降脂治疗、降压及抗凝治疗、功能训练,但是西医方法需要持续治疗,治疗疗程较长,远期康复预期效果不佳。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中医角度来看,属于中风范畴,中医治疗原则就是以醒脑、开窍为主,疏通经脉为辅助疗法。中医中的“神”表示的是广义之神,主要指的是人类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情况,其中包括:精神、行为、语言,还包括疼痛反应以及肢体功能等情况。通过中医定向治疗,仪器电流可以产生电场,定向推动药物离子,可以让药物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密封,药物分子可以从皮肤定向渗透到患者的患部区域,药物能够直接作用在病变处,有效镇痛、消炎[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各项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中医定向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雪, 礼海. 运动康复联合灸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下肢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 21(6):652-654.

    [2]张帆瑜. 中药熏洗联合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 28(1):150-151.

    [3]张珠平, 汤丽珍, 黄明芳,等. 中医定向药透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50例[J]. 福建中医药, 2020, 51(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