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在NSCLC分期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7
/ 2

 PET/CT在NSCLC分期中的作用

邬哲溪,周亚(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

【摘要】肺癌是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检出率低,分期不准确使得NSCLC的治疗及预后面临着巨大挑战。而PET/CT成像集合影像解剖及相关生物代谢信息,不仅可以实现无创、实时、动态、全身、定量检测肿瘤的表达情况,并且有助于NSCLC精准分期诊断并实时监测预后疗效,极大地提高了诊疗效率。本文综述了PET/CT在指导NSCLC分期中的作用及其准确性。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PET/CT显像;精准分期

全球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严重威胁全球居民健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多见的组织学类型,由于肿瘤起病隐匿,早期检出率低,发现时多数已是中晚期,传统放化疗或手术治疗在进一步提升和改善NSCLC预后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挑战。目前,多种联合治疗手段是成功管理NSCLC的关键,而组织学分型、肿瘤的发生、发展情况和患者的表现状态起到决定性作用。传统的侵入性活检由于取样范围的限制无法克服肿瘤的空间、时间异质性的难题,难以反映NSCLC全面真实的表达、分布情况以及动态变化,并且对于NSCLC这种深在性实体肿瘤进行多次活检通常可行性较低。因此,亟需开发新型高效的无创检测技术以揭示NSCLC的表达水平和动态变化。

影像技术在肿瘤的早期诊断、精准分期、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PET/CT成像不仅可以实现在体、无创、实时、动态、全身、定量检测肿瘤的表达情况,并且对NSCLC患者进行术前分期,能够有效地评估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进而更好地了解病情,减少开胸术的总数和无益开胸术的次数。

一、18F-FDG PET/CT显像原理:

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与提供人体三大能源之一的葡萄糖分子结构相似,并且18F-FDG在人体内的生物学行为也与葡萄糖相似,是临床最常用的示踪剂。经静脉注射18F-FDG后,与葡萄糖一样利用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后在己糖激酶作用下发生磷酸化,生成6-PO4-18F-FDG,与葡萄糖不同的是,6-PO4-18F-FDG不能进一步代谢,而是滞留在细胞内,细胞对18F-FDG的摄取量与葡萄糖代谢率成正比,根据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具有高葡萄糖代谢的特点,经PET/CT显像可清晰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原发部位、形态、数量、大小、局部浸润及全身转移。由于肿瘤的转移灶和原发灶具有相似的代谢特性,因此,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于肿瘤的分布和累及范围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

二、PET/CT在检测NSCLC原发性肿瘤的分期中的应用:

NSCLC的分期主要包括对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评估。对于深在性难以活检的实体肿瘤,以往临床分期主要靠传统CT检查,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为一种能够在还没有出现形态学改变之前就能无创可视化病灶内部的基因、分子、代谢情况及功能状态的影像技术,尤其适合疾病的早期诊断,能够及时发现亚临床病变,具有定位准确、灵敏度高及准确定量分析等优点,从而为肿瘤精准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为抗肿瘤治疗提供科学依据。Kirchner[1]等人筛选39例患者,其中38例确诊为NSCLC原发肿瘤T期,应用18F-FDG PET/CT对其正确检出率为92.3%。GK[2]等人对99例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非小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利用18F-FDG PET/CT指导的临床分期结果与最终的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43例(43%)患者分型一致。Lee[3]等人纳入45例经临床证实或放射学怀疑为肺癌且CT显示可切除的患者。对NSCLC术前分期进行全身PET/CT检查,用以评估PET/CT对NSCLC分期的准确性。结果显示应用PET/CT对原发肿瘤分期的正确诊断率达到80.0%。随着PET/CT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不断改善,其具有高分辨率的扫描结果对指导NSCLC患者的原发肿瘤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三、PET/CT在检测NSCLC区域淋巴结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淋巴结是NSCLC最重要的预后变量,淋巴结病变极大地影响了NSCLC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评估,准确的淋巴结分期对制定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极大地避免无效的开胸手术。Toloza[4]等人回顾性分析了3项共152例患者的研究,得出PET/CT检测纵隔淋巴结分期的敏感性为78%-93%,特异性为82%-95%,阳性预测值为83%-93%,阴性预测值为88%-95%。在另一项经病理证实为NSCLC并进行PET/CT分期的研究中,Xu[5]得出结论,PET/CT在发现淋巴结转移方面更特异、更准确;PET/CT检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51.5%、95.8%、74.3%、89.3%和87.3%。与此同时,使用PET/CT可以有效地减少开胸总次数和无效开胸次数,提高患者生存率。PET/CT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能够识别传统成像技术无法正确显示的淋巴结转移部位。主动脉-肺窗、前纵隔和隆突下后部的淋巴结在传统的常规成像中难以区分。但是,PET/CT在这些部位检测疑似转移淋巴结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指导肿瘤医生精准找到需要靶向的淋巴结。

四、PET/CT在检测NSCLC远处转移中的应用:

未能发现的胸外转移被认为是NSCLC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未被发现的远处转移导致肿瘤分期不准确,极大地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目前,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远处转移部位为脑、肾上腺、肝、骨、肾和腹部淋巴结。经皮穿刺活检虽然是金标准,但作为具有侵入性的有创检查,很难执行。Kumar[6]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利用18F-FDG PET/CT对113例肾上腺肿块患者进行扫描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估。测得检测转移性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90%和92%。骨显像常用来检测肺癌患者的全身骨转移,PET/CT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其他检查方法。Liu[7]回顾性分析了362例根据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证实有骨转移的NSCLC患者,让其连续接受18F-FDG PET/CT扫描,结果显示18F-FDG PET/CT对其检出的敏感性高达93.9%,总体特异性和准确率达到97.8%。

展望

PET/CT成像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势,并可进行全身显像一次性获得原发病灶、局部和远处转移病灶,对肿瘤进行精准分期为临床制定最优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PET/CT能够实时、无创、动态监测肿瘤代谢、增殖以及新生血管等相关恶性生物学行为及肿瘤微环境方面的变化,在精准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断推动和实现肿瘤精准诊疗的临床转化,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Julian,et al.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18F-FDG PET/MRI and

18F-FDG PET/CT for thoracic staging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19 02;46(2).

  1. Gedik,et al.Is there any improvement in clinical staging with F-FDG PET/CT compared to surgical staging in cases of lung cancer?[J].Rev Esp Med Nucl Imagen Mol 2019 Nov-Dec;38(6).
  2. Lee et al.Preoperative staging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PET/MR and PET/CT.[J].Eur Radiol 2016 Nov;26(11) .
  3. Toloza,et al.Noninvasive staging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evidence. [J].Chest 2003; 123: 137S-146S.
  4. Xu,et al.Integrat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in preoperative lymph node staging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Chin Med J (Engl) 2014;127:607-613).
  5. Kumar,et al.18F-FDG PET in evaluation of  adrenal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J].J Nucl Med 2004;45:2058-2062.
  6. Liu,et al.Bone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the diagnostic role of F-18 FDG PET/CT.[J].Eur J Radiol2010 Apr;74(1).

通讯作者简介:周亚(1989-)汉族,女,湖南祁东人,本科,初级医师,研究方向为放射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