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8
/ 2

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策略

李志勇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农业农村局 05765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在加速,尤其是畜牧业。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禽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的存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动物、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也极大地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畜牧业的生态环境。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畜牧;生产;环境;污染;防治策略

1 引言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畜牧业从传统的饲养模式转向了规模化、集约化,而集约化的发展,虽然促进了中国的畜牧业走向工业化,但也带来了大量的粪便和废弃物。早在2000年,我国畜禽粪便中的 COD排放量就高达7118万 t,远远超出了同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总量的总和,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地加以处理,势必会对生态系统、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从而对家禽的生产、人民的粮食安全、环境的恶化。为此,应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防止养殖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人民的身体,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和环境保护专家们都提出了许多对策和技术。本文着重阐述了中国近几年来畜禽排泄物的污染状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简要论述了防治措施。

2畜牧生产对环境污染的现状

2.1污染土壤

目前,我国的畜牧业仍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环境污染严重,其中最大的污染源是家禽的排泄物。常规的排泄物处理能力不强,大量的粪便和尿液会对土壤产生污染,从而导致土壤的腐败。由于土壤腐朽,导致土壤中有益成分的变异,丧失了对污染物的过滤能力,容易受到微生物、寄生虫的腐蚀,从而影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此外,由于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和微生物,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会不断升高,土壤温度也会升高,有害的真菌会腐烂,从而滋生更多的害虫和寄生虫。同时,有害生物还会对土壤造成更大的损害,不仅会造成牲畜养殖的损失,还会严重地影响到人民的正常生活。

2.2空气污染

畜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气,这与国家的环境保护理念背道而驰。我国畜禽养殖所产生的废气,主要是由人体的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排放。在特定的环境下,禽类排泄物会发生厌氧发酵,并产生各种有毒的气体。在厌氧发酵中,有机酸、甲烷、醇类等都会被分解,有些气体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此外,畜禽养殖中容易产生大量粉尘,其中以饲料、饲料加工原料、排泄物等为主,形成粉尘,悬浮于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粪便对大气的污染比较严重,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和微生物,对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养殖场的粪便经日常风吹日晒、干燥后经过人、动物及风吹等原因,残渣被风吹散,漂浮到空气中,长此以往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

2.3污染水质

许多养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许多养殖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采取过滤措施,而是将废水排放出去,废水中的有机物、磷、氮等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导致水体中的矿物质流失,从而导致水体的养分过剩,从而导致水体中的生物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而死亡。此外,家禽的尿液也是造成水质恶化的原因,因为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会通过土壤渗入土壤,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而人类和家禽喝了会引起传染病,甚至会造成致命的后果。

3控制畜禽排泄物污染的对策

3.1改进养殖方式,以质换量

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养殖方式,降低环境污染。尽管中国正在广泛推行集约化、科学化的养殖模式,但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却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同样地,饲养的时候要注重卫生,要从饲料的来源做起,避免食物中的腐败和细菌太多,导致食物在人体内大量发酵,从而产生刺鼻的污染性气体。因为绝大多数的致病菌和腐败发酵都是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在养殖的时候可以多开窗通风,保持动物的呼吸,提高动物生长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同时还要注意及时地排出空气中的水分,这样有利于减少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也有利于食物和排泄物的发酵。另外,在饲养的时候,会有一些难闻的气味,可以使用一些新鲜的空气来帮助维持环境的清洁。饲养期间产生的粪便要及时处理,不能等寄生虫长出苗头后才进行治疗,不然会增加处理费用,增加处理的难度。考虑到牧区的废弃物处置问题,饲养场的选址应该选择在远离农林牧、渔业、畜牧等行业的地方,既便于集中管理,又便于高效地开展生态养殖。同时,要在畜牧业方面实行“精兵简政”,改变当前的局面,从根本上降低养殖费用和废弃物排放量,实现中国畜牧业绿色可循环发展,降低环境污染。

3.2废物的再利用

在降低垃圾的排放量的同时,要对能够进行转换的废物进行合理的使用,使其变得更有价值。比如,中国许多地方都在建设一个发酵池,用动物的粪便来发酵生产沼气,这种技术在许多地方都得到了成功,发酵后的粪便不仅能有效地消除恶臭,还能用来生产有机肥,还田,减少化肥的用量,实现对粪便的无害化。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天气温较低,难以进行沼气发酵,而利用动物粪便生产型煤,既能解决冬季难以处理的问题,又能为畜禽养殖企业提供充足的能源,节省冬季取暖费用。

3.3改良饲料配方,减少排泄来源

饲料是造成粪便污染的重要来源,所以在设计饲料配方时,要注重营养均衡,并针对不同的饲养阶段、饲养条件进行合理的配方调整,使配方中的营养物质的消化效率和利用率最大化,并能直接降低消化后的污染组分。改善饲料原料品质,采用优质原料,能大幅度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排泄量。提高畜禽饲料的利用率,特别是氮素的利用,减少氮素的污染,是“治本”的措施。通过对饲料生产技术的改良,使饲料中的各成分能得到均匀的混合,减少了饲料的浪费,而适当的搅拌和制粒工艺则能极大地降低家畜在采食时的挑食行为,使家畜的营养得到均衡。同时,利用膨化技术可以改善饲料的分子结构,增加饲料的消化率,降低饲料的浪费。

3.4液体垃圾的处置

液体废物不能像固体废物那样经过发酵,它含有大量的氮、磷、 COD、 BOD,这些物质一旦被直接排入自然水域,将会对成水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利用厌氧-好氧法对液体废物进行处理。把垃圾变成有用的作物,或者用来灌溉农田,或者用来养殖。厌氧-好氧工艺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厌氧,二是好氧。通过该工艺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沉淀池,对废水进行净化,可以将废水中的 COD、 BOD分别去除96%和99%,从而满足灌溉农田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将废水直接排入农田进行灌溉,既解决了废水难以处理的难题,又节省了种植季节的灌溉费用。畜禽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固体和悬浮物质,所以在实施厌氧-好氧工艺前,应先将固体物质进行处理,然后进行厌氧-好氧处理,以达到对环境的彻底净化。

3.5得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周边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政府也加大了对环境综合整治的投入。促进中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发展绿色畜牧业,建立无公害养殖生产系统。政府应在综合处置畜牧业所产生的废物方面加大投入,提倡建立科学的饲养模式,从源头上降低畜禽废物的排放;鼓励各养殖场、农户建设粪便污水处理设备,把污染物质转化为资源,减少污染,节省养殖费用。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家畜的数量越来越多,但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目前,畜牧业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畜禽粪便、废水等造成的,因此,必须采用现代、科学化的方法,以提高畜牧业的生态效益,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磊, 周盼盼. 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策略[J]. 农民致富之友, 2020(3):1.

[2]冷雪平, 冯少华. 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 兽医导刊, 2021(8):1.